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始 皇 陵(中国)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就其所处时
代而论,刘向所经历的世面实在不能算多。不过,秦始皇陵却果真如他所言,
在整个封建时代大大小小的坟丘中拔了头筹,无论是陵冢高度、陵园规模,
①甚至地宫 的豪侈程度,都确确实实地是空前绝后了。
如今古墓已成苍岭,气势犹存地盘踞在陕西省临潼县骊山北麓。骊山又
名丽山,“其阴多金,其阳多玉”,风景优美,素有“绣岭”之称,秦始皇
贪慕丽山的美名,故长眠于此,连坟墓都号“骊山”。骊山墓面朝渭水,背
依骊山,占地总面积约63·7平方千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果然是“千
古一帝”的风范。
骊山墓始建于公元前227年,当时秦始皇还未成为始皇帝。他姓嬴名政,
是个刚刚继承其父(秦庄襄王)王位的13岁的少年君主。从公元前230年到
公元前221年,大约十年的时间里,嬴政在他先世开创的霸业基础上,兼并
六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近300年的割据混战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
个空前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志得意满的嬴政自认德兼三
皇,功过五帝,自称“皇帝”,又幻想皇权永固,可以二世、三世以至无穷
地万代相传,故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是一个有为的封建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大秦王朝迅速发展壮大
起来,然而比这速度更快的,则是秦始皇不断膨胀的奢欲。他无休止地役使
天下人民,开疆拓土,修建长城,发动大规模的战争,疲病不堪的人民哀号
呻吟,他置若罔闻,又大举营造阿房宫,并征发刑徒70万人去继续修建骊山
墓。这一切,既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又大大损耗了秦国的国力,成为他
自促秦朝灭亡的祸根,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于出巡途中,终年53岁,
这时骊山墓犹未竣工。
骊山墓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皇陵,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帝王埋葬
规制和陵园布局的先例。从秦始皇陵开始,不仅堆土成冢,而且建筑豪华的
陵园和寝殿,这是与君主专制和皇权独尊相适应的。
古人讲“视死如生”。秦始皇陵的规制就是仿照咸阳都城的规制,分内
外两城,呈南北狭长的“回”字形。内城周长2 520米,外城周长 6 294米,
城四角设有警卫的角楼,内外城东、西、南、北四面各设城门。陵冢坐落于
陵园西南,是完全依靠人工用纯净的黄土夯筑而成的四棱台形土丘,有些像
埃及金字塔截去上半部分尖锥的样子。陵冢高120米,周长2177米,上面遍
植草本以像山岭。高大的陵冢虽然历经2 000多年的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
已降至76米,但仍冠历代帝王陵墓之首。
陵冢下据推测是巨大的竖穴式土坑,虽未经发掘,不能知道地宫的真面
貌,不过,从《史记》记载还可略知一二,而这已足够令人吃惊的了。至高
无上的皇权,极端的专制,无休止的奢欲,对长生不死的妄想和对死亡的恐
惧在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身上奇妙地结合着,使他的行为充满了愚妄和荒诞的
色彩。他一面听信齐人徐市(f¨扶)!海上有仙山!的鬼话,派他率几千童男
童女入海求取不死药;另一方面费尽心力地为自己造陵墓。他把自己在人间
的享受尽数搬到了地宫。地宫就是咸阳宫在地下的缩影。它掘地极深,用纹
①
地宫:放置棺椁和随葬品的地下室。
石砌筑,以堵绝地下的泉流,并涂上“丹漆”以防潮;东西南北四面有结构
宏大,布局奇特的墓道相通。椁室灌入铜液,可谓固若金汤。地宫内部构造
极为复杂、陈设更尽侈丽;里面建有豪华的宫殿,设有百官的牌位,奇珍异
宝不可胜数;墓室顶部排列着日月星辰的图形,底部灌注水银象征江河大海,
