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谁能帮小女子解释一下'孰业有专功,闻道有先后"的意思,如果有相关典故更好!

谁能帮小女子解释一下'孰业有专功,闻道有先后"的意思,如果有相关典故更好!

乾隆七年(1742年),王尔烈15岁。

这年,他入辽阳中心庙塾馆就读已经是四度寒暑春秋了。其实他在家时,从6岁起便

开始了童蒙教育。他天资聪颖,心地慧敏,且勤奋学业,刻苦攻读,况家风朴厚,家教

严正,尤精深于文学,更酷好诗词。到了这时,他已具备了相当的塾业学识的基底和歌

赋对答联句的阅历。

王尔烈的幼年塾师,名叫崔璨,是王尔烈先祖王珏的同僚好友崔圭的四世孙。拔贡

出身,学识渊博,喜诗词歌赋,工书法,善画。但是,他性情有些刁钻古怪,当着学生

面好吹胡子瞪眼睛。正因为这样,学生背地里都不叫他崔璨,而是叫他崔璀。“璀”、

“璨”为同义字,又能构成一个词组;然而,学生们用“璀”字,主要是影射其“吹胡

子瞪眼睛”这句话中的“吹”字。不过,说是说,崔璨对学生倒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

教学有方,善于诱导。他常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诱乎!”

这年,正值阳春五月,天气晴和,林木茸茸,芳草茵茵,莺语声声。

塾师崔璨,停止了一日课业,便要带领学生们去辽阳城东门楼登临,以示郊游和远

足。

学生们听了,更是雀跃,便簇拥着飞出了门。

到了清乾隆初年,辽阳州城已经很具格局和规模了。它有南北二城,南城为主,北

城作翼。主城为六门六关,翼城为三门三关,合起来为九门九关。主城,南有大南门、

小南门,北有北里门,东有大东门、小东门,两有大西门。翼城,北有小北门,东有高

丽门,西有小西门。主城城里,大致可分为东西两半部,东半部为民居,西半部作府衙。

府衙,南为吏目署,北为城隍,东为察院,西为州署。民居处,又分为南北两半部。北

半部,北为酒肆店辅,南为柴草米市,东、西为民居;南半部,南为文庙,北为塾馆,

东为魁星楼,西为关帝庙。辽阳白塔和广佑寺,置东城门大东门里。

东城门外,古有演马场,为跑马、演兵、习武的地方。后金努尔哈赤时期,曾在那

里多次举行骑射。当时,东城门大东门门楼上,还镌有“东门试骏”四个砖雕字。这是

努尔哈赤亲笔所留。

今日,老师崔璨带领学生们登临东城门楼,目的就在于“东门试骏”这四个字上。

原来,他认为,古人演马,是校场取骏;今人举试,也是校场拔秀。文者武备,武

者文精,同出于一辙。古时曾有“东门试骏”,今时崔璨也要在这里来个“东门试骏”,

以探试他的这般弟子的才华,亦以检验自己的塾业效果。

不过,他只是将这种想法隐于心中,并没有说出,也好让学生们自己来领会理解。

说话间,他们便向东城门走来。

王尔烈与崔璨相随走在前头。

他俩的身边便是王尔烈的同窗好友崔瑾。

崔瑾,乃崔璨的族属,他对崔璨以“老叔”称之。

不过,今天崔璨将崔瑾与王尔烈并肩带在身边,那是有着他的特殊的用意的。王尔

烈是崔璨的得意门生,崔瑾学习与王尔烈比也不相上下。崔璨将他俩带在身边近旁,主

要是为了试试他俩的本事,也好让他俩能有个更大的长进。同时,对于其他学子来说,

也是个楷模,起到激励的作用。

他们走了一程路,见行人日渐稀朗起来了。

于是,崔璨叫道:“王尔烈。”

王尔烈立即答道:“学生在。”

“好,你先等着。”

接着,崔璨又叫道:“崔瑾。”

崔瑾有些结巴,停了停,答道:“侄在。不,学生在。”

“我问你,我指点的那本《千家诗》可曾读完?”

