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有“文拜孔子,武拜关公”一说。
文圣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读书人尊为“至圣先师”。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读书人考前必然会拜文庙,祭拜孔夫子。
武圣人关公是是忠义神勇、文武全才的儒将代表,是忠义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1800年来,关公跨时空、跨阶层、跨信仰、跨行业,被朝廷民间、儒释道教、士农工商、各行各业所***同尊崇,***同美化、神化、圣化。关公“庙祀遍天下”,“崇祀历千年’,享受着绵绵不绝的人间香火,关公的崇拜之盛,关帝庙分布之广,使其俨然成为人中之圣、众神之神。
古代的读书人,在文庙祭孔的同时,也崇拜主宰文运诸神。文运神有“五文昌”之说,即文昌帝君、文衡帝君(即关帝)、孚佑帝君(吕洞宾)、魁星、朱衣神。文昌者,文运昌盛之意也。相传此五神皆有护持文运之职能,因此成为士人学子敬奉的对象。
文昌本为星名,后为神名,也就是民间惯称文昌星、文星神。《史记天官书》所载:“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星。”文昌六星为上将(威武)、次将(正左右)、贵相(理文绪)、司命(主灾咎)、司中(主右理)、司禄(赏功进士),各有专司,掌管天下文运禄籍。
文昌星,又称文曲星,系星宿中主文运者,古代星相家解释为主大贵的吉星,道教将其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隋唐科举制度产生以后,文昌星尤为士人学子顶礼膜拜,有谓文昌“职司文武爵禄科举之本”。
文昌帝君,即梓潼帝君,是主管考试、命运,及助佑读书撰文之神,是读书文人、求科名者所最尊奉的神祗。《明史·稽志》:“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唐宗屡封至英显王,道家谓梓潼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元加号为帝君,而天下学校亦有。祠祀者。”
文衡帝君即关帝,因为关帝深明春秋义理,为人公正,处事严明,所以主管着读书士子的道德品行、录取排名,及科举高中后的官职委任升降,以及任职期间的功罪赏罚。
宋代赵令畤的《侯靖录》记载这样一件传说:欧阳修主持科举考试时,常感觉到有朱衣人在后。凡经朱衣人点头入选的,都是奇文,因此欧阳修有诗句感慨:“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暗点头”。从此,朱衣神就成为了士人学子笃信的神之一。
相传关帝是朱衣神转世化身。如《桃园明圣经》中写道:“吾(关羽自称)乃紫微宫里朱衣神,协管文昌武曲星。”
明清之时,朱熹的著作成为科举制度的教材和考试标准,朱熹奉蜀汉为正统,推崇《春秋》,而关帝在明清时已被推崇为护国佑民的关圣大帝,朝廷民间上下无不顶礼膜拜。因为关帝好《左氏春秋》,讽诵略皆上口,所以关帝更是深得读书士子的青睐。
明清两代士子屡有关羽托梦解题之说,关帝因而被读书士子奉祀为“文衡帝君”,成为考场监察、考试录取之神,而朱熹则取代关帝原来的神职,被奉为托梦报喜的新的朱衣神。
如今,中国许多关帝庙里都有一个文昌阁,文昌帝君和文衡帝君同被道教尊为主管功名利禄之神,二神逐渐合祀一起。特别是在阁楼类的关帝庙中,文昌和文衡帝君(关帝)常常同时出现,高考学子考前拜关帝的习俗也就逐渐形成了。
如果家里有即将高考的学子,或者面临升迁的公务人员,或者升职加薪的白领,不妨在文衡帝君(关帝)面前虔心朝拜,称念宝诰。
恭请南天文衡圣帝关恩主宝诰
志心皈命礼。(三称)
太上神威。英文雄武。精忠大义。高节清廉。协运皇图。德崇演正。
掌儒、道、释三教之权。管天、地、人三才之柄。
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冥垒幽酆。
秉注人生功德、延寿丹书。执定生死罪过、夺命黑籍。
考察诸佛诸神。监制群仙群职。
德圆妙果。无量度人。至灵至圣。至上至尊。
忠孝祖师。伏魔大帝关圣帝君。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玉帝殿前首相。执掌雷部。真元显应。昭明翊汉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