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第一回,描写了西游记之猴王出世篇,作者明代吴承恩。主要讲述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如人一般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无所畏惧的特点。
2、毛泽东当年观看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于 1961年11月17日写下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这首诗,借用神话小说的内容,赞美了美猴王的智慧和勇敢,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
全诗文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白话译文:
自从风雷震动了大地,就有白骨堆中变成的妖精。
和尚虽糊涂却可以教育,妖精是鬼怪将必然带来灾难。
金猴王奋勇挥起金箍棒,澄清了天地的万里尘埃。
今天我们要欢迎孙悟空这位齐天大圣,只因为妖魔重新又到来。
扩展资料:
毛泽东主席的诗《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的艺术特点和现实意义:
1、这首诗明确写出了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出戏的看法,就隐喻内容来说,表达了反对修正主义的主题。诗中塑造了三类不同的人物,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
2、艺术特点主要是采用借喻等手法,形象地揭示出写诗的目的,蕴意丰富,很有吸引力。诗词语言精练,比喻恰当,想象丰富,寓意深刻。
3、白骨精尽管是那样诡计多端,但终究逃脱不了“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最后的下场只能是被“金箍棒”打得粉身碎骨,其所制造的千里妖雾尘埃被扫灭,而使天空得到了澄清。
4、现实意义是,借此比喻在国际***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势力也可能在一个时期内气焰嚣张,制造什么千里尘、万里埃,但到头来只能像白骨精那样落得一个可耻的下场。
百度百科-西游记之猴王出世
百度百科-七律·和郭沫若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