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笔生花”奇松又名“帝松”、“笔花松”或“扰龙松”,被列为黄山九大名松之首,由于自然衰老,这棵树龄达600多年的黄山松1982年枯死。黄山园林部门曾制作塑料的松树模型,并在1984年将其“长”在了原来的位置。2003年,仿制树松针基本风化断落,树干龟裂残缺。为了让“梦笔生花”不留遗憾,黄山市决定重新培育一棵“黄山松”,让其在原地“复活”
将一株自然生长了几十年的黄山松人为地移植到面积不足0.5平方米,并且没有土壤的笔峰尖上并非易事。为此,黄山风景区园林局在2003年成立了专门小组,成员涵盖了森林学、大树移植学、盆景学、园艺学、古树保护学等多个学科。
“梦笔生花”景点,笔峰高44.4米,主岩体厚3.8米,顶端尖削,根本不具备可供栽树的土壤条件。2003年8月,黄山风景区园林局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后,决定充分利用笔峰东南侧和西侧两条天然的石缝,对种植点填充新鲜肥沃的松林腐殖土,为移栽树根系的延伸以及土肥供应提供必要的保障。
2003年11月至2004年1月,根据原松的树形和高度,园林局在核心风景区精心挑选备栽树,经专家组现场确定了3株备栽树,于2004年春季断根缩坨、修枝整形,以备用。
2004年3月25日,专家组对确定的备栽树进行挖掘,连夜抬运至笔峰附近的无名山坡上。为了把备栽树运上笔峰顶端,施工人员在笔峰和对面的无名山峰之间拉起一条钢缆,然后在钢缆上安装滑轮装备。备栽松就这样“坐”着缆车登上了笔峰,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移栽、固定、施肥和浇水等工作。
经过专家组和实施组8个小时的紧张施工,成功移植了一棵高175cm、基径18cm、冠幅234cm×228cm、50年生的黄山松。
新树的栽培分别使用了活力素、蒸腾抑制剂和伤口愈合剂,使得移栽笔花松的伤口愈合时间更短、根系恢复更快、元气恢复更迅速。栽种完成后,专家组将新栽松复名“扰龙松”,并制定了《扰龙松种植后的管理规定》及《扰龙松移植后15日管护细则》。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陪护,今年3月底,来自北京、合肥等地古树保护、病虫害防治等6个学科专家经现场考察和鉴定,确认该树已经成活,生长发育正常,移植工程取得成功。专家认为,该项成果对中国风景名胜区著名景观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3月28日,从黄山风景区园林局传出消息:黄山标志性景观——“梦笔生花”景观恢复技术日前在省科学技术厅组织召开的省级科技成果鉴定会上,成功通过了由林学、森保、林木育种、造林、栽培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的评审。
专家称赞复活技术填补了世界遗产资源保护、著名景观恢复、极端恶劣环境下大树移植的国内空白,达到国内同类项目领先水平。
在海拔1610米、高44米、顶部面积不足0.4平方米且尖削无土的峰顶上,无土缺水,环境条件极为恶劣,移植树龄50余年的黄山松难度极大。该技术确保了移植株移栽成功。(黄林、朱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