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黑的玫瑰花散文诗

黑的玫瑰花散文诗

作者简介:

遏林·沛林(1878-1949),原名季米特尔·伊凡诺夫,保加利亚作家。出生于保加利亚南部一个农民家庭。曾任乡村教师,由于长期居住在农村,因而他最熟悉农民的贫苦生活。他擅长短篇小说,多以农民生活为素材,反映他们对剥削制度和暴力统治的无比愤怒。文笔含蓄、清丽、凝重,饱含感情,有浓郁的农村风土气息。著有短篇小说集《夏日》《鹳巢》《我、你、他》。中篇《善拉科一家》是其代表作,描写保加利亚农村封建宗法制的瓦解。还著有诗集《黑玫瑰》等。

黑的玫瑰花(三则)

鹰的羽毛

我是一个孩子。在草原上跑过,我看见一支鹰的羽毛。我把它高高地擎在手中,尽我的力跑过草原。似乎我像鹰一般轻捷飞着。

我变成青年了。我用鹰的羽毛来装饰我的帽,爱上一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姑娘。谁比我更快乐呢?

我是穷的,除了鹰的羽毛之外没有什么了,于是我所爱的是靠不住了;他们对她说,一个人只有一支鹰的羽毛不能在这个世界过好生活的,于是她容易地明白这个,她丢弃我了。

没有比我更不幸的人了。

我藏了这羽毛。我的心不愿再戴这东西了。在我的灵魂里有了不能解除的悲哀。从那时起我才知道一切的穷人怎样和我一样受苦——或比我还厉害。

我又取出鹰的羽毛:但我已不是一个要它玩耍的孩子,也不是要它装饰的青年了,我把它削尖做成一支笔。

我想写些愉快的东西,但我写出它时,它是悲哀的。

无用的喷泉

我在没有路也没有人迹的椈林的浓荫下徘徊的时候,在最秘密的地方我发现一个美丽的喷泉。

这是一个纪念碑。水从铜鸡的嘴里下来,成为一条可爱的曲线,积满在石槽里,潺潺作声。在一块小小的礁石上,有一双无柄的杯。

谁这样小心地造这喷泉?而且为谁造的,这里永没有人会走过的?

自然,一个爱好自然的人,一个幽静或林泽女神的友人。一个沉思的人一个被爱情感动的纯洁的灵魂,一个诗人!

是的,一个诗人必肯在深奥的林中造这个美丽的喷泉。

除了诗人没有人能造一个美丽而无用的东西。

玫瑰花

馥郁的、颜色文雅而奇异的玫瑰花,像浅色朦胧的小朵的云,薄暮时候伴着落日。

红的玫瑰花,新的伤口的颜色,每个花瓣一个血污——是情感的烈性的玫瑰花。

黄的玫瑰花,黄得像蜡光的火焰,像秋天的脸。这些是悲哀的,是与命运不合作,或修好的意思。

在寂寞中观赏这些高贵的花,应该有人佩戴它们。

白的玫瑰花,像清晨的月亮,日光与月光在天空相逢的时候。

这是无望的爱情底无声的玫瑰花——意识的孤独的幽思的。

有尖刺的黑的玫瑰花,永久而不萎谢的;大的花瓣旋卷着。

这些生长在人类灵魂里的奇异的花是忧愁的黑的玫瑰花。.

(梅川 译)

鉴赏本文选自《朝花旬刊》1929年6月10日第1期。《鹰的羽毛》描写一个孩子的梦的幻灭。一个孩子天真烂漫的梦,随着他的童年到青年,梦的变迁,梦的破灭。一个微薄的可悲的期望,变成了虚无,被一片贫穷带来的悲哀所呑噬,于是,不幸给“我”带来了理智的现实的沉思。人世间“一切的穷人都和我一样受苦--或比我更厉害”,“我”又怎么能独自超脱呢?“我”便把幻想的羽毛变成战斗的笔……全文洋溢着理想的破灭,天真、美好的心灵遭到无情摧残的悲剧气氛,在童年的幻想和青年的追求之下沉淀出了凝重的哀愁和失意,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愤怒谴责和否定。全文的语言是清淡的,但细细玩味,又会从中品尝出一丝丝苦涩来;它是饱含感情的,也是愤怒的,熔铸着作者的一腔悲愤之情。

喷泉,若有若无,半是写实,半是写意,半是描写,半是联想。喷泉虽美,却处于无人之境、无用之境,令人憾慨,命题为《无用的喷泉》,其蕴意是可鉴的。作者烘托了一个渺无人迹的幽静清新的自然环境,这里有喷泉,有掬林和浓荫,有纪念碑,有铜鸡;有盛满泉水的石槽,有小礁石和上面的'一双无柄的杯。但是,这里“没有人迹”,显然,这只是作者头脑中的幻想!但作者希望它是现实。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作者企图超脱黑暗现实,生活在一个光明、宁静、美满、幸福的社会的强烈愿望。然而,这样的社会是不能凭空产生的,“除了诗人,没有人能造一个美丽而无用的东西”。作者笔锋一转,批判了那些对现实抱有诗人般幻想的空想家,不管他们多么“爱好自然”,多么善于“沉思”,有多么纯洁的灵魂,这种幻想只能像“无用的喷泉”二样,是虚无的东西!作者写“无用的喷泉”,用暗喻衬映出全文的主题、意旨,构思奇巧含蓄,有新意,颇耐人寻味。

《玫瑰花》写作者对生活的感受。作者通过对红、黄、白、黑四种玫瑰花的描写,寄托了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复杂感情。他赞美红玫瑰刚烈直露的性格;同情黄玫瑰悲凉凄怆的命运;也写了象征爱情的白玫瑰花。然而,在作者的心目中,人间是没有真正的爱情的。白玫瑰花般的爱情是“无望的”、“孤独的”、“幽思的”。本来,黑玫瑰花是不讨人喜欢的,它黑而“尖刺”,但它却永不萎谢,永远地“生长在人类灵魂里”,给人们带来痛苦与不幸。这里作者暗示人类纯洁灵魂已被金钱社会所扭曲。全文运用象征手法,十分含蓄,但也能使人感到作者那悲哀的咏叹,充分反映出他那苦闷、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愤怒和一时找不到出路的失望之情。正因为如此,全文带上了一缕感伤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