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中最能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这句诗描绘了大海包容一切的胸怀,体现出作者曹操的豪迈情怀。
一、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二、赏析
该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所作,描述了他登上碣石山向东眺望大海的场景。诗中以平淡的语言描绘了宽广的海洋和险峻的山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惊叹之情。诗人通过描写夏秋时节的风景,以及日月星辰的变化,借以咏志、表达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在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的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考。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奋斗的感慨和希望。
虽这首诗追溯至宋代,流传至今,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并被广泛赏析。它不仅具有美丽的意象和优雅的形式,还蕴含了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等方面的深刻思考。
观沧海作者简介及生平
一、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谯(今安徽亳县)县人,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二、作者生平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
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为维护和发展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不受上述标准限制,强调“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缺少封建道德品质、出身下层的人,他也注意提拔。
210年到217年,他先后下了三次“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