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诗人的格局

诗人的格局

国庆假期,罗胖在得到中连续几天解读诗的张力和诗人的大格局。作为一个理工男,我对诗的印象还停留在零星的中小学课本上,平日里也很少使用诗句。但罗胖讲了几首诗,给我的印象深刻,也让我深刻领悟到了诗人的大格局,这种格局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的。

这首诗号称是中国古代三首描写音乐最好的诗,诗文如下:

具体的诗文解释,罗胖已经讲解的很清楚了,我们在这里通过诗的前两句来看看诗人的格局。

李凭要弹箜篌,就要有一个舞台,诗人通过吴丝蜀桐,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从横向空间上给你撑开了一个极大的疆域;纵向空间,用一个“高”字来形容秋天,天高地广,从横纵两个维度摆开了一个中国古人能想象的最大舞台。有了舞台,还要有观众,诗人请来了远处的空山,上空的流云,传说中的江娥素女两位仙女也已落座,屏息以待,就等着大幕拉开。

这个舞台和观众的布局,确实令人赞叹,诗人心中确有大格局。

张继的《枫桥夜泊》大家都已耳熟能详,诗文如下:

这首诗意思就不多说了,主要看看诗人的格局。

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是暗中有动,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明中有静。这两句诗中不仅体现了明暗和动静,还从宇宙的月亮,天空的乌鸦,江边的枫树,燃烧的渔火,到愁思的人,从大到小逐个登场,这个视野的收放也体现了诗人的大格局。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我们从小就都会背了,诗文如下:

在这首诗中,白日依山尽是日落西方,黄河入海流是海入东方。在地图中,黄河是一个大“几”字形,在山西和陕西边界,总体流向是自北向南的。由于鹳雀楼在今天山西的永济市的黄河岸边,所以诗人看黄河的流向是往南的,但诗人真正想看到入海的方向,黄河要从鹳雀楼下过,往南再流20多公里,在潼关和风陵渡转头向东,所以才要急匆匆更上一层楼,才能看到黄河入海的地方。

更上一层楼,就是要摆脱眼前的小格局,看到更大格局里的走向,登高才能看到真相和全局,这才是诗人所要表达的大格局。

格局源于生活,藏于经典,让我们开拓思维,放飞思想吧。因为,思想决定视野,你的视野大了,舞台就大了,格局也将变的大而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