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的格式介绍如下:
绝句的格式分为仄起和平起两种。
绝句分为古绝和律绝两种,古绝就是古体诗,属于古风,这里暂不讲。律绝分为五言和七言,即为通常所说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绝句要求一韵到底,大多押平声韵,那么五绝和七绝格律写作的基础格式是什么?
首先绝句写作的格律格式都分为仄起和平起两种,仄起和平起都是指绝句的第一句而言。
在仄起中又分仄起首句不入韵式和仄起首句入韵式,同样平起也分平起首句入韵和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这样绝句写作的格律格式就有4种形式,简称: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平收、平起仄收,四种。
一、先看五绝
①仄起式的格律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种格式就是首句以仄声字开头,又以仄声字结尾,而且尾字不用韵,第二句和第四句用韵,所以简称仄起仄收,或者仄起首句不入韵式。后面的每一句都按照上面对应句的格式写作。每句中,每两个字为一拍而且音节一样,就是两个字都为平,或者都为仄。
而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平仄要相对,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要相对,就是如果第一句中一二两字是平,那么第二句一二两字就是仄声。第三句和第二句的声律是有雷同的,由于绝句写作不能犯孤平或孤仄,所以有改动,括号里面的字表示可平可仄。
举个例子:
《登鹤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的一首《登鹤雀楼》,这首诗中看第一句,“白日”两字属于仄仄,提示“白”字在古代属于仄声,“依山”属于平平,“尽”属于仄,诗的首句就是仄仄平平仄的格式,其它句子看法相同,而且一二句和三四句每两句的声律平仄都是相对的。
由于首句用仄仄平平仄的格式,所以是仄起仄收的格式,也称仄起首句不入韵式。那么王之涣的《登鹤雀楼》就是用仄起仄收的格式写作而得。
另一种格式是把仄起仄收的格式第一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它句子不变。这是一种变格,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熟悉上一种正格的格式后,变格自然就通晓。
下面再看五绝格律写作的平起格式
②平起式格律格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种格式就是首句以平声字开始,尾字以仄声结尾,简称平起仄收,由于首句尾字不用入韵,也称为平起首句不入韵式,诗句依然是按照这种固定的模式写作。举个例子:
《听筝》
(唐)李端
鸣筝金栗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在李端这首《听筝》诗中,首句的“鸣筝金”属于平平平,“栗柱”属于仄仄,首句的格式就是:平平平仄仄,所以《听筝》这首诗李端用的是平起仄收的格式
平起格式中平起仄收为正格,另一种变格就是把平起仄收的格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它三个句子不变。
熟悉五绝写作格律的几种格式后,再理解七绝的格律格式就显得容易得多。
二、下面看七绝
七绝格律写作的基本格式也分仄起和平起两种正格,正格外又有两种变格。
①仄起以仄起平收为正格,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变格就是把首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②平起以平起平收为正格,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变格也是把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以上关于绝句写作的四种格式是标准格式,关于拗救先不讲。绝句写作的首句可用韵也可不用,第三句都不用韵,第二句和第四句是必须要求用韵的。绝句写作的格律格式不能犯孤平和孤仄,也不能三仄尾或三平尾。五绝格律格式中以首句仄起和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绝格律格式以平起和首句入韵式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