机械转动,这九泉之下的银河就能流动;还有黄金制成的大雁与野鸭翔空弋
水,又有人鱼脂肪做成的蜡烛,可以长明不息。这一切都强烈地昭示着“长
生”。然而不死药自然没能求来,尽管神勇的始皇帝曾御驾亲征,到海上用
连弩射杀了据说阻挡求药行程的大鱼。始皇厌恶说“死”,百官不敢言死,
但死亡终究要来。地宫再怎样繁华,再怎样酷似人间,也不能让棺木中的尸
骨起死回生了。可怜秦始皇还令工匠特制会自动放箭的弓弩,来保卫这于生
命一无用处的坟墓;更可叹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将始皇后宫中未生儿
子的嫔妃全部殉葬之后,又将工匠全部活埋在这座大墓的中门和外门之间,
以永保地宫的安全。根据近年来的考古材料,地宫仍然完好无损,抛开秦始
皇不言,这对于秦代文明的保存和研究来说倒确是一桩幸事。
陵园的中心部分是寝殿,它位于内城的西北部,里面放置死者生前的衣
冠,供灵魂起居之用,这反映了秦始皇死后仍要统治天下,驾驭群臣的痴心
妄想,这种富有代表性的想法付诸实践便开创了古代帝陵建筑寝殿的先例。
从今日的残砖断瓦、土石遗迹尚能想象出当年宫殿建筑的豪华壮观。陵西侧
紧靠内城西墙是守陵人和侍奉宫人的住处,此外还有车马坑、马厩坑和珍禽
异兽坑,完全是帝王生前的排场。
近年来,始皇陵周围陆续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有两乘彩绘铜车马,这
是我国考古史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铜质车
马。铜车马俑大约是真车真马真人的一半,挽具齐全,装饰华丽,造型生动,
制作精巧,色彩鲜艳,是极珍贵的青铜艺术品。
最能反映始皇陵豪华和宏伟的还是陵园东门外的兵马俑从葬坑。三座兵
马俑坑***出土陶制兵俑上万件,战马600余匹,战车120余乘,形象地再现
了秦始皇威震宇内,削平群雄的强大军容。如今这座地下文物宝库又重见天
日,成为秦代陶瓷艺术和金属工艺已达到很高水平的见证,并被称誉为“世
界第八奇迹”,这恐怕是始皇当年始料不及的。
更让始皇绝对意料不到的是秦始皇陵的开放。这座地下帝国于1961年被
我国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修整的秦始皇陵作为中
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能的象征,闻名世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人来此
领略绚丽多姿的秦代文明的风采。
唐太宗昭陵(中国)
与秦汉时期不同,唐代皇帝的陵寝大部分沿用魏晋和南朝流行的办法:
在天然山峰的中部开凿墓室,不起土堆,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而兀峰挺拔、
上摩云霄,相形之下,再高大的陵冢——如秦始皇陵——气势上也自逊了一
筹。开创唐代帝王依山为陵先例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
昭陵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22千米九嵕山的主峰。九嵕山山势突兀,海拔
1888米;地处泾河之阴、渭河之阳,南隔关中平原,与太白、终南诸峰遥相
对峙;东西两侧,层峦起伏,亘及平野。照陵的玄宫(即墓穴)就凿建于九
嵕山南坡的山腰间,陵园方圆60千米,就气势之壮观雄伟而言,可以说是空
前的了。
昭陵从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死后开始营建,直到贞观二十三年
李世民入葬方告完成,历时达13年。唐太宗生前曾宣扬俭约薄葬,这不过是
怕掘墓之徒眼热光顾,难保骸骨安宁。事实上昭陵建制十分奢华,据文献记
载,昭陵玄宫高悬,墓道至墓室深250米。墓道前后有五重石门,墓室宏伟
富丽,与阳间的宫殿无异。中室为正寝,东西厢房中摆放着石床,床上石函
的铁匣里全部是前代的书画,其中就有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书的《兰亭序》
真迹,这是太宗之子高宗谨遵父命陪葬的。墓门外沿山腰还建有许多木构的
房舍游殿,供唐太宗的灵魂游乐,里面还有宫人小心侍奉如常(唐太宗是中
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之一,然而对这种荒谬事也未能免俗)。由于玄宫
前面山势陡峭,来往不便,又顺山旁架设栈道,悬绝百仞,左右盘旋,绕山
