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名村——陈邑村
陈邑村有8个村民小组,445户,1814人,998个正半劳力,耕地(水田)总面积549亩,粮食总产量462.82吨,单产926公斤。桑地949亩。全年饲养蚕种1001.2张,蚕茧总产量32.94吨。全村渔塘932亩,水产品总产量450吨,出售鱼苗2000万尾,夏花鱼种120万尾,冬片鱼种15万尾,渔业总收入达700多万元,占全村农业总收入的60%以上,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来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大胆调整水产品的养殖结构,改变传统“四大家鱼”的养殖,走以养殖特种水产适应市场需求的路子,村水产养殖重点是加州鲈鱼,养殖面积800亩,总产量达320吨,收入600万元。饲养青虾30亩,罗氏沼虾10亩,桂鱼25亩,网箱黄鳝养殖1500平方米,总收入达100多万元。199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为区、镇引导农村调整结构,发展效益农业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成为远近闻名的特种水产养殖专业村。
震远同“茶食三珍”
震远同“茶食三珍”是菱湖镇乃至湖州市的传统特产之一。
震远同的“茶食三珍”包括玫瑰酥糖、椒盐桃片和牛皮糖,为上等茶点,蜚声遐迩。酥糖品种较多,有玫瑰酥糖、芝麻酥糖、椒盐酥糖、荤油酥糖等。玫瑰酥糖制作精细,由酥屑、馅心、饴糖三部分组成,屑用面粉、糖、熟芝麻、玫瑰酱、食色合制,馅心由绵白糖、饴糖用糯米或麦芽酿制。经过十八道工序精制,香气扑鼻,入口细腻,甜而不厌,松而不酥。椒桃片,素以薄松、脆、清香爽口驰名于世。椒桃片是由上等芝麻,元炒米粉、食油、精盐、砂糖等多种原料精致而成,甜中带咸、松脆上口。牛皮糖是由砂糖、淀粉,并辅以桂花、橙皮、芝麻熬煮而成。初嚼之时,觉得此糖软而富有弹性,但不粘牙,丝丝甜味入口,非常舒心。继嚼时,顿觉芝麻芳香四溢,香甜沁人心脾;再嚼之,更觉松子、橙皮醇香。
相传在清咸丰七年(1857年),湖州菱湖镇沈震远开了一家茶食店,其自产自销的茶食美味可口。后由其徒弟方幼时继承店业,并把地址迁到了湖州闹市区骆驼桥下。为谢恩师,他把店名改为“震远同”,意为继承师业,奋发图强。“同”者,师徒一脉相承也。后“震远同”成为湖州老字号,在江浙一带久享盛誉。现该厂生产的“震远同”茶食三珍以其独特的风格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产品远销日本、香港、台湾等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及地区。
种德桥 种德桥建于明朝,俗名藤桥,古藤缠绕,生机勃勃,誉为“江南第一桥”,在古桥畔立桥碑亭和小型休憩场所,并展示清朝末年“双溪倡和”盛景(“双溪倡和”指前溪吴氏和竹溪沈氏27位诗人聚会吟诗,在湖州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文化盛事)。 种德桥建于明天顺元年(1457年),为三孔薄墩薄拱实腹石拱桥,东西向横跨清溪港。全长31.4米,宽3.7米,高5.9米,中孔净跨10.6米,拱矢高5.3米;边孔净跨6.7米,拱矢高3.3米。拱券构造为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桥身金刚墙用长系石拉结,桥栏无存。
