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行路难(其一)》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行路难(其一)》教案及知识点

#教案# 导语行路难三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行路难三首(其一)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下面是 考 网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行路难(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2.理解这首诗词的主要意思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代诗词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所表现的情志或意趣并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忆海拾贝,走近李白

 (一)回忆李白的诗歌及诗人形象

 提及李白,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学到现在学过不少李白的诗作,从这些内容丰富的诗歌中,你认识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联系作品,谈一谈你印象中的李白。

 出示课件:

 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作,记忆中的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你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我从‘________’(诗句)中,读出______的李白”

 (例如:“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读出孤单寂寞的李白”)

 “我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读出思乡的李白”。

 “我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中,读出才华横溢、满腹忧愁的李白”。

 (二)师生互动,了解李白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李白的生平情况。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生谈

 师小结,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白,了解李白。

 出示课件:(教师讲解)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大家知道李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行路难》的吗?

 出示课件:(教师讲解)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2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遭受谗毁离开长安南下,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组诗(***三首),这是其中第一首。

 (二)学生初读诗歌,找出诗歌中的生字难字。

 请大家一起试读诗歌,并从中找出生字、难字。齐读诗歌。

 大家觉得哪些字词需要我们一起来注意的,请指出来。

 “樽”、“箸”、“塞”、“行”。

 (三)师生互动,正确把握诗歌朗读节奏及感情基调。

 听读诗歌

 (1)你能认出下面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吗?

 金樽 珍馐 投箸 歧路

 (2)你能把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吗?

 (3)读出诗歌的基调

 出示课件:

 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请从下面选出相应的词语来回答。

 苦闷 愉快 深情 愤慨 喜悦

 激越 昂扬 悲伤

 三、再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解释重点字词。

 师:现在大家自由地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看看自己是否理解了下面这些字词。

 出示课件:

 自由朗读诗歌,并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羞”“直”“闲来”“忽复”

 “长风”“会”“直”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内容。

 生谈,其他人补充或评价。

 四、研读诗歌,理解诗歌主旨及诗人形象。

 师:理解了诗歌的内容,现在请大家来思考几个问题。

 出示课件:

 1、面对美酒佳肴,诗人的心情如何,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3、诗中借用哪些历史故事?有何作用?

 4、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怎样的志向?

 (教师归纳小结)

 出示课件:

 金樽、玉盘——美酒佳肴的铺陈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茫然、忧郁悲愤

 冰塞黄河、雪满太行——艰难险阻

 吕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信心倍增

 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

 师:这首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师:那么在这首诗歌里,我们又看到一个什么样的李白呢?

 生谈,教师点拨、引导。

 五、品读诗歌,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我们知道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在这首诗歌里,这种浪漫主义的风格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出示课件:

 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歌是如何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的?

 六、拓展延伸

 潇洒如李白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李白毕竟是李白,生活的挫折没能让他一蹶不振,李白选择了坚强,选择了自信,选择了乐观。那么我们呢?当我们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时,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结合你所积累的诗词名句来谈谈你的生活态度。

 七、总结,布置作业

 (一)小结

 (二)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行路难》

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行路难(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李白有有关事迹和相关诗句。

 2.能力目标:品味语言,领悟意境,培养学生朗读、赏析诗歌的能力,运用材料进行写作的能力,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目标:感悟诗人自强不息、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坎坷。

 教学重点

 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李白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著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感受到本诗抑郁和奋发、失望和希望急剧交替变换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立足课本,拓宽视野,积累李折,指导学生运用积累的李白的相关材料进行写作。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李白

 (1)猜人物,作简介。

 他是中国历一位伟大的诗人,在生于唐代,祖籍甘肃,于701年生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国境内),约五岁时,其家迁居四川江油。他是一位剑客,他是一位酒仙,他更是一位诗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同学们,你们知道我说的谁吗?

 (2)知李白,谈背景。

 关于李白,你们知道他的哪些诗句或他的相关的故事呢?

 背景介绍:

 开元十二年(724)秋,24岁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的漫游的生活。他曾于(730)年来到长安,广为交游,希望得到王公大人的荐引,实现自己怀才报国的志向,却未能如愿以偿,只得怏怏离去。沿黄河东下,先后漫游了江夏、洛阳、太原等地。后又漫游河南、淮南及湘、鄂一带,北登泰山,南至杭州、会稽等地,所到之处,形诸吟咏,诗名远播,震动朝野,最后连天子也被惊动了。天宝元年(742年)秋,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命李白供奉翰林。已是四十一岁的李白颇为踌躇满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本以为可心作一番事业来报答玄宗的知遇之恩,狂放不羁的李白曾让高力士为其脱靴,杨贵妃为其磨墨,但也遭到宫廷权贵们的忌恨。“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 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唐王朝也只把他当作了一个粉饰天下太平的花瓶。天宝三年,李白“赐金还乡”,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其一)》。

 二、读李白

 1.一“读”,知李白的情。

 (1)flash范读。

 (2)生一代表读。

 (3)齐读,要求,读准字音。初步读出情感,读完后思考:

 我从句中,感受到李白

 的心情。

 (4)小结。心情:

 感激――(苦闷抑郁)茫然――增加信心――感到前路艰难苦闷――充满信心和希望。

 (5)再读。

 2.二“读”,识李白的人。

 (1)个人展示读。读出情感的变化。点评。

 (2)问题:

 读了这首诗,我从中读出李白是一个的人。

 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顾影自怜、自怨自艾的李白,而是一个铁骨铿铿的李白,一个豪气干云的李白,一个英风傲岸的李白,一个高 瞻远瞩奋斗不息的李白,一个穿越了千年依然在对我们自信地微笑的李白,我们为李白的诗折服,更为这些诗歌中所展现的李白的魅力所折服。

 (3)从李白身上,你学到了一些什么呢?

