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伦·托马斯于1933年担任自由撰稿人,因为参加一家通俗报纸的诗歌比赛而崭露头角,成为小有名气的诗人。1934年三月,光芒划过没有阳光的地方(Light Breaks Where No Sun Shines)一诗发表在《倾听者》(Listener)上,引起伦敦文学界的注目。同年,20岁的托马斯前往伦敦出版他的诗集《诗十八首》(18Poems,1934),因诗中意象新颖、意义朦胧而引起轰动,英美文坛各路批评家赞誉叠出。之后,他出版有诗集《诗二十五首》(Twenty-Five Poems,Country Sleep,1952)和《诗集》(Collected Poems,1952),被认为是自奥登(W.H.Auden,1907-1973)之后最重要的诗人。他还写有不少散文,身后发表的广播剧《在牛奶林下》(Under Milk Wood),也深受欢迎。成名后的托马斯由于没有固定工作,又爱饮酒,除了写诗,还要忙于写作各种文章,剧本,以及在BBC朗诵诗歌来维持生计。他曾于1950-1953年间三度前往美国,为公众朗诵诗歌,并结识了被称为美国当代诗坛“怪杰”的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等一群美国“垮掉的一代”的诗人。1953年,他因饮酒过量在纽约去世。迪伦·托马斯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英国诗坛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受到现代主义的诗歌和浪漫主义传统的双重影响,技巧圆熟,关注读者的情感诉求,具有强烈的抒情性。他不但在技巧上,而且在意识上极大地革新了英国现代诗歌,掀开了英国诗歌史上崭新的一页,他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主题开掘和语言变异。“a grief ago”就是出自迪伦·托马斯之手,经常为文体学家引用,来说明诗歌中语言打破常规的手法,使诗句具有耐人寻味的意境,读起来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