300米,才到达墓门。后来为了保护陵寝安全,又将栈道全部拆除,与外界
隔绝。尽管如此,仍不能免去被盗掘的命运。不过今天的游人却只能远远望
山兴叹,无法到得跟前。
昭陵陵山四周围绕垣墙,墙四隅建有角楼,墙正中各开一门,南曰“朱
雀”,北曰“玄武”,东曰“青龙”,西曰“白虎”。陵园的主要建筑是献
殿(上宫)和寝宫(下宫)。献殿位于朱雀门内,正对山陵,是上陵朝拜和
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寝宫建在陵山墙外的西南角,是供唐太宗灵魂起居的
场所,守陵官员和日常侍奉人员也住在这里。当年的这些华丽房舍如今只剩
残砖断瓦,衰草黄土了。
昭陵主峰迤逦而南,范围极为广泛,占田约30万亩,有 107座功臣贵戚
陪葬墓,这种笼络臣僚的手段乃袭自西汉,而陪葬墓数目之多,却是历代帝
王陵寝之冠。这庞大的陪葬墓群呈扇形列置在主陵两侧,益发衬托出昭陵至
高无上的气概。陪葬者除了皇族外,大部分是文武功臣,他们是李世民父子
统一中国,创设大唐帝国的重要人物,此外,还有些少数民族首领也有幸陪
葬。
石刻艺术是昭陵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昭陵更为后世重视的原因之一。
唐太宗是史所罕见的明君,在他的治理下,宇内安定,四方顺服,出现了历
来为史家所艳称的“贞观之治”(太宗年号“贞观”)。随着生产力的恢复
发展,文化艺术也日渐繁荣,故而昭陵石刻,如重要陪葬者的碑碣,六骏浮
雕,蕃酋石刻像等技艺精湛,精美非凡,更兼高大雄伟,与高耸的山陵浑然
一体,和谐中显出蓬勃昂扬的风貌。
昭陵玄武门外原来列置 14个少数民族首领的雕像,象征贞观年间诸宾王归
顺唐朝,向唐太宗朝圣的情形,是唐太宗时期良好民族关系的写照。这些石
像高8尺,座高3尺,栩栩如生,极为壮观,可惜清乾隆以后大多被毁,现
在仅存两座了。
如果把昭陵比作一顶美仑美奂的皇冠,那么昭陵六骏浮雕就是上面最耀
眼的一颗宝石。这些浮雕原来置放在玄武门内东西两庑,与历代一些帝陵陈
陈相因的一般性的石人石马布局不同;这是唐太宗为了纪念他开国的武功所
立。六骏是他当年驰骋战场所骑的六匹战马,名字分别为飒露紫、拳毛■、
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什伐赤。相传六骏诸形出于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之
手,由技艺高超的名匠依照图形一一刻在青石屏上,每件石屏刻一匹马。石
屏高约1.5米,宽近2米,左上角或右上角都有唐太宗自题的四言赞美诗,
由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书写,不过,如今字迹已无从辨认了。这一组石刻表
现的六骏情态各异,姿态生动,神韵充沛,造型优美雄骏,手法浑厚简洁,
饱满圆润,堪称稀世珍品,而唐朝的一代雄风也尽现于此;更绝的是六骏中
有四骏身上中箭,鲁迅先生曾称赞说:“汉人墓前石兽多半羊、虎、天禄、
辟邪,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其手法简直前无古人。”大概
由于六骏的战斗经历,再加上石雕艺术的魅力,这组浮雕在民间的传说中充
满了神奇的色彩。据说安史之乱时,唐军和安禄山手下将领崔乾祐在潼关展
开大战。战斗中,叛军的一队白旗军冲杀悍勇,攻势凌厉,唐军一时难以招
架,眼看要败下阵来。突然黄旗招展,不知从何处杀出一队人马冲向白旗军。
两个回合的恶战下来,黄旗军杀得贼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但因寡不敌众,
被白旗军团团围在核心,难以突围。就在这危急之时,忽然阴云四起,狂风
大作,飞沙走石,转眼间黄旗军踪影全无,惊得叛军呆若木鸡,仓皇倒退了
几十里。后来,昭陵的守陵官员奏报朝廷说,潼关大战那天,昭陵前的石人
石马个个汗湿欲滴。人们纷纷传说:那队勇猛神奇的黄旗军就是这些石人石
马组成的。
19世纪后期,“六骏”中的一匹马曾被欧洲人摹绘成图,收进《世界名
马图》里。以后凡各国出版的有关中国的美术书,插图中总少不了“六骏”
的英姿。1914年,美国文化侵略分子勾结陕西军阀,把“六骏”全部打碎,
并盗去其中的“飒露紫”和“拳毛■”,现陈列在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中
华人民***和国成立后,其余四骏被复原、被盗之两骏也被复制,存放在陕西
省博物馆。
昭陵及其陪葬墓是中国初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1961年,国务院公布