崔瑾点头答道:“回老师话,学生读过了。”

崔璨听了,顺便地指出唐代贺知章的《柳枝词》让他背诵。

崔瑾听了,便马上背诵起来:

碧玉装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崔璨听罢,也没有点头,便又指出唐代杜甫的《绝句》让也背诵。

崔瑾甚感轻盈,当即背诵道: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再背诵唐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崔璨道。

崔瑾闻声,看了一下满城春色,昂起小头,迎着春风遂背诵道: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蓦地,崔璨看见前面杏花丛间挑出一面酒旗。于是,他说道:“唐杜牧的《清明》

可能背诵?”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崔瑾背诵到这里时,满面现出得意神色。

崔璨并没有看他一眼。只是说道:“将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背诵来,

也好领略一下这满城春色和大好春光,岂不是快事!”

崔瑾更是欢悦,马上接腔背诵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时,崔瑾快活得很。他用手拉了王尔烈一把,意思是说,这短短的几句诗能考住

谁啊!

王尔烈见了,却没有出声。

蓦地,崔璨调转了话题,变得严肃起来,对崔瑾说道:“这些诗句,对于你们这样

的学生来说,均属雕虫小技,自当背诵下来。我再问你,这本《千家诗》后面所附《笠

翁对韵》可看过否?”

崔瑾有些发愣,说道:“老师,那不是供参阅的书目吗,何须还用背它!”

崔璨有些生气,说道:“何出此言!难道参阅书目就不该背吗?不背,怎么做诗?

背!”

这下子,崔瑾可有些着急了,不觉的汗珠从额头上冒了出来。无奈,他只好乞望了

一下身边的王尔烈,意在向他求援。王尔烈也是看到了。不过,没有老师的话语,他也

不好意思出声。

其实,崔璨早把主意打在王尔烈的身上。他所问崔瑾的那些诗,都是在为提问王尔

烈做准备、打铺垫。这会儿,他见崔瑾搞小动作,便也来个下马撤梯,说道:“王尔烈,

你们同学一回,关系又好,他又向你求援,那么你就帮他一把吧。”

王尔烈道:“不过,我也不一定有把握,有不对处,还请老师多加指正和提示。”

“背第一节,一东韵。”崔璨道。

王尔烈听了,用手揽了一下搭在额前的头发,接着用清晰响脆的话语背诵开来,道: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

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

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再背,其二,也是东韵。”

王尔烈刚刚背诵完其一,老师崔璨又命令道。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瞳蒙。蜡屐

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浩月

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再背,其三,也是东韵。”

王尔烈刚刚背诵完其二,老师崔璨又命令道。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

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

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王尔烈背诵完,停了下来。

见势,王尔烈的好友崔瑾也替他舒了口气,总算是将这部分背诵完了,老师也不会

再问了,他想。

不料,老师崔璨却问道:“还有否?”

崔瑾听了,心里很纳闷。他特从同学那里找来书对了一下,发现“东”韵只这三部

分,确实是背诵完了。然而,老师崔璨怎么还问呢?想此,他情不自禁地望了王尔烈一

眼。

不料,王尔烈却答道:“有。”

“那么,你能背吗?”崔璨问。

“能。”

“能?背诵。”

随即,王尔烈背诵开来,道:

门对户,殿对庭。射箭对张弓。霜花对雪叶,古柏对苍松。三更雨,四时风。野碧

对天青。大姑唤小嫂,晚辈请尊翁。南山黄豆操犁种,北岭绿瓜荷锄耕。古庵小尼竹锤

频敲胸前磬,邻寺老僧木杵慢撞身后钟。

崔璨见王尔烈背诵完了,把脸一沉,问道:“这是书中原有的吗?”

“不是。”

“何来?”

“自作。”

“为啥?”

