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事情往往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对于苏轼的词作,业内人士的评价不可谓不中肯,不可谓不精辟。南宋著名词人、词学评论家刘辰翁对于苏轼的词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刘辰翁对苏轼为宋代词坛做出的贡献,以及苏轼对宋词在题材选取方面的开创性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也是宋代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苏轼在文学、诗词、书法、绘画等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在我国文学史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单从词作方面来看,苏轼一生就有三百余首传世词作,其中豪放词更是好评如潮,苏轼因此也用了豪放派词人的头衔。
苏轼在密州担任知州时创作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他的第一首豪放词。原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很好地彰显了出苏轼豪放词所具有的恢弘壮丽的风格特征。这首词可以用雄浑磅礴、撼人心魄来形容。苏轼对自己的这首词也很满意,在写给好友鲜于子骏的信中,苏轼这样说到: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自是一家和“颇为壮也是苏轼对这首词的自我评价。从中不难看出,苏轼本人对这首词所具有的风格和呈现出的特征很有些孤芳自赏的意味。
苏轼来到密州后,勤于公务,他将手头的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在秋季的一个闲暇的日子里,苏轼组织并发起了一场围猎活动,他与同事们纵马来到郊外。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天公作美,天空云卷云舒,秋风飒爽,远山层林尽染,一派金秋时节的美丽景象。
苏轼一行人骑着骏马,在郊外纵横驰骋,围猎的队伍声势浩大,只见旌旗飘摇,苍鹰展翅,黄犬争先。而苏轼是这次活动的发起者,为了凸显他对这次活动的重视,他戎装在身。
苏轼是怎样的一身装扮呢?
只见队伍中那个头戴锦帽,身披貂裘,时而扬鞭催马,时而张弓远射的人,正是密州知州苏轼。
这一天,他意气风发,豪兴不浅,颇有沙场英姿。会猎的活动一直到黄昏才告一段落,当夕阳的余辉洒在一身戎装的苏轼身上时,他们才意犹未尽地结束了一天的活动,而这一天也是收获满满。
携带着围猎的收获,苏轼一行满载而归,沿途留下了他们的欢声笑语和豪放的身影。
这次围猎活动声势浩大、场面壮阔、收获满满,使苏轼油然而生家国情怀,心中涌起效力沙场的豪迈激情。他文不加点,一气呵成,写下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的上片主要是对这次会猎活动的描写和渲染。开篇句“老夫聊发少年狂来作为起始句,其中一个“狂字就奠定了整首词的基调,并彰显出了词人磊落豪放的形象
“左牵黄,右擒苍,锦帽貂裘,着重描写了词人一身戎装所展现出的气宇轩昂与英姿飒爽的威武形象。“千骑卷平岗中的“卷字,更是具有着磅礴雄壮之感,同时也将围猎的盛况呈现在人们眼前,彰显出了此次出猎活动的浩大声势。
然后苏轼自比为三国时的吴主孙权,描写围猎的盛况和出猎者的英豪与快意,这种豪情壮志也是苏轼豪放词中恢弘风格的重要体现
下片又以西汉名将魏尚自况,表达希望被朝廷重用,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心愿。整首词感情奔放,昂扬奋发,从题材内容到意境风格,完全突破了传统婉约词的束缚。
从此,苏轼的词的创作迈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的一步,一种崭新的词风正式形成,一个革新的词派由此出现,词史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自《江城子·密州出猎》横空出世之后,在北宋词坛上,豪放与婉约两大词派并蒂花开,交相辉映,***同促进宋词百花园的繁荣与兴盛。
这次常山会猎,苏轼不仅写了《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而且还写了《祭常山回小猎》一诗: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_,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对比苏轼对此次出猎活动的一诗一词,显而易见,从抒情性来说,词比诗更充沛、更生动,表达他当时的心情更为淋漓尽致。苏轼这首“自是一家的豪放词,正是由于革新传统,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承续着传统,才使它的整个艺术水平超过了同一题材的诗
苏轼用“以诗为词的手段扩大了词作的题材和范围,让词作走出闺阁、以更恢弘的场景来表达词人的情感,给词坛带来崭新的面貌。南宋词学评论家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评论苏轼的豪放词:“
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提到苏轼的豪放词,他在黄州期间创作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堪称苏轼豪放词中的代表作
苏轼在黄州期间,曾多次来到赤鼻矶,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词人不禁感慨万千,他想到自己的壮志情怀、想到自己的仕途荣辱、想到自己的人生际遇,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蜚声词坛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首先,大江东去展现出了雄伟壮丽的景观,其次,苏轼将这种气势十足的景观与历史人物进行了联系,在跨越时空的文字中,仿佛让人们的思绪回到某一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布置了时间背景以及空间背景。
开篇的四个字“大江东去,大气磅礴,将长江的滚滚气势展现了出来。“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只这一句,便将长江的浩大激荡与历史风云的印象勾连在一起
苏轼笔下的赤壁有着无穷的魅力,这种典型的以我观照世界的“有我之境,是源于词人心灵深处对崇高境界的一种向往。苏轼在词中极尽夸张地描写赤壁惊心动魄的美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表达词人内心向往功业的伟大而崇高的人格力量。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辉煌一时,最终会被历史的浪花淘尽,成为历史上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或者成为人们只能在文字记载中重拾的印象,或者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演义,抑或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上片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词人对风流人物的向往、崇敬之情。
词人还以“人道是以引出所要刻画、渲染的英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赤壁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种具有很强画面感的词句也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与联想,从而将读者带入惊心动魄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叙述中,并让读者从词作中感知词人的精神和胸襟。
下片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以及对岁月的蹉跎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虽然表达了词人的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豪迈的形象和本色。
词的下片还着力刻画了周瑜的形象:写他与小乔的初相遇、以及周瑜与小乔的爱情,婚姻,继而又写周瑜的少年英俊。“羽扇纶巾是对周瑜服饰的描写,词人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一位儒将的翩翩风度。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从周瑜的谈笑显示出周瑜胸有成竹的气度,以及他对此次战况的笃定。“樯橹灰飞烟灭仅仅六个字概括了赤壁之战的经过,突出了战事的顺利和战果的辉煌。
接着苏轼写自己的感慨,他从周瑜气定神闲地指挥了赤壁之战的事迹中进行了对比与反思。和周瑜相比,自己年将半百却蹉跎人生,白发已生而功业全无。
但是,人生虚幻犹如一场大梦,即使像周瑜这样的英雄人物,最终不也是一样淹没在奔流不息的时光长河之中吗?自己又何必因碌碌无为而悲伤呢?
凭吊古迹,触景生情,这让词人心绪久久不能平静。词人沉吟良久,逐渐从历史的印象和回忆中走出来,他认为实在是一种可笑的多情。只有江水、明月才是永恒的存在。最后,诗人举杯祝月,坦然接受这夜静时分的无边美景。
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向来脍炙人口,苏轼在词中借凭吊古代英雄、凭吊如画江山的怀古之情来抒发自己现时的豪放之情,使其成了豪放词中的千古绝唱
这首词一改北宋词坛婉约词清丽的风格,为北宋词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宋代词人胡寅《题酒边词》中无不肯定地说道:“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
苏轼漫游赤壁,泛舟长江,并用豪壮的情调抒写文人情怀。词作中的豪壮情调首先表现在对赤壁景物的描写上。长江的非凡气象,赤壁的险要形势都给人带来豪放、雄壮的艺术美感。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
词的题材是广泛的,生活日常也可填进词中。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
由于苏轼的豪放词扩大了词的表情达意的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歌词的创作上升到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