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烧饼又名叫“救驾贡饼” 、“黄山蟹壳黄” 或“徽州烧饼”(简称“徽饼”) 等饼名。屯溪烧饼为寓意形状吉祥的6厘米,色泽酷似烹炸精制的“大螃蟹”, 皮酥馅香,外松里脆,咸香适口,嚼之津津有味,深受当地百姓的厚爱,也是皖南徽州地区传统特色的旅游名点。
提起屯溪烧饼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相传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与陈友谅交战时,兵败逃到皖南徽州地区,当时的朱元璋愁眉苦脸、饥肠辘辘,曾避难来到一农户家中,这家主妇见义军到来,便热情地拿出平日爱吃的烧饼给朱元璋充饥,他饥不择食一连吃了七、八个烧饼仍不解馋。事后对香咸酥脆的烧饼,赞不绝口。后来朱元璋当了开国皇帝后,仍没忘这农户的救命之恩,封救驾有功,乐悠悠地特赐御名为“救驾贡饼” 。“救驾贡饼” 制作技艺从此家喻户晓、闻名遐迩,逐渐在皖南徽州地区民间流传下来。
屯溪烧饼不仅是徽州山区价廉物美的美食,更是当年徽商远赴天涯的一份干粮,一份亲情和思念。徽州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徽商当年背井离乡,外出做生意,一路跋山涉水,食无定时。他们素来节俭,踏上经商之路,随身所带的除了包袱、雨伞,就是这“屯溪烧饼” 干粮了。这干粮不但携带简便,食用方便,抗饥饿性强,而且不易变质,存放十天半个月照样能够食用,而且香脆如新。屯溪烧饼虽是母亲或妻子亲手所做,充满乡情、亲情,更加激励徽商游子不畏艰难挫折,不畏艰辛,奋战在商场。因此,徽州百姓风趣地这么说:“当年徽商的辉煌史册上,也该记上“屯溪烧饼” 的一笔功劳啊!”屯溪烧饼的制作技艺,也随着徽商的“无徽不成镇” 遍布大江南北,致使江浙沪一带各地出现了与屯溪烧饼同类的美食。
屯溪烧饼制作技艺十分考究,首先选购上等精白面粉,净肥腰肉、梅干菜、芝麻、精盐、菜油等手工分别制作皮、陷、经泡面、揉面、搓酥、摘坯、制皮、包馅、收口、烘烤等多道工序制成,其烘烤系在特制炉中进行,内燃木炭,将饼坯贴干炉的内壁,经烘烤、焖烘,及将炉火退净后焙烤,前后在数小时而成,经木炭火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有“黄山蟹壳黄” 的美称。
屯溪烧饼具有层多而薄、黄而不焦、脆而不散、油而不腻等特点,风味独特和香咸酥脆的屯溪烧饼,必将吸引大批中外世博游客慕名前来黄山,游玩中国十大历史名街屯溪老街,游客边走边品尝,大饱口福,赞不绝口,并销带回去馈赠亲朋好友分尝美味。屯溪烧饼现同老街上“徽墨酥”食品一样己蜚声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