王尔烈未有恐惧,而是心平气和、慢条斯理地说道:“回老师问:《笠翁对韵》乃

李渔撰。李渔,字笠鸿、适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氏。康熙年时,流寓金陵。其家设

有戏班,常给各地达官贵人门下演出。著有《闲情偶寄》,包括戏剧理论、饮食、营造、

园艺诸内容。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均存,合称《笠翁十种曲》。

另有短篇评话集《十二楼》。时人称他李十郎。《笠翁对韵》,***二卷,上卷为上平声

各韵,下卷为下平声各韵,***三十韵。以联对形式介绍各韵中常用字及对仗方法。有多

种刊本,流传广泛。对于背诵李渔《笠翁对韵》,我有一个想法。既然他能作,我等怎

么就不能作!所以,我又依韵作了一韵,还请老师指教。”

崔璨听了,心里暗暗赞扬。

接着,崔璨又让王尔烈背诵《龙文鞭影》中的“一东”韵。

《龙文鞭影》,也是一部讲述诗韵、对仗的书,由明代萧有良撰,杨臣铮增订,清

代李晖吉、徐灒补续,从而更加完善了。它与《千家诗》所附诗韵、偶句相比,则更为

臻美些,当然也更加深奥些,但很不易记诵。要能够背诵下来,是需要有一定理解能力

的。

这会儿,王尔烈听了老师崔璨的话后,便边走边背诵开来:

粗成四字,诲尔童蒙。

经书当晓,子史须通。

重华大孝,武穆精忠。

尧眉八彩,舜目重瞳。

商王褥雨,汉祖歌风。

秀巡河北,策踞江东。

太宗怀鹞,桓典乘骢。

嘉宾赋雪,圣祖吟虹。

邺仙秋波,宣圣春凌。

恺崇斗富,浑浚论穷。

王使抚虏,魏臣和戎。

恂留河内,何守关中。

曾除丁谓,皓折贾充。

田骄贫贱,赵别雌雄。

田戎简要,裴楷清明。

子尼鸣节,少勉放筝。

巨伯阳谊,许叔阴功。

代雨李靖,止雹王崇。

和凝衣钵,仁杰药笼。

义论俭读,展获勤耕。

占风令伊,辨日爱生。

敝履东郭,粗服西宫。

卢杞除患,彭宠言平。

放歌渔老,鼓枻诗翁。

韦文朱武,阳孝缀缨。

绮闾贾母,投阁扬公。

梁姬值虎,冯后当熊。

罗敷陌上,通德宫中。

崔璨听到这里,脸上现出笑容,说道:“好,汝等有如此根基,何须不能作出好诗!

待一会儿,大家登上城楼,望着阳春景色,再展诗才。”

转眼间,他们来到了东城门大东门下。

崔璨抬头举目一望,见城墙巍峨,雄关确立,门楼高耸,好不威赫。而当年那努尔

哈赤所题“东门试骏”四个大字,正悬刻于城门古砖之上,睿睿华重,猷劲朴老,苍凉

古迈,显示着倥偬岁月逝去之势,指点着荏苒时光流来之风,无不让人生出感慨。旋即,

他又想到古人东门试骏、辕门射柳的隐隐雄貌,以及今人科场举试、雄华投笔的浩浩英

姿,复望了一下门前的古道,摇曳的边草,顺手捋了一下胸前略有花白的胡须,吟道:

“辽阳城,辽阳州,州城衔古道。”

大家听了,都把目光投在王尔烈、崔瑾身上。因为在众学生眼中,能够对得上这副

联的非他俩莫属。

王尔烈和崔瑾也明白,这是老师在专为他俩出题。

这会儿,王尔烈瞅了崔瑾一眼,意思是说,你先答对吧,夺个科场首竣。然而,崔

瑾却未有应允,觉得自己是老师子侄,怎好捷足先登。王尔烈看看,也不好冷场,略加

思索,便出口答道:“东门外,东门里,里外通今风。”

“好!”众人一听,都齐声喝采。

崔璨并没有回头,面对着城门楼,继续吟哦道:“东门试骏,风浩浩,常伴分鬃烈

马。”

王尔烈心里明白,既然老师未有停顿,接着出题,这同样是照着自己来的,不能再

推给他人。于是,眉眼一展,马上出口答道:“西城竞鹏,云飘飘,久随并翅苍鹰。”

“好个王尔烈,继续答来。”崔璨说罢,随即又出口道:

“烈骏登坛,进士及第,春风得意。”

王尔烈一听,知道老师的试对开始切题了,由演马已经转到习墨、由武到文了。于

是,他更是顺心随意,当即拈来,道:“金榜题名,状元还乡,马蹄爽急。”

“好你个‘状元还乡’,连‘进士及第’都未看在眼里。我再要你连中三元。”随

即,崔璨又出题道:“解元、会元、状元,何时汝等可取三元连中。”

中国古代所举行的科举考试中,以取中并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者称解元,会

试第一者称会元,殿试第一者称状元,合称三元。在三元中,科名最高的就是状元了,

故状元者又号称“大魁天下”。那么,在历代科举考试中,能够连中三元者又有几人呢?

