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蜀相关于诸葛亮的诗句
蜀相关于诸葛亮的诗句 1.蜀相概括诸葛亮一生的诗句是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诗人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三顾”句令人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决策,“两朝”句更令人想起诸葛亮辅佐先主刘备、后主刘禅两朝,取两川、建蜀汉,白帝托孤、辅佐刘禅的情形。诸葛亮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尽了“老臣”之心。透过诗人的饱含深情的诗句,诸葛亮这位“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业,以及他对后人的感召力量,得以充分体现,感人至深。
原诗杜甫《蜀相》全诗如下: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蜀相中赞美诸葛亮的句子是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第三联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句写出山之前,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两句十四个字,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画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使诗人忧心如焚。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3、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蜀相中表现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诗句是
蜀相 作者: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解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9653637。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开,开创。济,扶助。
译文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耿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襟。 表现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诗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蜀相中写诸葛亮事业始与终全过程的诗句
三顾频烦天下计。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整顿乾坤,恢复国家的和平统一。正是这种忧国思想凝聚成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慕之情《蜀相?中写诸葛亮事业始与终全过程的诗句,两朝开济老臣心。
上句写出山之前;在这一历史人物身上,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唐代作者: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诗人寄托自己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憧憬。
蜀相朝代,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使诗人忧心如焚,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国家分崩离析,人民流离失所,并为刘备制定了一整套统一国家之策,足见其济世雄才。下句写出山之后,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蜀汉、匡扶刘禅。
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将人们带到战乱不已的三国时代,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刻划出一位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怀古为了伤今,颂扬他为国呕心沥血的耿耿忠心。
两句十四个字,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策,指出诸葛亮在当时就能预见魏蜀吴鼎足三分的政治形势。“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第三联浓墨重彩,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
他渴望能有忠臣贤相匡扶社稷。
5.蜀相中表现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诗句是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解
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9653637。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开,开创。济,扶助。
译文
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方。 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耿 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襟。 表现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诗句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蜀相中表现诸葛亮旷世雄略的诗句是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
作品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原文注解 蜀相:三国时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的别名。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顾:拜访,探望。
频烦:频繁叨扰。
7.蜀相中表现诸葛亮旷世雄略的诗句是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
作品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原文注解蜀相:三国时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的别名。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顾:拜访,探望。
频烦:频繁叨扰。频。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作品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原文注解蜀相:三国时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
成都的别名。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空。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顾:拜访,探望。频烦:频繁叨扰。
频:频繁;烦:烦扰。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开,开创。
济,扶助、救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1]原文译文编辑丞相的祠堂要到哪里寻找?在锦官城外柏树繁茂的地方。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
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两朝的开创与辅佐老臣竭尽忠心。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病死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原文赏析编辑《蜀相》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作。公元二二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经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统一天下的方针、策略,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辅佐他的儿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死于军中,实现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铿锵誓言,赢得了后世人们的景仰和推崇。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成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
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
“森森”,是形容柏树和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这首联两句,前一句“丞相祠堂何处寻”是自问。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
特别是其中的“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这个寻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后一句“锦官城外柏森森”自答。这是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
“柏森森”三个字还渲染了一种安谧、肃穆的气氛。这两句直承“蜀相”的诗题,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述的笔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映照着台阶。
古代的祠庙都有庭院和殿堂。人们要进入殿堂,要拾级而上。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这颔联两句,有如特写镜头,由远写到近,从祠堂的外部说到祠堂的内部,写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