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悄失在指缝间,四月,带着些许的惆怅,还有些许的甜蜜,踏着浅浅的梦,裹着碧绿的心事,消失在了岁月的长河。五月,披着荷韵的清凉,牵着古老的记忆与你相逢。
于是,端午来了。带着古韵,带着传奇,带着挚爱而来。似乎看到了屈原正在吟哦“世上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似乎看到了屈原凌空一跃的浮线闪动。端午来了,带着一缕缕粽子的醇香,带着一杯杯黄酒的浓烈,带着一排排龙舟竞技的激情,闯进我们的大脑,滑入我们的骨髓,融合到了我们的生命之中。
疏疏数点黄梅雨,年年都有重五日。一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节日,穿过浩瀚的历史烟云,在风风雨雨的岁月洗涤之下,使热爱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气息越来越浓。这个节日,映照出了文明古国闪耀的熠熠光辉,承载了悠久历史的文化厚重,诠释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
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能在泱泱华夏传承延续至今,且节日气氛愈加浓重,最大的因素,是因一位受人民敬仰的伟大诗人——屈原。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他是一位政治家,最重要的他是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忧民的情怀,他的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他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的人格,他的意志,一直激励后来人不断努力,奋发有为。他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一部部文学瑰宝,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一直流光溢彩,闪耀着不朽的光辉。
他的一生,始终以楚国兴亡、人民疾苦为己任,怀着楚国走上富强的梦想不停奋斗。当他的祖国面临灭亡的时候,他悲愤难捱,于农历五月初五日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他的行动,他的精神,感染着一代代人,无论朝野,无论官民,都缅怀他,纪念他。于是,五月五便成了传统,成了节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节,都在写诗作赋,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缅怀纪念的的诗句与文章,几千年不断,可以堆砌成山,可以装满汨罗江。而这一切,都只为深切地表达人们对一代爱国诗人的尊敬与纪念。
相较文人墨客,民间的缅怀、纪念活动却是更加丰富多彩,赛龙舟,吃粽子,逐渐形成了一种全国的习俗,形成了独有的端午文化。每一位楚国后人,舍不得屈原投江而殒,每年都有许多人在大大小小的河面上,划船赛舟,争先恐后,奋力追逐,用这种“赛龙舟”的方式对他进行纪念。
一种纪念,用你追我赶的拚搏而奋勇争先,一种缅怀,用相互竞技的力量赛出水平,唯有端午赛龙舟。时代前进,社会发展,需要竞争,需要神勇。楚国后代,中华后辈,用独特的赛龙舟方式诠释怀念,从而获取奋进的力量,而不停向前,这才是纪念的真缔。
而“吃棕子”,也是楚国后人独特的缅怀方式。开始,人们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这种祭奠,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投入江水之中,后来又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于是,也就有了粽子。一种怀念,一种缅怀,从而演变为现在的每逢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而这吃粽子,居然成了中华文化的又一道风景线。
辽竹的长叶,包上江南的糯米,加上蜜制的红枣,或颗粒饱满的红豆、绿豆、花生,开水一煮,粽叶的清香,糯米的浓香,蜜枣的甜香,或豆类的豆香,揉杂一起,就成了一道独特的美食。只这一只只粽子,就让一种怀念变成了享受。民间的缅怀,惊现了一种伟大的创造力,把糯米包裹成粽子,把纪念变成了一首浑然天成的古曲。让缅怀经过时光的浸洗,形成了自然的妙构,在人们的思绪中留下的妙不可言的感触。
“佳人辟新叶,婉转裹柔丝。心如青苇叶,层层有相思”。一只只粽子,让纪念透着浪漫,带着前生往事的念想,透着一缕缕向上的气息。一只只粽子,变成了一首首诗歌,从悠远的时代走来,带给人激情与力量。
赛龙舟也好,吃粽子也罢,都说明了中国人民对屈原的道德观念、民族情怀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的认同。人们用端午这个独特的节日,对中华民族优美诗歌予以传承与发展,对伟大诗人表达后辈们的崇高敬意。只有我们在这种纪念中永远记得,我们的文化会更加优秀。只有我们在这种缅怀中永远前进,我们的诗歌才会永立世界潮头。
感时怀古,抚今犹叹。这位伟大的诗人虽行走在遥远的古代,却一直给予人们力量。这位伟大诗人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伴着那壮丽的诗篇,穿越时空,以一个浓郁的民族节日的形式,连接着千秋万代,一步一步向着前方而行。
五月来了,端午来了。去掬一捧热烈的阳光,让心情热烈起来,从而一路充满激情。去体验一场五月的暴雨,洗涤心中的污垢,从而让你永远清醒。屈原的情怀与你的心跳一起律动,屈原的诗章和着你的平仄一起闪光。如此,端午的意义会更为独特,端午的纪念会更有意义。
端午节,虽然丈量不了你我生命的长度与宽度。但是,用心走过的五月,我们用划龙舟,吃粽子,挂爻叶,喝雄黄酒等一些独特的方式方法缅怀着伟大的诗人,我们的人生,也会记录生命中的这一撇一捺,从而更好抒发内心的真情。认真做人,认真做事,书写你所处时代的美丽与幸福,这个端午便是动力。
端午,是一个独特的节日。愿每一个人在这一个独特的节日里获取力量,愿每一个人在独特的缅怀与纪念中获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