清王之春,字爵棠,一字芍棠,湖南清泉(今衡阳)人氏,光绪年曾以湖北布政使使俄,

官至广西巡抚,后因坐事夺职,著有《通商始末记》、《使俄章》、《瀛海厄言》、

《椒生随笔》等。他在《椒生随笔》中记载,古今文三元连中者,只有十三人,他们是:

唐代的张又新、崔元翰,宋代的孙何、王曾、宋库、杨置、王岩叟、冯京,金代的孟宗

献,元代的王宗哲,明代的商辂,清代的钱檠、陈继昌。顺治初,有武三元王玉壁。

独陈继昌(字莲史,湖北蕲水人),人虽呼为陈三元,然而其御牌日“四元及第”,则

朝考亦为第一人也。他每试皆列首,故有小印云:“平生不作第二人”,又一印云:

“古今第十三人”。就是以欧阳修、王文恪的才学,仅取得其两元,而大魁竟失,荣名

岂易尽占哉?历代科场,亦有熬费人一生心血者。康熙三十年(1699年)己卯科乡试,

广东贡生黄章已102岁。他赴考入场时,他的曾孙挑灯作前导,灯笼上书写着“百岁观光”

4字。然也有其荣耀事。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科殿试,状元蔡升元,乃康熙九年

(1670年)庚戎科殿试状元蔡启博之侄。蔡升元及第时,其父蔡启贤年仅46岁,他曾作

《纪恩诗》云:“君恩独被臣家渥,十二年中两状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科

殿试,状元庄因培,其兄庄存与中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科殿试榜眼,遂调以诗云:

“他年令弟魁天下,始信人间有宋祁。”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丑科殿试,探花汪

学金,乃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科殿试探花汪廷玙之子。于是,汪廷玙以诗颂之云:

“国朝恩荣一英主,汪家父子两探花。”乾隆二十五(1760年)庚辰恩科乡试,浙江主

考观保、山西主考德保,竟是兄弟;而他二人,于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科殿试,同

榜进士,同授翰林院编修,又相继为翰林院掌握学士,复二人同时分别任礼部、工部尚

书,遂传为佳话。

王尔烈,对于当朝和前代士子科举考试的艰辛与荣辱,是深有所识的。这时,他听

了老师所出的命联后,想到这是老师在激励与期望自己,以求科场连捷。于是,他精神

抖擞,文思滔滔而至,随即出口应联道:“乡魁、会魁、殿魁,今朝吾辈欲夺鼎甲天下。”

崔璨听了,把脸转了过来,说道:“答联确实工。不过,尚不够气派。”

崔瑾问道:“何说?”

崔璨说道:“联中的‘欲夺’二字,为何不用‘定夺’二字!欲夺,乃试探焉,定

夺,乃恒心矣。汝等切记,为人者,应有此鸿图大志。否则,就不是‘东门试骏’、

‘西城竞鹏’了。”

王尔烈和崔瑾随即同声答道:“谨遵师谕。”

崔璨又是个头也不回,径自向城门楼上登去。众学生相继跟随。

登楼凭眺,但见田畴一抹,稼穑十里,菜圃青青,更有水车车水,哗哗灌田,风光

大好。

崔璨一望,更是触景生情,当即命联道:“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住。”

这联的意思是说,水车车出井中水,水伴随着水车走,待水车停下来,流水也便住

了。

王尔烈心里明白,这是老师在命联,让大家来对。他分析了一下后,觉得这联词语

前后相咬,接得很紧,想对上并不容易。正在这时,他见老师手握一把折扇,正在不紧

不慢地摇动,扇风。于是,他灵机一动,答道:“风扇扇风风伴扇,扇止风歇。”众学

生听了,大哗,都为王尔烈叫好。

这时,但见城门楼下有一牛车在由北向南走。于是,老师说道:“北牛南走,东西

双蹄踏上下。”