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在陪葬墓中的李勣墓建立了“昭陵博物
馆”,昭陵陪葬墓出土的300多件珍贵文物就陈列于馆中,供络绎不绝的游
人欣赏。
明太祖孝陵(中国)
《红楼梦》里的妙玉特别激赏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两句诗:“纵有千年铁
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是说人的寿命无论怎样长久,也终究要死。土馒
头是坟的俗称,因圆形的坟,看去恰如馒头。不过在帝陵中,这种馒头坟直
到明代才出现,秦汉唐宋时期的帝陵都是方形的,圆形坟是明太祖朱元璋因
地制宜的创举。因为南方多雨,陵墓作圆形,可使雨水下流,不致浸湿墓穴,
由此可见这位朱皇帝不泥守传统、立足实际的革新精神。
朱元璋选陵址的办法也颇有新意。他登基后,曾向刘基、徐达、常遇春、
汤和征询陵址的意见,并约定时间召集这四人磋商,连朱元璋***五人,各自
先用纸条将陵址写好,到时从各自的袖筒中掏出来一对,结果不约而同地写
着同一地点。这不免让人想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二人手掌上的“火”
字,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这个被普遍看好的陵址就是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下的灵谷
寺旧址。紫金山最初叫“金陵山”,楚怀王灭越后,曾在这里掘地埋金,以
镇“王气”。它三峰井峙,气势雄伟,自六朝以来,就流传有“钟阜龙盘,
石城虎踞”的诗句,故有“虎踞龙盘”之说。独龙阜北依紫金山主峰,阜高
150米,泉壑幽深,紫气蒸腾,云气山色,朝夕多变,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陵址一经选定,朱元璋就把原址上的灵谷寺迁到紫金山东麓,让地给自己建
陵。
洪武 14年(1381年)朱元璋开始营建孝陵,翌年马皇后去世,就安葬
在这个墓里。第三年孝陵全部竣工。时隔 15年(1398年),朱元璋病死,
终年70岁,与马皇后合葬孝陵。
孝陵周长约30千米,规模宏大,由南向北,纵深达2.6千米,是一组排
列有序、相对集中的木构建筑群。最前面是下马坊,碑刻“诸司官员下马”
六个大字,这是陵寝威严的标志,轻忽不得,否则就得问个大不敬罪。下马
坊东有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所立的“禁约碑”,碑文洋洋数百字,是保护陵园
和谒陵的有关规章制度。禁约碑东北约500米处是孝陵大红门,门上原有重
檐黄色琉璃瓦顶,今只剩下门洞。过大红门是四方城,这里原是一座碑亭,
现在只剩下四周围墙。城内原有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为他父皇所
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一通,满碑全是对朱元璋的颂扬之辞。
四方城略北过御河桥是平坦宽阔的孝陵神通,两侧排列有 12对石像生
①,包括文臣武将各四尊,华表2座,石兽24只,绵亘排列达10千米之长,
象征朱元璋生前拥有的仪仗和侍卫,可以说是“死要威风”。这些石刻比唐
宋帝陵的石雕体态更显壮观,石刻技法简朴,形态虽稍嫌呆滞,但具有静谧
肃穆之感,是明初石雕艺术的代表。
孝陵的神道非常独特,由华表开始北拐,呈月牙形,半抱一座名曰“孙
陵岗”的小山。岗上有三国时吴大帝孙权的陵墓。神道转弯在帝王陵寝中是
不多见的。据载,当年建陵时,曾有人建议将孙权墓迁走,但朱元璋说:“孙
权也是条好汉子,留为门主。”未予批准,于是神道只好绕行而过。比起同
世之雄曹操“生了当如孙仲谋”(仲谋是孙权的字)的喟叹,孙权——倘若
他地下有知的话——想必会更加感激千载之后这位开国之君的惺惺相惜:成
①石像生:帝王陵墓神道两侧排列的石人石兽雕像的总称。
全了他的“入土为安”。
神道尽头,过棂星门遗址就是孝陵的正门,门上嵌有“明孝陵”青石门
额一块。正门之后是中门,原来的建筑已经毁坏。清同治四年(1865年)在
中门台基上修建了一座碑亭,里面矗立着五通石碑,中间一通上刻清康熙皇
帝的题字,康熙六次南巡,曾五次亲谒明孝陵,这块“治隆唐宋”碑是他1699
年第三次南巡时所题。其他四碑也都刻有清代皇帝的题字,其中有乾隆皇帝
1751年南巡时所题刻的诗句,诗中对明太祖打下一片大好江山,而后世子孙
却无法守成十分感慨。
