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江河的诗句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逋之任蜀州》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颧雀楼》
12、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4、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6、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7、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8、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19、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2、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2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2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赞美黄河诗句
1、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许浑《汴河亭》
2、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李贺《天上谣》
3、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4、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李益《塞下曲其一》
5、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黄景仁《别老母》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7、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高适《夜别韦司士》
8、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岑参《送崔子还京》
9、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10、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11、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12、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13、遥见胡地猎,鞴马宿严霜。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14、倒泻银河事有无,掀天浊浪只须臾。宋琬《渡黄河》
15、浊波浩浩东倾,今来古往无终极。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
16、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17、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王之涣《宴词》
18、传闻已筑西河馆,自许能肥北海羊。宇文虚中《在金日作选二》
19、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临流欲奚为。李白《公无渡河》
20、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王之涣《送别》
21、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22、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王守仁《登大伾山诗》
23、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谢榛《渡黄河》
24、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25、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许浑《汴河亭》
26、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李世民《咏雨》
27、大禹理百川,儿啼不窥家。李白《公无渡河》
28、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罥于其间。李白《公无渡河》
29、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谢榛《渡黄河》
30、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张敬忠《边词》
31、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
32、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谢榛《渡黄河》
33、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苏轼《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34、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35、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万楚《骢马》
36、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李流芳《黄河夜泊》
37、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庾信《重别周尚书》
38、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谭嗣同《望海潮自题小影》
39、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40、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4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章碣《焚书坑》
42、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刘彻《秋风辞》
43、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李颀《古从军行》
44、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于谦《岳忠武王祠》
45、男儿少为客,不辨是他乡。李流芳《黄河夜泊》
46、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47、北风临大海,坚冰临河面。孟郊《求友》
48、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罗隐《黄河》
4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0、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
51、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52、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年少行四首其三》
53、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柳中庸《征怨》
赞美草的诗句1、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2、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李白《日出入行》
3、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戴叔伦《苏溪亭》
4、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庚信《春赋》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6、深庭秋草绿。柳恽《捣衣诗》
7、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8、雨中草色绿堪染。王维《辋川别业》
9、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游城南晚春》
1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1、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
12、柳丝袅袅风缫出,草缕茸茸雨剪齐。白居易《天津桥》
1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14、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15、微质已知烦雨露,寸心终欲报春晖。李纲《咏草》
16、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17、花易凋零草易生。苏舜钦《题花山春壁》
18、独倚栏干凝望远,一川烟草平如剪。谢逸《蝶恋花》
19、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罗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20、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1、春尽杂芳歇,夏初芳草深。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22、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袁枚《偶作五绝句》
23、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晏殊《踏莎行》
24、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
2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6、色嫩似将蓝汁染,叶齐如把剪刀裁。徐夤《草》
27、野花向客开如笑,芳草留人意自闲。欧阳修《再至西都》
28、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29、劲草不倚于疾风,零霜则变;青葵善迎于白日,宇暧斯迷。王夫之《连珠》
30、叶舒春夏绿,花吐浅深红。李峤《萱》
3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32、草色侵官道,花枝出苑墙。张继《洛阳作》
33、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明杨基《春草》
34、杜康能散闷,萱草能忘忧。白居易《酬梦得以萱草见赠》
35、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36、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李彭《春日怀秦髯》
37、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林逋《点绛唇》
38、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9、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40、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41、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秦观《八六子》
4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
43、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44、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梅尧臣《苏幕遮》
4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7、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徊一寸心,不敢怨春风。曹邺《庭草》
48、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团扇。何逊《与苏九德别》
49、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无名氏《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50、城上草,植根非不高,所恨风霜早。刘俣《诗一首》
51、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笼而可悦。欧阳修《秋声赋》
5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53、劲草不随风偃去。范仲淹《欧伯起相访》
赞美菊花的诗句赞美菊花的诗句
1、狮龙气象竟飞天,再度辉煌任自威!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
2、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3、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6、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7、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
8、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9、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10、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
11、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极知时好异,似与岁寒俱。
12、一夜新霜着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13、乌沙漉酒后,挂在菊花枝。
14、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深丛隐孤芳,犹得车清觞。
15、秋无寻处,认碎阴满地,还***秋住。寄韵篱根,摇月笼云,也是萧疏风趣。
1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7、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
18、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19、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20、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
21、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22、廊下阶前一片金,香声潮浪涌游人。只缘霜重方成杰,梁苑东篱***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