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项羽自杀之迷?

项羽自杀之迷?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因而在楚汉之争中落败,最终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项羽为何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有种种说法。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楚霸王不过江东,是因为虞姬已死。 项羽的死与虞姬的死有必然联系吗?两者之间有联系,有学者就认为项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过江,拔剑自刎。这样说很有道理,单纯说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虞姬之死就显得论据不足。而这与《史记》上说的“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段话一致。“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说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原因。项羽即便过江,败局已定。因而,他选择了不渡乌江。 但有的学者提出,自固陵战败后,项羽连连败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围又逃往东南,一直逃至乌江边。由此可见,他早有退守江东之意,并且是一路逃奔。如果说项羽因失败使江东八千子弟葬送性命而愧对江东父老的话,垓下被围时,“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应羞愧自杀。渡淮之后从骑仅百余人,至阴陵又迷了路,问一农夫,结果被骗,身陷天泽,被汉军追上。如此狼狈的境遇他也没有羞愧自杀呢!逃至东城,汉骑将之包围数重。尽管他“自度不得脱”,但还是把仅剩的二十八骑组织起来作了一番拼杀,又“亡其两骑”。这时候项羽仍“欲东渡乌江”。因而认为他好不容易逃到乌江岸边时却反而感到羞见江东父老而自杀似乎有些说不通。项羽的羞愧之心来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马迁为使情节完整而下笔渲染的情节。 有人认为项羽不渡乌江是出于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从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考虑的。认为项羽认识到了长期内战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这场战争尽早结束。项羽确实曾有结束战争的愿望,也曾想过通过他与刘邦的个人决斗来将战争结束,他觉察到“楚国久相持不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所以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最后他甚至不惜违背自己个性,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和谈换取刘邦的让步,以鸿沟为分界。但是刘邦却违约出兵追杀楚军。当项羽失利并且认识到自己无法立即消灭刘邦而又无法谈和的情况下,项羽只有牺牲自己以结束数年的残杀。据说,项羽当时还是有可能与刘邦抗衡的。 有一天,项羽跟着他叔叔去赶集,正玩得高兴,忽听得前面大喊“戒严”,几百名士兵前呼后拥,把个集市封锁的水泄不通,赶集的老百姓一律被勒令跪在街道两旁,大气不敢出一下,原来是秦始皇出巡的车队打此地经过。年轻的项羽目睹了极尽豪华、威武的皇家仪仗队,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平:狗日的当皇帝这么威风!哪一天把这老儿拉下来,咱去坐坐这皇帝位(彼将取而代也)!吓得他叔叔赶忙去捂他的嘴:我的儿,这话让官家听见了,那是要灭九族的呀!叔叔项梁也是带兵出身,虽然担心项羽祸从口出,却又赞赏这小子胸有大志。 这是《项羽本纪》一开头介绍的项羽其人其事。有意思的是,《高祖本纪》也记述了一段刘邦见到秦始皇之后的感受,也是文字不多,只有一句话:男子大丈夫,就应当活出这个样来(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同为年轻人,同为见到皇家威仪发感叹,仔细品味,含义不一样。 项羽是一个典型的武夫,他的思维模式代表了那个时代相当一部分中下阶层人士的心理:愤世嫉俗。凭什么皇帝让他来坐、荣华富贵由他来享?凭什么我就不能来享受这种快乐?一想起自己“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在吴中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却还是眼下这般境遇,禁不住恶向胆边生,恨不得立马上去剁了那皇帝,然后坐上皇帝位,娶上一大堆老婆,坐上他的温凉车去各处转悠。相比之下,刘邦的想法可能更“文明”一些。刘邦当时的地位也就相当于一个小小的乡镇公务员,见到皇家的威仪,心中自然也是不平衡,但他首先想到的是,生命原来也可以以这种崇高的形式存在,他妈的,咱什么时候也能混到这份上就好了。 宿命乎?看到这一段,我觉得,刘邦、项羽之争霸天下的结果,其实一开始就有定数。 项羽的崇尚暴力,在战争一开始,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斩会稽守,得精兵8000,得以立身之本;杀宋义,确立了自己在军中的地位;巨鹿之战,奠定了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服”的局面。这局面是什么局面?书中按表:“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但再往下发展,项羽的不善权变、多勇少谋的一面开始呈现。一场鸿门宴,刘邦装憨卖乖,把个老项弄得找不着北,竟轻易放走了这个最大的敌人;夺得大半天下,却总是不能恰当地给下面的人以分赏,弄得基层今天某人不高兴,明天某人要造反,项羽从来不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依然是那一套,不听话,杀头完事。 相反的是,刘邦从弱势做起,在自己的势力还达不到的时候,一味的退让,让项羽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最有意思的是,老项打不过刘邦,竟把刘邦的父亲拿来说事,扬言要杀了老头。刘邦说,我俩是拜把子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把他杀了吃,那就给我也来一碗汤喝吧!把个项羽弄了个倒憋气!在刘邦的心目中,天下的得失和个人的亲情,熟重熟轻,他清楚的很。垓下之围,是项羽此生中最为悲壮的一幕,四面楚歌,项羽自知必败无疑,却始终不理解上天为什么如此不肯眷顾于他这个大英雄,叹曰“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不是我打仗打的不好,而是我的天命如此。可叹又可笑! 话又说回来,项羽还能有别的解释吗? 项羽为何乌江不渡?两千多年来,无论是文人骚客,还是历史学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但至今难有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