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和诸葛亮都是刘备白帝城托孤重臣,以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
但李严不太赞成诸葛亮的行事方式,诸葛亮也感觉李严在掣肘。
诸葛亮连年征战,数次北伐造成蜀地民生疲敝,李严不太支持诸葛亮的北伐。正好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时候,李严负责后勤,筹备粮草,当时正好赶上连日的阴雨,粮草不济,于是李严就让诸葛亮退军。
等到诸葛亮退兵后,李严却问诸葛亮:“军粮充足,为什么退兵呢?”还到后主刘禅那里说:“丞相只是伪装退兵,实际是想诱敌深入。”
结果,诸葛亮拿出李严的书信展示给大家,李严顿时无话可说,诸葛亮上奏后主将其削职为民。
在此之前,他还曾经劝说诸葛亮加九锡。加九锡一般是封建权臣做的事情,比如董卓、曹操都曾经加过九锡。李严劝诸葛亮加九锡无疑是想把诸葛亮放在火上烤。诸葛亮回复李严说:“我如果能北伐成功,恢复汉室,即使加十锡又何妨?”巧妙的避开了敏感话题。
可见李严其实是想通过政治斗争将诸葛亮斗败然后取而代之,只是自己的政治手段不够,导致失败。
被削职在家的李严其实还是希望能为国家做些事情的,因为他是忠于蜀汉的,只是对诸葛亮有意见罢了。但是能让他出来做事的也只有诸葛亮,如今诸葛亮死了,他的案子就成了铁案,诸葛亮安排的接班人肯定不会任用自己了,因为如果任用自己就相当于翻案,否定诸葛亮,在蜀国还没有人敢这么做。所以李严很是伤心。
历史评论家习凿齿评论这件事的时候说了一段话:
昔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平致死,岂徒无怨言而已哉!
这里的李平就是李严,因为李严曾经改名为李平。夺伯氏骈邑三百出自《论语》:“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
伯氏被人夺去骈邑三百后,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却直死无所怨言。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恨确实很难做到,富裕而不骄傲相对容易些。”
所以,习凿齿其实同时夸了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诸葛亮手段高明,治人之罪而使人无怨言;李严贫穷而没有怨恨很难做到却做到了,也是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