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自媒体如何3分钟写出一个爆款文案,几个方法让你快速了解!

自媒体如何3分钟写出一个爆款文案,几个方法让你快速了解!

所谓爆款文案,是叫人看过一眼遍过目不忘,瞬间能让人拍案叫绝,是在众多文案里让人印象深刻的东西,如果自媒体标题能做到这个地步,爆文机率就会大大增加。我们不做标题党,但是如果要让别人从众多文章中“相中”你,就一定要在文案上下功夫。

关于文案写作,一直建议大家的是:要想写出爆款写文案,一定要洞察有洞察,要痛点有痛点......

文案写作实则考究文字功底和文字表达,美好的东西总是经过千锤百炼,文案只有一遍一遍地打磨之后,所传递出来的力量和穿透力也会更强。才能更加深入人心,什么才叫深入人心?这里的深入人心是指能让人内心有所反应。

所以什么样的句子才能成为爆款?自媒体人如何在短时间内写出爆款文案?

接下来就给大家分享几个快速写出爆款文案的方法,都是个人实战经验!

一、学会写爆款文案好处?

1、自媒体爆文打造自媒体写作,学会爆款文案写作,无论是对于爆文标题或者爆文写作,都是有技巧可寻的,标题文案朗朗上口结构工整又押韵,可以带给我们情绪上的***鸣,让人念念不忘。对于这类标题,往往会有继续往下看的冲动。

2、引流文案必备

为什么引流文案学会写爆款,引流也就是间接营销。引流文案写得好,营销目的就达到了一半,引流文案如果句句深得人心,注定是一篇了不起的巨作,我们在自媒体平台上通常把这类文案称为软文。

二、6个爆款文案写作方法

1、1221法

第一种:重新定义举例:“没有什么武器可以俘获爱情,爱情本来就是武器”。这句话重新定义了爱情,即爱情是武器。

第二种:抓住从属关系举例:“孩子从来都不属于父母,但父母会永远属于孩子”。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整个文章的观点就显得比较独特和清晰,这也是文字的力量所在,这个写作方法就是打破常规,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第三种:利用反义词

比举例:“我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但没想到制造遗憾的偏偏是爱情”。

这个句子用“填满遗憾” 和 “制造遗憾” 两个句子作为对比,恰恰让人有所深思。用层层递进这种关系,能表达作者在爱情中可能因为一些错过或过错而留下遗憾,心中或懊悔、或感伤的情绪,句式能表达出冲突感和情绪上的起伏,同时又具有韵律美。

第四种:变换主被动这个例子用韩国著名电影《熔炉》里面台词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

前半句是主动,后半句则是被动。通过主动、被动这样的形式,使得句子的意境更加高远了。

2、拆字法

拆字法实则比较考验自媒体人对汉字的理解,根据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把一个字拆开,分解成几个独体字,然后给一个字的组成部分赋予一定的意义。要怎么拆分汉字?

比如: 思考的 “思” 这个字,上面是一个“田”,下面是一个“心”,通过拆字法,就可以写出这样一句话:勤耕 “心” 上 “田”,思想才会获得丰收。究其最后,拆字法的技巧还是要懂得汉字的博大精深。

除此之外,写出爆款文案还需要平常的积累

平时遇到好的文章、好的段落、好的句子,善于记录和积累,时间长了,这样就打造自己的文案库。

3、搜词法

大家都知道自媒体爆文写作关键词很重要,搜词法写作就是搜索与关键词相关的词,通过硬组合,将两个不相关的东西放一起或把相同领域两个极端放在一起。其实很简单,就是先抓住核心关键词,然后根据该词进行搜索。两个词***同出现,能让句子更加有气势和深意。

现代汽车的有一句广告语是这样写的:去征服,所有不服

这里就是用“征服” 和 “不服”,两个词语,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 “服” 字

将搜索出的词语进行排列组合,找到合适的两个词造出句子,这样的句子显得又有押韵,而且比较有内涵。

4、具象法

具象化的意思,其实就是给一个大而虚的、极为抽象的东西下一个定义,然后换成用户熟悉的内容。

比如关于爱情的文案,前有古人诗词歌赋,现有人文案连篇,这个话题已经被太多的人写过,但是在我看来,好的爱情就是:我和此刻的你

具象法的核心在于,写出的东西要有场景感。

5、否定法举例:我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后来发现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这种文案给人的感觉是半熟悉半不熟悉的感觉,用户介于这种心理才会有兴趣点开你的内容来看,但是这种文案。又有让他们感到惊讶,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

(1)完全否定

例举:“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现在我觉得不是这样。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我们自己是爱情的坟墓。因为我们始终爱自己,胜过爱婚姻。”

(2)半否定

例举:“海明威曾写道:‘这世界是个好地方,值得为它奋斗’。我同意前半句。”

自媒体爆款文案写作其实很简单,与其苦苦等待灵感闪现,万千互联网世界苦寻素材,不如现在就掌握方法和思维方式。

关于爆款文案写作,除了掌握文案套路方法和模板,还有平时多积累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