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心意的诗有如下:
1、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2、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佚名《越人歌》
3、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佚名
4、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范成大《车遥遥篇》
5、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知识扩展:
诗,汉语一级字,读作shī,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后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等。《说文解字》认为是“心志”。
诗,形声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尚未见于甲骨文和金文。据学者周策纵研究,“诗”有指祭祀中伴随着某种动作、音乐、歌诗和舞蹈的一种特定行为的意义。后来,当强调音乐、歌诗和字词等方面时,就造出了“?”字,该字后最终演变成了“诗”字。
在字形上,战国文字中的“诗”字由左边的“言”和右边的“寺”组成,小篆中的“诗”字基本承续其战国文字字形,汉隶中的“诗”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承续小篆字形,一种简化“诗”字的小篆字形而演变为楷书中的“诗”字。
在字义上,“诗”字的本义是“文学的一种体裁(言说心志、抒发情感的押韵文字)”,古籍中特指《诗经》,引申指“作诗(言说心志、抒发情感的押韵文字)”,又引申指“奉持,承继”,又通“邿”,指“春秋时期国名”等。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