 3.三“读”,赏李白的“风”。

 李白在前路茫茫之际,却奏出了充满自信希望的音,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风格,此诗也不例外。那么在这首诗歌里,这种浪漫主义的风格又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1)诗歌用了夸张的描写,比如像“金樽”“玉盘”极力地写出了器皿的贵重。

 (2)诗歌用了象征的手法,充满了丰富的想象。

 (3)诗人运用了典故。

 (4)大家说得真好。在这首诗歌里诗人运用了像“黄河”“太行山”“沧海”这些壮美的意象,通过丰富的想象,象征出人生道路的艰难也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用了极夸张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场珍贵的胜宴却笔锋一转道出自己“不能食”更突显其内心苦闷的程度,又巧用典故来表明自己的信念又丰富了诗歌的内容。短短的几句诗却似乎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以及穿越千年依然在向我们自信微笑的诗人形象,加上诗歌跳动的韵律和节奏,全诗情感一波三折,跌荡起伏,无不体现出古典诗歌所具备的意境美、形象美、韵律美及情感美。

 (5)再读,读出这些美感。

 4.续话李白。

 离开长安的李白,又有怎样的经历呢,你们想不想知道,简介:

 李白离长安后,至洛阳与杜甫相识,后又与杜甫、高适一起畅游梁、宋一带,过着饮酒论文、追鹰逐兔的放逸生活。随着天宝年间政治形势每况愈下,李白对国事的倾危深感忧虑和不安。他对李林甫、杨国忠等人的擅权和诛杀异己公开表示抗 议,对险恶的政局发出悲怆的呐喊。他四处浪游,飘泊四方。一路上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

 天宝十四(755)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地东南,后隐居于庐山。当时玄宗之子永王率师由江陵东下,以复兴大业的名义恭请李白参与其戎幕,李白遂满怀热忱毅然从戎。不料肃宗李亨和永王之间又祸起萧墙,李军败被杀。李白也因此获罪锒铛下狱,不久被长流夜郎。李白溯江西上,至巫山时遇赦放还。这时他已年近六十,但仍壮心未已,(761),又一次踏上征途,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军队,途中因病折回。(762),李白病死于当涂族叔李阳冰家,结束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李白,你“酒入豪肠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但历史的星空中的李白,永远放射着魅力四射的光芒,永远激励着我们。

 你看,我们的作文中就有不少写李白的:

 三、写李白

 示例(1)

 逐鹿青崖间,飘然欲仙,邀月对影在花间。我看见你雪白的衣袂被风拂动,翩跹如绝美的舞步,一杯酒饮尽,对月长叹。李青莲,此时此刻,你不哀吗?你不悲吗?人们只期望你做好皇帝身边的一位墨客,用你如仙的文字粉饰这个盛唐。而你呢?却毅然离开了这腐朽的朝廷。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放下的,是一腔热忱吗?

 (中考满分作文《珍爱心灵的选择》)

 示例(2)

 巍峨的宫阙,精美的食物,香气扑鼻的美酒……面对着皇宫贵族,你敢让高力士为你脱靴,你敢让杨贵妃为你研墨,还有什么是你不敢做的呢?“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多么铿锵的乐音,这是多么豪迈的诗句,这是多么坚贞的气节!你为后世留下了那么多风格浪漫、传唱不朽的诗篇,你被人们尊称为“诗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旷达乐观的人格魅力让历史记住了你永远的歌声!(中考满分作文《永远的歌声》)

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行路难(其一)》知识点

 词句注释

 ⑴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⑶箸(zhù):筷子。

 ⑷“闲来”二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碧,一作“坐”。

 ⑸“多岐路”二句: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⑹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⑺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⑻社:古二十五家为一社。白狗:一作“白雉”。

 ⑼弹剑:战国时齐公子孟尝君门下食客冯谖曾屡次弹剑作歌怨己不如意。

 ⑽贾生:汉初洛阳贾谊,曾上书汉文帝,劝其改制兴礼,受时大臣反对。

 ⑾拥篲:燕昭王亲自扫路,恐灰尘飞扬,用衣袖挡帚以礼迎贤士邹衍。折节:一作“折腰”。

 ⑿归去来:指隐居。语出东晋陶渊明《归去来辞》。

 ⒀“有口”句:反用伯夷、叔齐典故。《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索引》:“薇,蕨也。”按薇、蕨本二草,前人误以为一。

 ⒁“含光”句:言不露锋芒,随世俯仰之意。贵无名,以无名为贵。

 ⒂云月:一作“明月”。

 ⒃子胥: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吴越春秋》卷五《夫差内传》:“吴王闻子胥之怨恨也,乃使人赐属镂之剑,子胥……遂伏剑而死。吴王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之器,投之于江中。”又见《国语·吴语》。

 ⒄陆机:西晋文学家。《晋书·陆机传》载:陆机因宦人诬陷而被杀害于军中,临终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

 ⒅李斯: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功臣,任秦朝丞相,后被杀。《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喟然叹曰:“……斯乃上蔡布衣……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索引》:“税驾,犹解驾,言休息也。”

 ⒆“华亭”二句:用李斯典故。《史记·李斯列传》:“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太平御览》卷九二六:《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门,不可得矣。”

 ⒇“秋风”句:用张翰典故。《晋书·张翰传》:“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为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或谓之曰:‘卿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