种德桥是一座明代前期石拱桥,体量较大,是研究古代桥梁的重要实例。 菱湖镇《浮霞郡·水乡人家》生态旅游区 舞龙 大胜桥 雪中安澜桥 菱湖养鱼二千年的桑基鱼塘朱家坝-沿河廊芜长街:近500米长的沿河廊芜长街,清末古民居群,开设鱼味馆、杂货铺、小吃店,突现小桥流水人家风貌。菱湖彩灯与马灯舞:明清到民国时期,菱湖的彩灯尤为精良,在江浙沪一带负有盛名。庞太元《菱湖镇志》云:“菱湖纸灯精巧”。又清·同冶《湖州府志》云:“明精石即云母石,菱湖人善制为灯,工巧独著。”清·光绪《菱湖镇志》记载:“近年(指光绪年间)灯会四方来观者,戊子(1888)上海戏园聘请本镇扎工统将精巧彩载住,供当道钜公称赏。”十里洋场的旧上海,有哈同花园(又名美丽园),原为英籍犹太富翁哈同之私家园村。据上海《申报》记载,1909年至1917年间,该园内曾分别举办过吴兴水灾义赈会和汴晋鲁湘水灾义赈会,每次义赈会均邀请一批菱湖民间彩灯高手临场献艺,影响巨大。 著名盆景艺术家周瘦鹃曾在一篇文章中对菱湖的彩灯大加赞赏:“往年我在上海居住时就听得菱湖彩灯的大名,也曾见过各式各样的菱湖灯,确有鬼斧神工之妙。记得当年有一个叫桑栋臣的,专给新旧剧场扎彩灯,听说他就是菱湖人,技术确是很不差。” 解放初,菱湖仍有节庆日商店门前高挂各式彩灯,小学生举行提灯游行庆祝时彩灯也是琳琅满目,在镇内河桥廊下之间与清清河水相映成趣,蔚为美景。上世纪50-60年代,菱湖的彩灯已大不如前;80年代以后,环卫所的马灯、搬运站的龙灯和各式彩灯在重大节庆日,使水乡古镇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世纪之交,50周年国庆之夜,菱湖灯谜一条街的各式彩灯,重新焕发辉煌。特别是2001年秋,菱湖民间艺人为中国·湖笔文化节所制做的各种动植物及工艺彩灯,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为湖州的节日之夜,更增添了喜庆,菱湖彩灯迈上了新的台阶。 马灯舞是菱湖传统的民间舞蹈。最早流行于北方,宋代时就已在民间开展;随南宋在江南的建立,才流传到江浙一带。宋时称“跑竹马”,其特点是舞者腰上系着竹札的马形道具,分马头与马尾两截,舞者象是骑在马上,表演马儿徐行、奔驰、跳跃等动作,或聚或散,变换各种队形。 明清时期,擅长制作彩灯的菱湖民间艺人,使马头、马臀、马尾更神似,并在马头与马臀内部竹架上插上蜡烛,晚上表演时,点燃蜡烛,舞者一手执马鞭、一手握马辔,踏着各种队形,载歌载舞,活泼刚健,气势不凡。民国时期,马灯舞渐衰。 上世纪50年代后,菱湖环卫所职工恢复了马灯舞的表演,成了节庆日的亮点。但由于马形道具内的蜡烛点燃后,在表演过程中的跑动,往往很不安全,因此,90年代后,改用干电池灯泡,晚上表演的效果更好了。 新世纪初,菱湖马灯舞作为菱湖传统民间艺术,在湖州市区各种大型喜庆节日活动中频频亮相。表演形式也更臻美,队形从传统的“龙摆尾”、“二龙吐须”、“长十字”、“短十字”、“跑圆场”等单纯的跑动,吸收了戏曲表演程式中的骑马射杀的马步马形动作,新的队形“万马奔腾”、“跃马扬鞭”、“冲锋陷阵”、“慢8字”、“快8字”等,更显优美婀娜、刚健质朴。表演者一般为16人,分2队,全为女子;现在增加了2名舞旗指挥者,使马灯舞的队形变化更优美,声势更雄壮威武。 菱湖灯谜盛会: 菱湖人爱灯谜,由来已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庞太元所撰《菱湖志》就有记载:“正月十三上灯,或为藏头诗句。任人商揣,曰‘灯谜’”。清至民国,菱湖谜事活动更趋频繁。沿街商家为招揽主顾,每逢中秋、元宵,家家扎制灯彩,灯下悬挂谜条,争奇斗艳,供路人猜射,猜中者即以店内商品作彩头,故行人驻足,留连忘返,热闹异常。此俗年更岁替遂成乡风。 “国运昌,谜运兴”,灯谜真正成为菱湖群众性休闲益智活动,始于1959年。由菱湖镇工会的倡导与组织下,谜人潘展先、杨志刚在节日时里悬谜于工会大厅,猜者踊跃。经过六年的培养和熏陶,猜谜群众中出现了不少谙熟此道的爱好者,于是在1964年,由镇工会牵头,成立了由杨志刚、张益生等五人组成的“菱湖镇工人俱乐部灯谜组”,这也是建国后湖州地区第一个灯谜组织。1979年,为满足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需要,工人俱乐部专门开辟灯谜室,每周六开放,由谜组人员主持,名为“周末谜会”,长年不断。1982年,在原工人俱乐部谜组的基础上,经整顿,成立了“菱湖镇景阳岗谜组”,有杨志刚、施梓容、林百雄、王根龙、周国强等五人组成。