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赵其昌:古北口的杨业祠

赵其昌:古北口的杨业祠

古北口在北京密云县北面,是长城的一道关口。山坡上有一座庙,是为纪念宋朝名将杨业修建的,被称为杨业祠。庙虽不大,十来间房屋,却是远近闻名,由来已久。解放后还进行过一次修缮。邓拓同志在《燕山夜话》中也曾经介绍过。遗憾的是,十年动乱中它又遭到破坏。杨业祠不仅是北京地区的一处重要古迹,而且在宋、辽关系史上也是一处实物见证。 杨业就是传说中的杨令公。《宋史》卷272本传载:「 ”业老于边事,……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北击之,契丹大败。”杨业本名杨继业,字重贵,原是北汉大将,后归于宋朝,赐名杨业。他「 ”屡立战功,所向克捷”,所以人称「 ”杨无敌”。不过,杨业却不是死在古北口,而是在山西雁门陈家谷被擒后绝食而死的。 宋、辽的陈家谷之战,杨业是在兵力、地势与战机完全不利的情况下进行的,主帅王侁、潘美彼此争功,拒不救援,致使杨业「 ”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人,马重创不能进,为契丹所擒,不食三日死”。同死的还有他的儿子杨廷玉。看来杨业作战确是英勇,死难也是壮烈的。根据《辽史·圣宗纪》与《宋史·太宗纪》的记载,杨业是在辽统和四年(宋雍熙三年、986年)死的。大约死后不久,这座纪念杨业的祠便建立起来了。 宋、辽对峙时期,宋都开封,辽都上京临潢(在今辽宁昭乌达盟境内),北京地区属辽国,今天的北京,当时叫南京,是辽国陪都之一。那时的古北口,不但是辽国两京间的交通要道,也是宋、辽交聘使者往还必由之路。1055年(宋至和二年,辽清宁元年)宋人刘敞,出使辽国,就曾至过这里,他见到了杨业祠,还留下了诗句。他的《公是集》卷28有「 ”杨无敌庙”一首,诗云: 西流不返日滔滔,陇上犹歌七尺刀。 恸哭应知贾谊意,世人生死两鸿毛。 题下自注说,庙「 ”在古北口,其下水西流”。古北口地势很高,两山环抱,关口下水向南流西转,形成一个小弯曲,今天还是这样。作者刘敞字原父,《宋史》卷319有传。他博学多才,长于博物考古,是著名文人。就诗文讲,他目睹流水西逝,寓意杨业的遇难,寄以敬仰哀悼之忱,寓情于景,一语双关,意境也还是不错的,就事实讲,它说明了杨业祠的存在,还给我们留下来一点地貌特征的纪录。……刘敞经过这里,目睹杨业祠,触景生情,想起前辈的忠烈,恸哭长叹,有感而发:世事忠奸,死有泰山之别,自然感慨系之。刘敞成诗之时,上距杨业之死,才仅仅六十九年。 1079年(宋熙宁十年、辽大康三年)宋人苏颂奉命使辽,贺契丹主生辰,他也到过古北口,有《和仲选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苏魏公文集》卷13)诗一首: 汉家飞将领熊罴,死战燕山护我师。 威信仇方名不灭,至今遗俗奉遗祠。 苏颂字子容,也是宋朝著名文人,《宋史》有传。他看到杨业祠,上距刘敞使辽时又是二十多年,杨业祠仍旧完好。 诗中有「 ”汉家飞将”之句,这指的当是汉代飞将军李广。李广抗击匈奴,进行战斗数十次,屡立战功,但受到皇室姻亲卫青的牵制,引刀自杀,《史记》李将军传有记。李广之死,责在卫青,这里显然是有意影射朝中的姻亲奸臣主帅潘美与王侁,在***同对敌时按兵不发,杨业之死,责在潘美与王侁。 诗中又有「 ”死战燕山护我师”之句。燕山当指当时的幽州即今北京。从诗意看,杨业似曾参与了宋辽的高梁河之战。宋太平四年,辽乾亨元年,即公元979年,五月,宋军下太原,灭北汉,七月即乘胜北攻幽州,即今北京,与辽军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辽军一度败退,后又合军数万黑夜持炬冲入宋营,宋军大败,宋太宗身中数箭,乘驴车南逃。杨业本是北汉名将,从时间来看,先降宋,又随军攻辽,是可能的。杨业素负忠勇之名,在高梁河战役中护军保驾也属顺理成章,与燕山护师之句倒相契合。苏诗上距高梁河战役为时不远,所记也当是实录,可信,亦可补史。 1089年(宋元佑四年、辽大安五年)宋人苏辙,作为宋国贺辽主生辰使又一次经过古北口,他也瞻顾了杨业祠,他的《栾城集》卷十六有「 ”古北口杨无敌庙”诗云: 行祠寂寞寄关门,野草犹知碧血痕。 一败可怜非战罪,太刚嗟独畏人言。 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城尊。