王尔烈一听,觉得这个联里嵌着“北、南、东、西、上、下”六个方位词,且又互

相关联,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场景里行动着,要对得上它难度实在不小。正这时,他

望了望车前的牛,又看了看牛后的车。于是,顿然大悟,出口答道:“前车后辙,左右

两轮碾高低。”

崔璨一听,见所对的这个联里也嵌着“前、后、左、右、高、低”六个方位词,且

又填得天衣无缝,心中不胜欢喜。

老师拂了一下胡须,将张开的折扇一合,手往后一背,便又向前面望去。显然,这

是他在搜索题目。他望了一会儿,忽见远村升起一弧蔚蓝的炊烟,只将村旁的池塘和柳

树都给笼罩住了。于是,他把扇子往胸前一摇,说道:“烟锁池塘柳。”学生们一听,

都笑了,说道:“这个联浅白,又短,好对。”

王尔烈却没有笑,说道:“诸位同窗,可不那么简单。这个联乍看容易,细琢磨又

很难。你没看“烟锁池塘柳”这五个字吗,它们的偏旁合起来,正是‘金木水火土’五

行。要想对上,得下一番功夫。”

经他这一说,同学们也都感到有些辣手了。于是,有的同学对王尔烈说道:“看来,

还得你来解围了。”

王尔烈想了一下,说道:“诸位学兄,尔烈不才,也只好遵命了,还望指教。想当

年,太祖努尔哈努带兵攻打辽阳城时,曾有两尊大炮,因攻城有功,获名大将军、二将

军。待战事获捷后,便将‘大将军’安放在锦州城楼,将‘二将军’安放在海城城楼。

安放在海城城楼的这尊炮,又被唤作镇海侯,意在镇守海城,安抚关东。如此说来,我

看下联可以对成这样的。”说着,他用笔写道:“炮镇海城楼。”

大家一看,只见这五个字,分别有“金木水火土”偏旁,便都拍掌叫好。

这时候,老师眼望着远村的那个池塘,但见绿柳倒映在水中,时有微风吹拂,只泛

起一片涟漪。于是,他有心无意地顺口说出:“绿水本无愁,因风皱面。”

王尔烈听了,想到老师崔璨已是有了白发,定是因年老而多愁善感。于是,他也随

意联上一句:“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老师一听,见王尔烈猜中了他的心思,便有些兴奋。于是,他便用话语来搪塞王尔

烈,说道:“尔烈,你对联确实不错。但是,却有些顺手拈来。老师再给你出个难一点

的,也好试试你的才思。”

中国诗歌,古时候有“诗虎”和“诗钟”两种文字游戏。诗虎,就是猜诗谜,后来

逐渐演变成打灯谜。清代《委巷丛谈》一书中说:“杭人元夕,多以谜为猜灯,任人商

略。永乐初,钱塘杨景言以喜谜名。”由此可见,诗虎最低始于明初,盛于永乐后。后

来,随着人们的喜欢和运用的广泛,逐渐地发展并形成了固定的格式,以至演变成二十

四格。其流传下来的,有卷帘、虾须、会意、拣字、解铃、系铃数格。其游戏方法,多

是将诗谜黏于灯笼之上,以便吸引人们前来猜解。对于猜中解对者,当场以彩物相酬,

气氛相当热烈。正因如此,人们便把诗虎称之为打灯谜,简称灯谜。灯谜,又叫灯虎。

原来,猜谜源于古代之隐语庚词,与生活中的射猎有一定关系;谓之诗虎者,是喻其不

易被射中的意思。诗钟,亦是中国文人以诗作游戏的一种。清代《诗钟考》一书云:

“昔人作此,社规甚严,指题时,缀钱于缕,系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

鸣,其声锵然,以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即刻烛系钵之遗意。”古时,除“诗虎”、

“诗钟”游戏外,还有“羊角对”、“雕玉双联”、“百纳琴”、“诗唱”等。但是,

最通长用者,还是前两种。以其雅致、和谐,便于传播,应用普遍。诗钟与诗虎之题,

往往不拘一格,或分咏一事一物,或合诵一地一人,或嵌词,或填字,形式多样,灵活

随便,只求凑和天然,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今天,老师崔璨要试学生王尔烈诗题,不知出的何种,都在等待着。