同年,菱湖化学厂工会灯谜组成立,有潘善政、章健儿、夏建松、待发明等十六人组成。此后,镇上的灯谜活动更趋兴旺,两谜组除主持定期的“周末谜会”外,还分别编印以发表组员创作为主的灯谜内刊《景阳岗》与《菱湖谜苑》,积极开展灯谜普及活动。其后三年内,菱湖食化厂、菱湖造船厂、菱湖电子元件厂、菱湖绝缘材料厂等基层谜组如雨后春笋,相继成立,从而使全镇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融入灯谜文化的大氛围中。在谜组林立、谜人辈出的大背景下,为促使菱湖灯谜向更高层次发展,由《景阳岗》谜组与菱化谜组发起倡议,并积极筹备,在镇文化中心成立了“菱湖镇灯谜语研究会”,有会员十八人,推行了杨志刚与施梓容为正副会长,并选出了林百雄、章健儿等五人为内部谜刊《菱湖谜坛》编委会,从此菱湖谜界统一了组织,会员们定期聚会,交流创作经验,切磋谜艺,对普及与提高菱湖灯谜水平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开展各类谜事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对灯谜的兴趣。为顾及群众猜谜水平参差不齐,“周末谜会”分挂初高级两类灯谜,吸引群众猜射,还不时穿插以传授灯谜技法的“灯谜大家猜”和灯谜知识讲座。历年来,菱湖曾举办过数城市灯谜联展及全国灯谜函寄会猜八次,并不失时机动员说服有关部门,先后举办了两次全省谜语会,即“浙江省龙湖谜会”与“结吉杯浙江省灯谜邀请赛”。邀请了省内各市、县灯谜组织组队参赛。会期内均举行群众性大型灯谜展猜,气氛热烈,场面火爆,深得主办方的首肯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国庆四十周年之际,市有关领导部门接受了镇灯谜研究会的提议,拨专款在湖州举办了“菰城谜会暨湖州市灯谜语研讨会”。节日里,还在莲花庄长廊开展了“中华四十家灯谜展猜”,汇集了海内外著名谜家及本市谜人谜作千余条。展猜期间,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市领导也亲临现场,与民同乐,去年,国际湖笔文化节期间菱湖谜人又在湖州凤凰公园主持了灯谜大会猜,受到了湖州市民的欢迎。 菱湖谜人不但把外地谜家、谜作请进来,还创造条件走出去。凡外地谜语协举办的函寄竞猜,积极参与,频频得奖。大量菱湖灯谜见于各地报刊。还经常组队参加外地各类谜会,如“曹娥谜会”、“明州谜会”、“侨乡谜会”、“华夏谜会”、“双星杯全国灯谜邀请赛”、“南京新世纪谜会”等,不但结识了海内外不少谜家,交流谜艺,并且取得了不少好成绩。 最具影响力的是由镇谜会在1993年主持的二次大型谜事活动。其一是镇文化站出资在《中华谜报》上举办的“中秋全国灯谜大会猜”。谜题以清新明快、典雅庄重为特色,体现了菱谜的风格与水平。其二是受菱湖财税所委托,策划主持了“菱税杯税收与改革全国灯谜大奖赛”,谜题分别刊登于《中国税务报》与《中国谜报》,引起了国内谜人与读者的关注和参与。在揭晓仪式上,市委秘书长王金根亲临会场表示祝贺。这次活动被省、市局推荐为全国第二个“税法宣传月”活动的特色项目,并获得国家税务局颁发的“最佳项目奖”。 由于菱湖灯谜在全国谜坛知名度不断提高,不少菱湖谜人的谜作,被陆续出版的灯谜书籍收录,菱湖灯谜组织,谜刊及不少谜人作为条目,被编入《中华灯谜大辞典》。杨志刚,章健儿还受聘为三部灯谜鉴赏类辞典特约撰稿人。杨志刚出版了《水浒故事灯谜》一书,菱湖的灯谜活动与谜人,吸引了省内外媒体多次报道,并录制了《水乡谜家杨志刚》专题。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成立伊始,杨志刚即被其学术部聘为研究员。 鉴于菱湖灯谜在海内外的影响,经浙江省文化厅省民间文艺之乡验收组验收,于2000年9月,被授于“浙江省灯谜之乡”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