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是慰忠魂。 苏辙字子由,《宋史》卷339也有传,他是苏东坡的弟弟,弟兄二人,加上乃父苏洵,都以诗文著称,号称「 ”三苏”。他到杨业祠悼念,又一次表达了对这位英洵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惋惜他的不幸遭遇。 苏辙诗中有句「 ”我欲比君周子隐,诛彤聊是慰忠魂。”周子隐,即西晋的周处,处字子隐,这是以杨业比拟周处。周早年丧父,少年失教,曾得到名士陆机、陆云的指教,多有悔改。戏剧有《除三害》一出,讲到了周的悔过一事。周处曾为御史中丞,主察举,梁王司马彤犯法,被他纠举,心有怀恨。公元296年,氏族首领齐万年反晋,司马彤联合朝臣极力唆使周处带兵打齐。齐兵七万,周兵五千,自知必死无疑。本可以母病为由拒命,最后还是受命出征,结果寡不敌众,后援不继,力战而死。周处是被西王司马彤迫害致死的,显然,所谓「 ”诛彤”即「 ”诛潘”,乃是直斥奸臣潘美陷杨业致死,只有诛去潘美才足以慰忠魂。 潘美不仅是朝中权臣,又是皇帝姻亲,他的次女女于雍熙二年(985)嫁给宋太宗的三皇子韩王元侃,即后来的宋真宗,真宗于997年即位,时潘氏已故,是追封为皇后的。潘是皇亲,权倾当朝,为人痛恨,又多不敢直言。 苏辙到古北口,是在刘敞之后三十四年,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并没有剥蚀掉祠庙的光辉,它还屹立在山坡上,享受着「 ”异域尊”,受到各族人民的尊敬。 从史籍看,凡是路过古北口拜谒杨业祠的宋人题诗,几乎都是众口一辞,无论是比兴或直陈,又无不赞颂杨业的忠勇与潘美的奸佞。历史上的杨业,虽不知书,却是一生戎马,治军甚严。常与军士一起操练,***同甘苦,所以将士乐于用命,所向无敌。死后,宋太宗曾下诏盛称杨业「 ”诚坚金石,气激风云”。赐其家帛千匹,粟千石,追赠为太尉。按当时的恩荫制度,杨业之子延朗,即戏文中常提到的杨六郎,自供奉升为崇仪副使,对诸子也有升赏。诏书中又说「 ”群帅败约,援兵不前,独以孤军,有死不回”。这就说明***同作战时,潘美等人的掣肘拒援。而对皇亲潘美检校太师的虚衔降三级为太保,实职如故,次年又复为太师。主帅王侁革职流配。 杨业的一门忠勇,受到当时人民的怀念,也受到后来人民的普遍爱戴。正因为这样,有关「 ”杨家将”的小说也就经久流传,戏曲也久演不衰。 应该说明,杨业的死地雁门陈家谷,绝不是古北口,两地相距数百里。古北口当时属辽国,不属宋朝,而宋将杨业为抗辽而死,在辽国境内倒建立起杨业的祠庙来,岂不是怪事一桩?其实,怪事也不怪,理由很简单:当地人民敬仰他。包括 *** 、契丹人,深深地仰慕他的英雄事迹,所以冒死也要建祠纪念,如此而已。战争究竟是统治阶级上层发动的,而各族人民对于英雄事迹的景慕之情,却是一致的。可是,这一理由却常常不为后所理解,倒也更奇怪了。 清朝建立之后,著名学者顾炎武,不满异族统治,「 ”记政事,察民隐”,还实地调查了一些关隘城池,想为恢复明朝作些实际准备。他到过古北口,也见到杨业祠,他的《昌平山水记》说,杨业与契丹作战的陈家谷不是古北口,「 ”祠于斯者误矣”。他的考证陈家谷不是古北口,无疑是正确的,但对古北口建立杨业祠却是很不理解。他绝没想到,英雄人物是会受到普遍尊敬的,绝不受民族、地或所限制,那又管它什么陈家谷、古北口! 不仅古北口有杨业祠,《丰润县志》载,县西还有个「 ”令公村”,传说是杨业屯兵拒辽而得名,老令公没有过古北口,更没有到过丰润县,这就更为顾炎武所不能理解了。 原文载《史苑》第1辑,1982年12月 作者简介:赵其昌(1926-2010),河北安国县人,首都博物馆研究馆员,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 贴。1953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文教委员会文物调查研究组,后转入首都博物馆,长期从事北京地区考古学、历史学方面的研究。1956年参加明代定陵的发掘工作,担任考古发掘队队长。1985年-1988年任首都博物馆馆长。1988年退休,后兼任首都博物馆专家委员会主任。主要著作有《京华集》、《明实录北京史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