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是钢琴家周广仁根据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改编的钢琴独奏曲,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优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每当我听到或者弹起这首曲子,都使我联想起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和历尽沧桑的陕北劳苦人民。
一、文化背景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的原型是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产生在陕北的一首民歌,属于典型的陕北“信天游”。信天游产生、传唱在广漠的黄土高原,这里沟壑纵横、起伏连绵。黄土、黄风、塑造出陕北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苍茫、恢宏之中深藏着悲壮与凄凉,沉郁、寂寞之中孕育着刚毅与稳健。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产生出了陕北民歌独特的风格特点。赶脚人、走西口的人的凄苦、悲惨的生活赋予陕北民歌以独特的粗犷和苍凉。
据说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编唱的,传说四妹子和三哥哥是一对甜蜜的恋人,后来三哥哥当兵到外地,回来时四妹子已经嫁人。于是,这首深沉、伤感的情歌就产生流传了出来。
谱例一:
(由于网络无法显示该谱,详细请参考黄河之声杂志)
这首歌的旋律也有人记成如下形式:
谱例二:
(由于网络无法显示该谱,详细请参考黄河之声杂志)
这首歌原来是一首较长篇幅的叙事歌曲,原词长达三十余段,人们在传唱中只唱其中的几段。旋律中的双四度框架是陕北信天游的典型特点,大跳的音程显得刚劲有力、奔放粗犷,第九小节处的一个向下五度大跳,给人一种十分凄凉的感觉,最后三小节婉转低回的下行旋律象是无可奈何的深深的叹息,表达了对生活、对命运的无奈。所有这些又都是和遍布沟壑的黄土高原紧密联系着,和当地人的悲苦生活联系着。“长歌当哭”,我们从这首歌里读出的是生活的酸涩和命运的坎坷,内心无限的痛苦用“唱”表达出来,更有一种欲哭无泪的辛酸和苍凉。
二、曲式分析
经周广仁改编后《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的表现力已经和原来的民歌《三十里铺》有很大的不同,成为非常钢琴化的、带有叙事性的一首变奏曲。全曲由一个主题和八个变奏***九段音乐构成,主题和变奏一、变奏二组成第一部分,表现旧社会陕北人民的苦难生活,变奏三、变奏四、变奏五组成第二部分,表现陕北人民的斗争,变奏六、变奏七、变奏八组成第三部分,表现了光明和胜利。作品通过变奏的手法,按照作者的构思,安排了一个由苦难——斗争——胜利的变化过程,表现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主题思想,大大地提高了原民歌的表现力,变成一部颇具规模的钢琴作品。
民歌主题在这里变成了3/8拍,用稍慢的中速和暗淡的音色表现“苦难的岁月”,前两个乐句在G徵调上,后两个乐句移到C徽调上,也可以前后统一看成C徵调式(如谱例二)。第四小节伴奏织体中下行的音调象轻轻的啜泣,bE音的多次使用,构成了所谓的“苦音”音阶,给人以一种悲凉、凄苦的感觉。主题的最后三小节是它前面三个小节的下五度(上四度)变化模仿。谱例三:
(由于网络无法显示该谱,详细请参考黄河之声杂志)
变奏一主旋律仍在高音区,音乐织体变得稍微活跃,但仍是统一在较为暗淡的“苦难的岁月”的灰暗色调之中。
变奏二主旋律移至低音区,高音区的节奏和副旋律轻轻的点缀,更衬托了低音旋律的低沉。
主题和变奏一、变奏二组成第一部分,其基本情绪是一致的,具有一种叙述性质,仿佛在向人们讲述过去苦难的悲惨生活。
变奏三织体变成浓重的柱式和弦,速度加快,节奏坚定有力。这个变奏主题没有完整出现,而是被简化成骨干音出现,左右手的反向进行更增加了巨大的动力性,富有冲击力量,表现了一种顽强的抗争与奋斗形象。
变奏四在变奏三的基础上增加附点节奏,音乐动力更大,富有更大的冲击性,似乎斗争更为激烈
这三个变奏组成全的第二部分,表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形象。
按着是一个过渡乐句,仿佛是一阵疾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象征经过斗争即将迎来光明。
接下去变奏六、变奏七、变奏八组成本曲的第三部分“解放区的天”。
变奏六变成G徵调,高亢、明亮、舒展,富有歌唱性,表现了通过斗争获得胜利的喜悦心情。其实这个变奏才是民歌的原型,在这里被作者巧妙的安排成了一个变奏。
变奏七是在高音区欢快的十六分音符,模仿竹笛的音乐效果,音色明亮,节奏欢快。低音区的副旋律与高音主旋律相应成趣,表现了解放区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的热闹情景。