碑亭后面是献殿,这是陵园最突出的建筑,原有45间涂龙滚柱的殿屋,
规模十分宏大。这也是朱元璋对陵寝制度的重大改革,他取消了秦汉唐宋时
期陵园中供帝王灵魂起居的下宫建筑,并相应取消了陵寝中留居宫女以侍奉
亡灵起居的制度,而保留并扩展了供谒拜祭典的上宫建筑,从而更加注重朝
拜祭祀的仪式排场。这既说明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陵寝中原始迷信的方式
不能不逐渐废止,也反映出了朱元璋为推崇皇权,巩固统治而借祭祀大作文
章的良苦用心。
然而,再盛大的祭祀也保不住摇摇欲坠的大明江山。清军入关之际,孝
陵献殿全部被毁,只剩下遍布刀伤的台基和柱础。清朝占据中原后,为安抚
人心,曾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残存的台基上重建了一个座献殿,但只
①面阔3间,与须弥座 式的台基相比,寒伧而落魄。解放后,人民政府曾进一
步修整和装饰了重建的献殿,部分建筑已恢复了昔日的盛容。
陵园最后部分是宝城,宝城是陵墓前的一圈围墙。宝城上建有明楼,这
是陵园内最高的建筑物。宝城和明楼也是朱元璋的创举。宝城内的巨大土丘
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地,上面条石篆刻着“此山明太祖之墓”。
关于孝陵地宫的情况,未经发掘,不得而知,不过从陵园地面建筑的豪
华宏伟来看,地宫必然是奢侈宏丽,纵然史家一再粉饰,标榜节俭,也难以
令人相信。
朱元璋虽然在后人的画像里厚唇长颚,十分不堪;安徽的花鼓戏也对这
位皇帝充满了讽刺怨恨,但他能由一介农夫成为一朝开国之君,确有他过人
之处。而他对陵寝制度的改革,也为后世垂范。明十三陵及清东陵、西陵在
规制上就是基本沿袭孝陵,只是规模更为宏大而已。
明太祖孝陵也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起重新对外开放。
那高大精美的建筑和形胜天然的景色令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①须弥座:又名“金刚座”,系佛像底座,又为我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台基,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凸凹
线脚和纹饰。
清 东 陵(中国)
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县马兰峪的昌瑞山下,西距北京市区125千米,是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陵墓区。陵区南北长125千米,东西宽26千米,总面积
为2 500平方千米。整个陵区以昌瑞山顶的明代长城为界划分为两部分:长
城以南为“前圈”,周围修砌了近40华里的风水墙,是陵墓建筑区;长城以
北为“后龙”,是风水禁地。
东陵北靠昌瑞山,东依婉蜒起伏的鹰飞倒仰山,西傍高耸入云的黄花山,
南抵宛若倒扣金钟的金星山。更南为天台、烟墩两山对峙,形成一个险峻的
陵口,名叫兴隆口,整个陵区之水汇集于此,水深流急,常有鲤鱼跃出水面,
根据“鲤鱼跃龙门”之说,兴隆口又叫龙门口。整个陵区环境千山万壑,回
环朝拱,重峦如涌,绵亘不绝,真是一块风水宝地。据说这是由清世祖顺治
亲自相中御定的。清入关后,有一次顺治皇帝出外狩猎,纵马扬鞭,偶然来
到昌瑞山下,停辔四顾,但见山川壮美,景物天成,不由龙颜大悦。他翻身
下马,虔诚祷告了一番,然后将右手大拇指上佩戴的白玉扳指轻轻取下,小
心翼翼地扔下山坡。静默片刻,庄重地向身旁敛声屏气的群臣宣布:“此山
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少停,又说;“鞢(扳指)落处定为穴。”群臣
凛遵,赶紧在草丛中细细寻觅,终于找到了那枚扳指。于是,在扳指停落的
地方打桩作记,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陵墓区就此开辟了。
东陵始建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圈内有帝陵5座,皇后陵4座,妃
嫔陵5座;葬有5个皇帝,15个皇后,13个皇贵妃,6个贵妃,31个妃,18
个嫔,22个贵人,16个常在,9个答应,4个福晋,l7个格格,1个阿哥,
***157人。
东陵陵园的布局与明代相比更为成熟,其体系完整,布局严谨,规模宏
大,整齐划一。东陵以昌瑞山主峰脚下的顺治孝陵为中心,东边是康熙皇帝
