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黄庭坚被贬时期有多少作品?

黄庭坚被贬时期有多少作品?

黄庭坚一生坎坷,命运多舛,曾两次遭贬谪。北宋党争剧烈,宋哲宗主政以后,主张变法的变法派逐渐在朝廷中得势,绍圣初年(1094),黄庭坚的政敌弹劾他在纂修《宗神实录》时“修先帝《实录》类多附会奸言,抵斥熙宁以来政事”,黄庭坚因这个罪名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安置黔州(今重庆彭水)。又因黄庭坚堂弟黄嗣直当时正为涪陵尉,所以黄庭坚在涪陵有短暂停留,黄庭坚此次少留涪陵,并作了《赠嗣直弟颂十首(并序)》。《山谷内集》卷十五有《赠嗣直弟颂十首》,诗前有《序》云:“涪陵与嗣直弟夜语,颇能明古人意,因戏咏云:‘人皆有兄弟,谁***得神仙。’故作十颂以记之,此二句唐赤松观舒道士诗人题赤松子庙诗也。”黄庭坚在黔州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结交佛、道,研习经文,汲水炼丹。他寓居开元寺,与寺内众僧亲如一家,一道参诵佛经,还攀爬上摩围山麓的云顶寺游玩豪饮。在他的诗文中也能看到他用佛典、公案来写自己的悟道心得体会,表现的正是诗人在获得生死解脱之后所体会到的人生哲学道理。

《赠嗣直弟颂十首》正是他此一人生感悟的诗性表达:

饥渴随时用,悲欢触事真。十方无壁落,中有昔怨人。(其一)

去日撒手去,来时无与偕。若将来去看,还似不曾斋。(其二)

正观心地时,丝发亦无有。却来观世间,冬後数九九。(其三)

涪陵萨埵子,且道也旁行。亦嚼横陈蜡,不爱孔方兄。(其四)

万里唯将我,回观更有谁。初无卓锥地,今日更无锥。(其五)

向上关捩子,未曾说似人。困来一觉睡,妙绝更通神。(其九)

往日非今日,今年似去年。九关多虎豹,聊作地行仙。(其十)

这些禅宗偈颂大多运用佛典、公案来写自己的悟道心得体会,表现的正是诗人在获得生死解脱之后所体会到的人生哲理,所有诗句无不指向不受世俗污染的淡泊志向,是“平常心便是道”的审美愉悦。

黄庭坚在黔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文章,按他自己的话说:“数年来不绝作文字,尤时时作小记序及碑刻耳……至于诗,不作也是元祜五年也。”他稍有闲暇,便与有识之士谈论诗文,挥笔创作。现存文集中关于在黔州的作品就有诗20首、词12篇,还有专著《草》和《王全州祠堂记》等。这些诗词文章均以彭水、黔江为背景,或描太平盛世之貌,或述钟爱山水之情,或叙遭遇不平之声。这可以说是他谪居生活的写照。在黔州,他常常与当地的文人学子进行互相交流学习,并且乐于教之,比如他在《与王子龙书七首》(其一)中亦云:“至于乐闻士大夫之好学,有忠信根本可以日就月将者,则剔然动其心,此则余习未除耳。”故《豫章先生传》有云:“(黄庭坚)与后生讲学孜孜不怠,两川人士争从之游,经公指授,下笔皆有可观。”

绍圣四年春天,黄表兄张向提举夔州路常平,为避亲嫌,十二月壬寅,诏黄庭坚移戎州安置。绍圣五年三月,他离开黔州过涪陵、泸州。泸州太守王补之设宴招待他,并出官妓盼盼唱词侑殇。黄庭坚尽管遭贬,但心怀豁达,依然逢场作乐。在约二十天里,他游赏泸州名胜,写下了一些与游记有关的诗文,如《跋常山公书》、《泸州大云寺滴乳泉记》、《泸州木龙岩题名》等。六月初,到达戎州,他暂时寓居在城南一寺院中,他自称身如槁木,心如死灰,自命所居室为“槁木俺”、“死灰寮”。后来他僦居城南,并将其命名为“任运堂”,并作《任运堂铭》,表示自己安分守命,无心世事了。他在戎州,泰然处之,终日为门生讲学。

黄庭坚谪居戎州期间由于没有俸禄,因此不但居住条件比较艰苦,而且生活上也比较窘迫,加上身体又不太好,全靠朋友救济度日,面对陌生的环境,窘迫的生活和衰弱的身体,黄庭坚初到戎州时心情是颇为沉郁的,好在他一向达观,面对人生的跌落和生命的沉沦,他又能泰然处之,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处事态度,正如他在与朋友的信中所言:

老兄自黔迁戎,尤在黔也。衣食厚薄,随缘亦易过。岁用十千,僦一民居在城南门里,差远市井,杜门少宾客,用私奴,不复借公家人,极清闲也。(《答世因弟》)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庭坚慢慢地习惯了在戎州的生活,在友情关怀、山水陶醉、艺术熏陶和佛老思想感悟中找到了安顿生命的最好方法。黄庭坚在戎州广交朋友,遍游名胜,为人题字画、作序、写碑志,酬诗韵等等占据了他大量的时间,因此也写下了许多有关谪居戎州的交游,富有巴山蜀水特有地域文化的文学作品。

由于桀骜的性格,黄庭坚自视甚高,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了赵挺之,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黄庭坚因建中靖国元年(1101)写《承天院塔记》一文受执政赵挺之诬陷,获“幸灾谤国”罪名,被流放至宜州羁管。黄庭坚从崇宁三年(1104)5月抵达宜州到崇宁四年(1105)9月卒于小南楼,在宜州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16个月,在此期间,他留下了十余篇文章,《乙酉家乘》(又称《宜州家乘》)日记,诗11篇,词4首,其创作题材抒写大多是自身生活和感受。在最初的宜诗作中,黄庭坚还保持了那种以沉痛悲愤入笔的风格,如《予去岁在长沙数与处度元实相从把酒自过岭来不复有此乐感叹之余戏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