变奏八是全曲的高潮,八度重复的柱式和弦中包含着主旋律,像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大合唱,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调性回到C徽调。第10、11、12、13、14小节的向上的离调模进,把全曲推向高潮。曲式图示:
(由于网络无法显示该谱,详细请参考黄河之声杂志)
从调性布局来看《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是具有三部性的变奏曲式,主题和前五个变奏均以C为宫,变奏六和变奏七以G为宫,变奏八回到C为宫,从叙事的情节和情绪变化的情况来看,也具有三部性A、A1、A2组成第一段,A3、A4、A5构成第二段,A6、A7、A8构成第三段。
三、民歌《三十里铺》和《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的唱、奏比较
民歌《三十里铺》是一首感情浓郁、质朴的优秀民歌,演唱时首先要了解它的人文背景和文化内涵,理解它所表现的基本情感,从总体上把握它的基本情绪特征。只有理解陕北文化总体上的风格特点,才能理解陕北信天游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只有理解陕北信天游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才能演唱好这一类民歌,包括这首《三十里铺》。因为每一首民歌都是当地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与它的文化母体有着血肉相连的紧密关系。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还必须仔细研究这首歌曲的个性特点,唱出它的独特的个性,包括每一个字的咬字、吐字、节奏、润腔等细微的处理,现在以经过改编的民歌《三十里铺》为依据,简单谈谈演唱的处理。
谱例四:
(由于网络无法显示该谱,详细请参考黄河之声杂志)
改编后的民歌是一个ABA'三段体结构,增加节拍、节奏的变化与对比,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力。
A段的前两句带有叙述性质,演唱不应投入过多感情,平淡、叙述的唱出来就可以了,第一句中的“来”字可以从下向上滑上去,“名”字可以做先直后颤的处理,以增加民歌的浓郁风格。第三句感情要浓一些,但要真诚、内在,含蓄一些,不能过分。整个A段应为B段的真情直接表白留下余地,使演唱富有层次。
B段变成三拍子,是内心感情的直接表露。这一段要防止唱成舞蹈性的三拍子,演唱要深情,感情要浓一些。
A'表达了对相爱的人不能相聚的无奈,流露出内心无限的惆怅。A'在结构上回应了开头,使作品更为完整。
2、《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演奏处理:
演奏《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首先要了解民歌《三十里铺》的内容和背景情况,最好是能够演唱《三十里铺》这首歌。因为这首歌和它的文化背景都是《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的文化背景,了解《三十里铺》也就是了解《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的文化背景。其次,要了解改编后有哪些原来没有的新思想,比如《三十里铺》表达的是个人的情感,而《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已经上升到了表现全民族的斗争历程,进而升华到全人类从黑暗经过斗争达到光明的思想高度,这一点是《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的基本思想,是对民歌《三十里铺》的重要突破,如果不掌握这一点,将很难演绎好这首钢琴作品。在下来要对作品的每一个变奏作出细致的处理。变奏一速度是中板,不要太快,旋律的连奏要极富歌唱性,左手和声要深沉,不能过响,第三和第七小节最后一拍的声部超越,旋律音略突出一点,但又不能过分。第三句是一个转折,要轻下来,并把左手的低音突出出来,勾勒出“苦音”音阶的下行音调。(见谱例三)。
变奏一、变奏二尽管织体有些流动,但是情绪一定要和主题保持一致,音色要保持稍暗,不能明亮。
变奏三、变奏四用断奏的弹法,由弱至强,坚定有力,表现出“斗争”的形象。变奏五要饱满有力的弹奏,双手向两极展开的时候,声音要刚劲有力,这一变奏始终是切分节奏,两个音的音型应在第二个音上踩踏板。
紧接着的一个连接句,要求非常流畅,一气呵成。
变奏六是民歌原型,在这里变成欢快的性质,要用明亮的音色弹出嘹亮的歌唱性旋律,给人以陶醉的感觉。
变奏七是人们欢庆舞蹈的场面,十六分音符要流畅、均匀,左右手的进行要有复调的感觉,两个声部的音量要恰到好处,相应成趣。
变奏七之后又有一个四小节的转调连接句,要流畅、潇洒,左右手的平行进行音要整齐,渐强推出变奏八的高潮乐段。
变奏八是全曲的高潮,速度不能慢,力度要强,结尾更强,要表现出宏大的气势。弹奏要坚定,充满信心,每一小节的第一拍八度重复的低音要稍加强调。
《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表现了经过斗争战胜黑暗达到光明的思想,表达了追求胜利的斗争历程,是中华民族从苦难之中争取幸福光明的缩影和形象写照。乐曲具有叙事性、情节性,同是又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