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洁”和妙玉的“洁”有着本质的区别。从四个方面来逐一说明。
一.黛玉的前世今生
我们经常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不是虚构也不是杜撰,林妹妹本来就是神仙托生的。黛玉的前世是一棵绛珠仙草,因为神瑛侍者天天用甘露灌溉,后又吸收天地之精华才得以修炼成仙。
贾宝玉就是神瑛侍者转世,绛珠仙子为了报答他的灌溉之恩,便下到凡间历劫,意欲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她将死之日,就是泪尽之时。
因为黛玉和宝玉有这样的前世因缘,她是因情掉落到凡间的女子,果然与世间普通女子是有所不同的,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才华横溢、冰雪聪明,她的居所潇湘馆的竹子预示着她的高洁,她的室内不像大家闺秀的绣房,倒像一个富贵公子的书房。黛玉葬花是她的高光时刻,暗喻了她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
论高贵,金玉不如她,论高洁,冰雪不如她,日月星辰和鲜艳花朵在她的面前也黯然失色。
二.妙玉是自命清高的假出家人
“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这是邢岫烟口中的妙玉,她这样评论妙玉很形象很恰当,这同时也说明妙玉出家是被迫的,她其实就是因为被世俗所不容才出家的。事实证明,她摆脱不了尘世的纷扰,逃脱不了情感的羁绊。
妙玉虽然人在栊翠庵,但她是六根不净的,她依然摆脱不了闺中小儿女的浪漫情怀,摆脱不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貌似一个偌大的贾府,只有宝黛钗三人才入得了她的法眼,她邀请这三人进入室内品茶。
妙玉喷黛玉不懂茶道是个大俗人,喷贾宝玉不懂古玩奇珍,嫌弃乡下老妪刘姥姥,甚至刘姥姥用过的价值不菲的茶杯也要扔掉,她有俗世之人的爱好与喜恶,她的情绪变化都写在脸上,谈吐尖酸刻薄、说话伶牙俐齿。妙玉自称为“槛外人”,让贾宝玉捉摸不透,她好似一种卖弄一种故作高深……
这一切细节都足以证明妙玉是个假的出家人,她的“洁”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洁癖,反映出她的自命不凡和自命清高。
三.“质本洁来还洁去”影射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
林黛玉是封建婚姻制度下的牺牲品,“质本洁来还洁去”则影射了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封建社会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授受不亲,这些豪门贵族间的公子或小姐是不能私相授受的。
林黛玉和贾宝玉因为深受贾母的宠爱,才得以在一起长大,过的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生活,天长日久,两人渐渐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在那个时代,这是违反封建礼教的,违反封建婚姻制度的,也就是说,他们是不能为自己的终身大事做主的。
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便是封建礼教统治阶级的代表,她要把世间最纯真的爱情扼杀在摇篮里,把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她破口大骂晴雯等等长得漂亮的丫头都是狐狸精,把宝玉带坏了,然后把晴雯无情地赶出贾府,其实,晴为黛影,这相当于她活生生棒打鸳鸯,把木石前盟给拆散了!
王夫人不明白宝黛之间的“发乎情止乎礼”,她更不明白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等级森严的社会,统治者讨厌谁,说谁不洁,谁就是不洁的,统治者喜欢谁,即便再不洁,也是洁。袭人和宝玉偷试,书中是明写的,她是最不洁的,但她还是得到了王夫人的认可和喜爱,这就是统治阶级的丑恶嘴脸,没有一点是非观。
统治者逼死人命,还能很轻松的说成是那个人该死。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下面,覆盖着肮脏、无耻、恶毒的灵魂。“质本洁来还洁去”中的“洁”就是反衬出封建统治者的“脏”。
四.“欲洁何曾洁”暗喻的是封建强权制度下弱者无法保全自己的悲哀
妙玉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人,但她的才情是出众的,她诗才一流,黛玉和史湘云凹晶馆联诗,妙玉接着叙诗,她诗才之高超赢得黛玉和史湘云连声喝彩,其文采过人之处可以窥见一斑,书中有词形容妙玉曰:气质美如兰,才会馥比仙。
妙玉为什么假出家?就是为了躲避世俗的侵袭,为了保全自己的贞洁和名声,所以说她是多么渴望在这尘世间能出淤泥而不染,所以说“欲洁”两个字很好理解,“何曾”两个字,却是让人痛心疾首的两个字,意思很显然,就是不曾,意味着妙玉的“洁”被打破了。
根据前八十回推测后四十回,妙玉为了解救落魄中的贾宝玉,她很可能“红颜屈从枯骨”,其含义就是妙玉无可奈何地屈从了封建统治者,被硬硬的给糟蹋了!她的“洁”没有了!
前八十回,妙玉为了摆脱强权而假意出家,后四十回,为了救出惺惺相惜的知己贾宝玉,她则屈从了强权,所以才会有“欲洁何曾洁”。
综上所述:黛玉和妙玉虽然都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中的其中两位,但两人的“洁”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意义,是不能相提并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