的景陵和同治皇帝的惠陵,西边是乾隆皇帝的裕陵和咸丰皇帝的定陵。整个
陵区由大小不等的200多座单体建筑组成。皇帝皇后的陵寝均为黄琉璃瓦盖
顶,按从南到北的顺序,一般都由石牌坊、大红门,至德神功碑楼、石像生、
龙凤门、神道石桥、神道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隆恩殿、东西
配殿、琉璃门、二柱门、石王供、方城、宝城、明楼、宝顶等大小建筑组成。
帝陵较后陵规模宏大。陵园规制基本沿袭明代,只是陵冢上增设了月牙城,
规模比明十三陵大,布局也更繁复。陵区外围还有10多座陵寝,那是王爷、
皇子、公主、保姆、勋臣等人的葬处,其规制与妃园寝相似,均用绿色琉璃
瓦覆顶。这些古建筑群和石雕珍品,既是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
物证,又是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
孝陵作为东陵的主体建筑,陵园前矗立的石碑坊是进入陵区的第一个建
筑物。它是五门六柱十一楼的仿木建筑,高13米,宽32米,全部采用青白
石料。上面有“云龙戏珠”、“蔓草奇兽”、“双狮滚球”以及各种旋子大
点金的彩绘纹饰,刀法精湛,气势雄伟,成为清代石雕艺术的最有代表性的
作品。
紧靠石碑坊是大红门,孝陵的大红门是孝陵也是整个东陵的门户,门前
有两块下马石碑,显示出皇陵的威严。
神功圣德碑楼高大雄伟,楼内屹立着巨大的石碑,碑身阴刻着满汉两种
文字,记述帝王一生的业绩。东陵内只有顺治孝陵、康熙景陵和乾隆裕陵有
神功圣德碑,康熙的景陵甚至立了双碑。这些皇帝在位时,文治武功都很出
色。而到了道光皇帝年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了掩盖战败,五口通
商的丑事,道光皇帝故作自谦地说:自己治理国家的成就,无法与列祖列宗
相提并论。就此把失去国土之耻轻轻放过。他同时下了一道手谕,自本朝始,
不再兴建神功圣德碑。所以从此不再为这些丧权辱国的帝王树碑立传了。
东陵各帝陵(除同治惠陵外)的神道两侧,都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数对石
像生,尤以孝陵的石像生最为典型,数量也最多,***有18对,由獬豸、狻猊、
骆驼、大象、麒麟、马、武将和文臣八组组成。这些雕像虽然形体不如明十
三陵的高大,雕刻技艺却高超得多:动物雕刻体态生动,变化宛转,人物雕
刻造型严谨,形态逼真,风格简洁明朗,敦厚淳朴,堪称不朽杰作。
桥梁是整个陵区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陵的七孔桥是东陵
近百座石桥中桥孔最多、桥身最长的一座,也是最神奇别致的一座。它全部
用汉白玉石拱砌而成,如玉虹垂落,雄伟壮观。而由于桥身栏板的选料奇特,
如顺栏板轻叩,就会听到金玉般的声响,妙如五音,人称“五音桥”。
隆恩殿又称享殿,与明代一样,是陵园的主体建筑。定陵中的隆恩殿以
西太后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最为奢华。殿内金壁辉煌,犹如黄金世界。殿内
外的 64根金龙盘御柱,制作精美。连故宫太和殿的六根贴金明柱都为之逊
色。尤其是那立体的鎏金飞龙,头上安装带有弹簧的龙须,借助空气流通,
龙须自行摆动,如群龙低吟,无比美妙。可惜这举世无双的金龙,由于帝国
主义侵略者和军阀的盗窃破坏,如今连一鳞半爪也无从寻觅了。定东陵隆恩
殿前的陛阶石和殿周围的汉白玉望柱和栏板上,还别出心裁地雕刻着“凤引
龙”的图案,充分反映了这位曾挟制两代皇帝的妇人的权欲思想。
明楼是九脊重檐歇山顶的方形碑亭,建在方城之上,楼内正中竖着一通
刻有“××皇帝之陵”字样的朱砂碑。方城南墙正中的洞口叫古洞门,是登
明楼、上宝顶(墓室之顶)的必经之处,古洞门内有个月牙形的小院,叫月
牙城。月牙城迎面的高墙正中,修砌了一座五光十色的嵌琉璃的照壁,掩饰
着地宫的入口。清东陵的地宫以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东陵最为奢华,遭受
的破坏也最为严重,珍贵的随葬品被军阀和土匪地痞洗劫一空。
清东陵是中国古代建筑集大成之作,它作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如今已被修葺一新。裕隆、定东陵及乾隆36位妃嫔的裕妃园寝经过修复
和清理,已对外开放,成为游览访古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