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获第十六届文华大奖

见到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80后导演韩真、周莉亚时,是在东方艺术中心舞剧《杜甫》演出之前、结束《电波》演出的第二天,周莉亚眼里有熬夜的血丝,《电波》表演的零失误、观众起身由面对舞台鼓掌转向身后控制台的她们,周莉亚感到莫大的满足。

“零失误”完成演出,全体演员谢幕。

这时的韩真和周莉亚。

让周莉亚更为满足的是,《电波》收获了太多年轻观众,“看3遍、4遍的不少,“山顶”看完了买第一排看,他们在微博上讨论到底坐哪个位置最好”,看完之后在评论中写道:什么是不忘初心,这出剧给出了最好表达,让年轻人知道从哪里来,才知道该往哪里去。

《电波》收获很多年轻粉丝。

从去年8月开始排练,历经9个月,周莉亚说:“那个时候的他们是为了我们,今天的我们是为了他们,这段 历史 离我们太近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就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换来的。”开幕演出那天没有中场休息,王佳俊中间下来的时候在侧幕努力平复心绪,人物立在里头,跟着他们一起去迎接黎明,去经历那段 历史 ,到演出完获得观众掌声的时候,才感到又回到了现实。

李侠夫妇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从事地下工作,让兰芬和李侠特别敏感和警惕。

该剧 以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原型。

地下党联络员李侠被敌人追击。

美好离现实远去,迎接李侠、兰芬的是更艰巨的地下工作。

当然,5月18日晚的演出,周莉亚也碰到了心脏都快停住的一刻,舞台上26块板由电脑编程控制,是新申请的专利,出现机械失误也是情理之中,但真的发生了。清晨弄堂,一块板子可能接受信号晚了停了一下,但是演员补得很好,小裁缝出来以后,板子应该转到灰色的一面,他要挂招牌。结果,他转过身看到的是黑面,小裁缝就把招牌放到地上,自己玩,师傅紧接着补台“事都不做完在干麻呢……”就自然而然地挂上去了。“其实,平时排练会有几套方案,关键时就能发挥作用,让观众不会感到一丝不自然。”周莉亚说,每个人都会尽全力,演员们有集体荣誉感,是有着很好氛围的团队。当晚,朱洁静和王佳俊跳离别大双时,所有的演员都在侧幕,给他们鼓劲加油。

让周莉亚吓出一身冷汗的清晨弄堂。

朱洁静、王佳俊跳离别大双时,所有的演员都在侧幕,给他们鼓劲加油。

从排练至今大大小小演出有30多场,练和演已经没有明显界线了,周莉亚说:“18日文华奖比赛、20日开幕演出,19日虽然没有演出,但我们早上9点就进剧场了,20日白天还细细抠了一遍动作,我和韩真的作品是很严谨的,不允许演员说‘台上见’,在排练厅是什么样子舞台上就是什么样子。”只有稳定的、人物表演细腻的舞蹈才能抓住观众。舞台上也是这样,不管观众能不能够看到演员的这滴泪水,这个眼神,但是演员不能没有,并且要传递到舞伴。“连呼吸都要在一个频率上,演员们也习惯我们这样排了。”

排练场里的韩真。

排练现场,导演是最挑剔的一个,再来一遍成了口头禅。

布景搭台呈现晒衣服的场景,工作人员在现场反复琢磨衣服悬挂位置。

《电波》是两位80后导演第四部作品,前三部作品《沙湾往事》、《杜甫》、《花木兰》分别获得文华奖、荷花杯,当问到,如果《电波》获文华奖还会激动吗?答案是肯定的。周莉亚说:“中国艺术节结束又要投入新的舞剧的创排,也推了很多东西,当你做不过来时,其实就是对自己的艺术不负责了。我们接的舞剧,对团方也是有要求的,第一,在排练期间不可以商演,《电波》的45个演员几个月都要沉在舞剧中,每天去沉淀去感受,推翻再来。确实,几个月不商演,对团方来说损失不小;第二,要保证合成剧场,好的艺术作品在公演前必须在舞台上经过千锤百练,严丝合缝,严谨到极致。”

通过表演细节和舞美,准确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年代感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