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腊肠的由来
中国的腊肠有着悠久的 历史 ,最在出现在北魏《齐民要术》的“灌肠法”。 那为什么与“腊”字有关,顾名思义是民间冬季 美食 ,因为其保存时间长、方便存放、口感尚佳且香气扑鼻,一时间这一 美食 传入大江南北,很快便风靡全国,流传至今。
二、大江南北对腊肠的称呼
是否很多人有这样的疑惑,无法区分腊肠和香肠。那么香肠和腊肠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香肠的原名叫腊肠,腊肠其实是一种古老的称呼 ,但现如今还有部分地区保留了这种称呼,按地理区位划分则聚集在长江下游一带地区。其他个别地区也有保留。
而长江上游地区大多称其为香肠。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香肠可以不分季节地生产 ,传统的称呼就不具有现实意义。仅仅是称呼上的差异,其做法就大同小异了,通常以猪肉、猪肠衣为原料。 因为各地口味有所不同,所用到的原料便不固定。因此大体上原材料是用动物肉和动物肠衣所制作而成。
三、腊肠背后的故事
在腊肠到香肠的过渡,这背后有段小故事。古时候,在羊城这个地方,今广州,有一家肉铺老板,情商高会做生意。有一天有一位顾客盯着肉铺的腊肠良久,出于好奇走上前闻了闻,便问肉铺老板:“这是什么肠?”。老板回答道:“这是腊肠”。顾客听后调头走了。
肉铺老板心里纳闷,于是切了一根腊肠熟腊肠追上去请这位顾客品尝,顾客摇摇头说:“我吃不了辣”。此时肉铺老板才明白顾客把“腊”理解成了“辣”,便进行解释。顾客这才品尝起来,顿时满嘴香味,此时恨不得来一碗米饭。最后买了许多腊肠回去。
之后肉铺老板,把腊肠的招牌改成了香肠,从此肉铺的生意好的一发不可收拾。随着腊肠在中华大地遍地开花,其单一的口味也变得五花八门。 其中,如皋腊肠、四川麻辣香肠、广东腊肠、莱芜香肠、哈尔滨红肠等较为有名。
四、国内腊肠界的天花板
在制作过程中因地制宜,成功制作出符合当地人的口味。 拿如皋香肠举例,地处江苏平原,盛产生猪肉,所以如皋当地人对猪肉情有独钟。因此肉制品食物在当地也是层出不穷,自然少不了腊猪肉肠的加持,当地人也不曾想到这一 美食 闻名全国。
制作方式不仅鲜肉菜肴以外,腌腊的 美食 也必不可少,而腊肠便在其中。 当地的腊肠起源于清朝年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 历史 。 每年冬季各家各户都会制作腊肠,通过手工切肉、自家灌肠,用肥瘦相间的鲜猪肉等调味腌制后,灌入肠衣中等待自然风干。
做好的腊肠肉质紧密、色泽也很诱人、香味扑鼻,吃起来不仅口感尚佳,肉质不柴,肥且不腻,与广式腊肠能相媲美,因此又被称为“如式腊肠”。 想必大家对于爱吃辣椒的四川人来说,四川的香肠不带点辣怎么能征服当地人的味蕾呢。
五、腊肠与诗人的缘分
腊肠的问世距今也有千年 历史 ,古人提到腊肠也不在少数,自然也少不了在诗中留名,杜甫在其晚年诗句中就有提到过,在杜甫诗中人们常能感受到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能够在他的诗中看到 美食 的影子,说明这一 美食 确实足够让人流连忘返。
六、历经千年 历史 的腊肠,却不忘初心
腊肠问今是何世,已然不是它问世的那个朝代了,但烹饪腊肠的方式似乎亘古不变,往往最美味的食材,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 想要香肠入口香味浓郁,则可以单独入锅蒸熟,这样尽可能地保留香肠的香味,另一种常见的吃法是与米饭一起入锅,香肠的精华更多的被米饭所吸收,香肠便不显得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