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请把《行路难》其一的赏析、讲评及其作者李白的资料或写作背景综合成一篇声情并茂的古诗讲解

请把《行路难》其一的赏析、讲评及其作者李白的资料或写作背景综合成一篇声情并茂的古诗讲解

行 路 难

《行路难》李白原作三首,这是第一首。诗中抒写了他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是,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愤激情绪;但仍盼望有一天会施展自己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的乐观豪迈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本诗利用比兴的手法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天宝元年(742)李白被召入京,供奉翰林。但玄宗对他礼遇有加,不过是赏识他文学上的才华,李白“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一生傲岸苦不谐”的清高使他无法忍受这种处境,而他“戏万成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的高傲,也不为宫廷权贵们所容,终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就意味这被迫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不能不使怀抱着积极用世之心的李白感到极度苦闷。同时,长安三年的所见所闻使他对统治集团的本质和社会现实也有了较清醒的认识。初到长安时那个飘逸超脱的“谪仙人”李白,此时此刻深深感到世路的艰难,于是天宝三年(744)借乐府旧题《行路难》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茫然、悲愤以及仍然执着于理想的强烈自信。

诗一起首欲抑先扬,极言宴席的华美。“斗十千”“直万钱”,手法高度夸张。对此“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一向信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李白一反常态:“停杯投箸不能食,剑拔四顾心茫然。”透露出内心深沉的苦闷和迷惘,这两句诗虽从鲍照诗句脱化而来,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尤其是一连使用“停”“投”“拔”“顾”四个动词,生动刻画出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自我形象。

接着从“茫然”引出行路难。冰塞黄河,雪满太行,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气势。李白诗往往哀而不伤,悲而能壮,与他善于创造这类阔大的意象有密切的关系。至此已将行路难写到极处,诗人似乎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了。然而追求理想的执着和强烈的信念使之不甘自弃,他的思绪一下子飞到遥远的上古,从吕尚、伊尹两位圣贤的曲折经历中得到慰藉和启发。“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个典故运用十分灵活,一隐一仕,互为补充,以上四句用四个意象揭示了人生遭遇的变幻莫测、意象之间的跳跃,生动表现了诗人心情的变化,也造成结构上的跌宕起伏。但诗人不可能永远停留在虚无缥缈的幻想之中,一旦回到现实,即刻从希望的高天跌入失望的深谷。

“行路难!行路难!”这感情迸发的咏叹,语气是那么急促,显示出诗人内心的急切不安。“多歧路,今安在?”前途渺茫,莫在所从,心情万分沉重。但积极用世毕竟是李白人生观的主导,因此很快他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是那么信心满怀,在他眼前仿佛已经出现了生命之舟正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辉煌图景。

全诗紧紧围绕着理想和现实的激烈矛盾展开,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形象、瞬息万变的场景,生动而有层次地展开了作者时而苦闷、时而愤慨、时而茫然无助着、时而乐观旷达的内心冲突和感情变化。将如此丰富复杂的感情描写得痛快淋漓、波澜起伏,又灵活洒脱、入情入理,在古代诗人实不多见。

此诗以丰富雄奇的想象、高度夸张的手法、纵横开阖的气势、激情澎湃的语言,特别是豪迈乐观的感情基调,充分显示出了浪漫主义的特色,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