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蒙眼读帖(六)?孔子做了个梦

蒙眼读帖(六)?孔子做了个梦

释文:

仲尼梦奠,七十有二。周王九龄,具不满百。彭祖资以导养,樊重任性,裁过盈数,终归冥灭。无有得停住者。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形归丘墓,神还所受,痛毒辛酸,何可熟念。善恶报应,如影随形,必不差二。

公元前479年4月的一天,病体沉重的孔子倒背着手,拖着拐杖,徘徊在院子里。弟子子贡来看他,孔子见到子贡之后,连忙说:“端木赐,你怎么才来啊。”接着夫子给子贡讲了自己做的一个梦:夏代的人死了以后,要停灵在东边的台阶上;周代停放在西阶;而商代是停放在正厅的两根柱子中间。“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我昨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坐在两根柱子之间,接受别人的祭奠,我的祖先是商人(孔子的祖先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恐怕我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后七日卒。”

这是“仲尼梦奠”的典故,被欧阳询写到了他的传世名迹《仲尼梦奠帖》里。

欧阳询流传到今天的碑帖最著名的是《九成宫醴泉铭》,墨迹中执牛耳者莫过于《仲尼梦奠帖》,《张翰帖》《卜商帖》都是摹本,此帖据传为真迹,果真如此。从唐至今,历千余载而独存,岂非有神助者乎?

从文体来看,欧阳询的这篇“小古文”属于议论文,中心思想不是讨论“仲尼梦奠”的隐喻义,不是讨论孔子的“大道不行”。这个典故只是作为一个论据,说明一个问题:人,没有不死的!

孔子活了七十二岁(虚岁七十三),所以开篇说,“仲尼梦奠,七十有二”。由此也可见,孔子总结自己一生,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时候,是在人生的最晚年了。

孔圣人活了七十二岁,周文王活了九十多,都没超过百岁啊。彭祖相传是历史上活得最长的,八百多岁,据说他会导引之术,才得高龄。樊重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外祖父,有钱有势,又会享受,所以说他“任性”,活了八十多岁。不管你活多大,“终归冥灭”,总是要死的。曹操说:“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也是这般感慨。

“无有得停住者,未有生而不老,老而不死。” 隋唐之时,文人思想受佛教影响比较深,这几句颇具禅理。孔子看着滔滔流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没有暂停键!谁生下来不老,老而不死呢,只有神仙,倘若是人,那就只能孔子骂的“老而不死,是为贼”了。

人死了,身体就埋进了坟墓里,魂灵归还给上苍,想起来挺让人伤感的,不敢多想。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一点都不差!结尾的几句话,纯是佛家思想言语,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欧阳询的《卜商帖》《张翰帖》和《仲尼梦奠帖》的篇幅都差不多,格式也极为相像。元朝郭天赐跋语曾说:“欧阳平生爱书故事……”,确实,短短的几句话叙事说理,首尾俱全,说不定欧阳询还是当时的“段子手”呢!

孔子很看重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生长的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喜欢解梦的缘故。他年轻时候经常梦见周公,周公是他的精神的明灯。至今曲阜周公庙的牌坊上还刻着“制礼作乐”四个大字,“礼崩乐坏”是孔子所批判的,而恢复周公的“礼乐”,何尝不是他的梦想呢?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梦不到周公夫子伤心,梦见了奠柱夫子也下泪!

梦是心头想,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