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是美好的。
每一天都有一个黎明。然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讲,要争取社会黎明的到来并不容易。必须经过血与火的抗争,必须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与黑暗搏斗。
诗人经过千难万险,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从重庆来到延安以后,在这一片新的天地里,诗人的心豁然敞亮了。诗人清晰地感受到,长期以来,处于阶级压迫和民族危机之中的中华民族,在经历了风雨如晦的斗争岁月之后,人们所祈盼的黎明就要到来了。诗人以自己特有的敏感,向人们传达了这一信息。
诗人首先接到了《黎明的通知》,诗人的心是多么欢悦呵!这是千百年来,受苦受难的中华民族所感受到的一种欢悦,这是从中华大地上生长起来的一种欢悦,这欢悦是热情的、也是深沉的,它蕴含着历史的沉重感。
诗人的奇特想象在这首诗里发挥了重要作用。诗人的心感觉到了中华民族的黎明就要到来,然而,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并不是从通常的思维逻辑着眼,即写人们怎样祈盼着、或迎接黎明到来,而是从相反的角度,即从黎明就要到来着笔,以黎明的眼光和心绪来写。诗人把黎明拟人化,以黎明的口气把人们的祈盼道出。这样的角度,这样的构思,使这首诗充满了新鲜感,使诗人心中的那种欢悦之情,更感人地流溢出来了。
《黎明的通知》,始终以黎明的自由而写出。诗人成了传达黎明的祈愿的使者。
黎明请诗人转告人们:“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当黎明到来的时候,人们是无比欢悦的,他们必然抑止不住这种喜悦,要作出各种行动来迎接黎明。诗人在诗中,写了许多生动的生活细节,而这些细节却是通过黎明的口气说出的。其实,不言而喻,这些生动的细节都是诗人自己的感觉,只不过是赋予了黎明罢了。这样由黎明说出,显得多么亲切。
“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躯,光明的使者”
自此而后,一连串的细节扑面而来。这里,我们只摘引几行:“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请村妇打开她们的鸡埘/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这些细节是朴实的,也是感人的。是诗人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感受而来的。这种发自内心的欢悦情绪,是一种被解放了的欢悦。
黎明还希望诗人,“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母亲、少女、产妇、负伤者、难民等等。“我会一并给他们以慰安”。诗人写了这么多“请叫醒”的人,诗人是有着很深的含意的。就是说,黎明的到来,将给所有被压迫被剥削的劳苦大众以慰安,把黎明到来的意义,生动而深刻地揭示出来了。
整首诗看来写得很具体,一个又一个画面不断呈现。但整首诗,可以说就是一种象征,“黎明”本身就是一种象征。即象征革命的胜利,全国的解放。诗中的许多细节,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即象征革命胜利、全国解放的时候,人们将进入一个新的天地。人们热烈欢迎这一新天地,并为之欢欣雀跃。
这首诗之所以亲切感人,不仅在于这些细节的真实生动,更在于通过这些细节,所传达出的革命的意义。
诗人在延安主编过《诗刊》,并写过一篇文章《祝——写给〈诗刊〉》,诗人满怀激情地这样说:“诗是民族精神的焕发,是人类理性的最高表现。诗的发达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达的必然结果。”
又说:“没有完成的革命事业需要着诗,新中国的创造需要着诗——需要高度的表现了的现实的,表现了战斗的英勇与坚强的,深刻的,感人的诗。”
诗人,正是从这很高的意义上来写《黎明的通知》这首诗的。但诗人又不是直白的、标语口号式地表达这一最高意义的。而是以真情实感,以生动的描绘,巧妙的构思来实现的。诗人之所以能把一种崇高的意义诗化,不仅在于诗人与革命、与民族的命运血肉相连,使他具有这种思想和感情,也在于诗人对诗的要求的严肃性。即诗应该是诗,而不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