正这时,见城门楼下西边的文庙里,走出了九个和尚。他们来到庙门前的一畦韭菜

地边,准备挥锄铲韭菜。此时,赤日当头,他们中有的不免要抬头望望,心里像是在想

什么。

崔璨看了,诗兴即起,便说道:“就以文庙前九和尚铲韭菜为题作诗,限韵‘九、

韭、酒、久’,成一首七言绝句。王尔烈,你不是文思敏捷能诗吗?请速些做来,迟了

要罚。”

不料,向来诗思敏捷的王尔烈,却站在那里不动,也没有出声。

老师以为他懵住了,一时答不出,便说道:“何不快些。”

王尔烈听了,向前凑了一步,说道:“唐代散文大家、一代文宗韩愈韩昌黎老先生

在其名篇《师说》中曾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

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能解矣。’请问,老师既然为先生,

何不给学生作个样子,以解其惑!”

崔璨知道王尔烈这是在卖关子,便说道:“韩愈老宗师还在《师说》中接着说道: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因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

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

以,师之所存也。’师无先后,学无早晚,况汝又是师所领教过的晚生,何不快些答来,

还等何时!”

王尔烈听了,急忙弯躬施礼,说道:“既然如此,学生遵命了。”

其实,这是王尔烈有意要老师的话。他知道崔璨刁钻古怪,怕自己一但答出来老师

再刁难。

这会儿,他听了老师的话后,又向城门楼下文庙前的韭菜地望了一眼,接着答道:

文庙门前一畦韭,

和尚铲地人数九。

顶着烈日望好久,

不知寺中可有酒。

众同窗听了,都齐声喝采。

不料,崔璨脸子却阴沉下来,说道:“这首小诗,每个句子里只含一个‘九’的发

音字,何足挂齿!我要你每个句子里包含三个‘九’的发音字。你可能立即答来?”

众学生一听,知道老师又犯了他的刁钻毛病了,便都为王尔烈捏着一把汗。

没想,王尔烈略一思索,便答道:

打酒时在九月九,

捎回九斤九两韭。

和尚久久未喝酒,

这回饮酒醉久久。

哪知,王尔烈吟诗刚住,崔璨却训斥道:“那和尚尚能铲地,分明未醉,再添四两,

让他们分着喝。”

王尔烈知道老师的话是隐语。其中的“再添四两”意思是说再加四个带“九”的发

音字;“让他们分着喝”,意思是让每行诗再多分上一个带“九”的发音字。他想到这

里,略加思索,随即答道:

九亩九分九厘韭,

九斤九两九钱酒。

酒友喝酒韭剩久,

九老酒牙掉九九。

崔璨听了,脸露欣欣之色。然而,他马上又严肃起来,喝道:“还没喝足,能不能

再添添酒?”

王尔烈心里明白,他的“再添添酒”这话,是指诗中再添上几个带“九”的发音字。

他也没有打憷,学着《水浒传》中武松在景阳岗号称“三碗不过岗”酒店饮酒时店小二

所说的话,反其道而用之,说道:“好的,要酒便添来,要牛肉却没有了。”言毕,他

便出口答:“韭韭韭韭韭韭韭。”

哪想,他说到这里竟嘎然停住了。

见势,老师的眼睛钉成钉子,同学的眼睛烧成火炭。都以为他是卡住了,答不出了。

这才不由得弄出这些个“韭”字来。大家都为他着急。

等了一会儿,王尔烈又开口了。没想,王尔烈又是个:

“酒酒酒酒酒酒酒。”

见势,老师的眼睛剜成刀子,同学的眼睛红成桃子。都以为他又卡住了,答不出了,

才不得不胡乱拥出这些个“酒”字来。大家都在暗暗地为他着急。然而,也有没着急的,

知道他有本事,是会力挽狂澜的,这样做只不过是为着做个铺垫。知道他这个根底的,

便是同窗好友崔瑾。因为他清楚王尔烈读书多,知识广,阅力丰富,诗词底子厚,一般

是难不倒他的。

果然,王尔烈环视老师和大家一眼后%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