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一词据说是蒙古语“赫兰”的转音,其意为“骏马”。贺兰山一词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晋书·北狄匈奴传》 ,西晋太康五至八年(公元284—287年),由北迁内地的匈奴人约有十几万人,“十九种,皆有部落,不相杂错”。这十九之匈奴部落中,有一支叫“贺兰部”,随后这个氏族的名字便成了这座大山的名字。
贺兰山耸立于宁夏平原西部,它雄伟、峻峭,是“塞上江南”的天然屏障。几千年来,先后有匈奴、鲜卑、羌族、突厥、回鹘、吐蕃、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里居留、放牧。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地图上看贺兰山是南北走向的山脉,以山脊为中心,东麓为宁夏境,西麓为内蒙境。东麓和西麓的景色,各有各的神韵,各有各的奇妙。东麓有黄河,一条母亲河从境内横穿而过,有塞上江南之美称。而西麓却是高原、戈壁、大沙漠,有高原驼城的美誉。在明代,“贺兰晴雪”作为宁夏八景之首,留下了诸多题咏之作。如陈德武:“六化飞罢净尘裳,贵富家翁做意悭。满眼但知银世界,举头都是玉江山。严凝藉雪风威里,眩曜争光日色间,独有诗人怜短景,贺兰容易又青还。”清人胡秉正也赋诗曰:“西北天谁补,此山作柱擎,蟠根横远塞,设险压长城。俯看黄河小,高悬白雪清。曾从绝顶望,灏气接蓬瀛。”
神秘的西夏王朝,就建都在贺兰山下。九百多年前,西夏党项族人与宋、金分庭抗礼、割据一方,建立大夏王朝,俗称西夏,疆域至整个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前后持续190年。他们仿汉人设官制,制礼仪,创建西夏文,拥有灿烂的文化。在公路上,就可以远远地看到西夏王陵遗址。西夏亡于蒙古的入侵,蜿蜒在贺兰山的巍巍长城,并没有真正地抵挡得住墙外奔袭而来的铁骑。西夏王陵就是在多次的战火中被蒙古人蓄意毁败的,仅剩下那一个个高起的圆形土堆,寂寞地座落在贺兰山下。残垣断壁、荒漠土冢,宛如西夏王朝的凄美绝唱。西夏文明留给后人的是不可捉摸的遥远、神秘和虚渺。置身其中,耳边竟梦幻般响起铁蹄铮铮,山鸣谷动。而今,战火硝烟已远去,空留王朝千年梦。那个曾经偏执一方的西夏王国,早已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和茫茫戈壁中。只有这王陵遗址,在落寞地向人诉说着辉煌的往昔。
穿越西夏王陵遗址附近的三关口西行可达阿拉善的主要旅游景点北寺、南寺,历史上这里的寺庙建筑规模之大、僧侣人数之多、经典制度之完善、宗教级别之高足以和青海塔尔寺齐名。这里不仅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着得天独厚的秀丽风光。在这里观林海,登险峰,游古寺,朝观林海日出,暮看大漠孤烟。
西夏王陵遗址的北边,是“小滚钟口”,俗称“小口子”,地势尤如横卧的巨钟,面东开口,口内三面环山,形似大钟。中有孤立小峰名叫钟铃山,恰似巨钟的铃锤,滚钟口由此得名。这里曾是李元昊的行宫和民国期间宁夏军阀马鸿逵的避暑山庄。入春以后,满坡山花争奇斗艳,沟里泉水淙淙有声。放眼望去,山腰绿荫葱葱,山巅白雪皑皑,此即“贺兰晴雪”景色。口内有众多寺庙古禹王台、兴隆寺、晚翠阁,均为清代所建。这些寺庙楼阁依山临水,随势自然,布局巧妙,错落有致,与山、石、林、泉浑然一体。有台榭飞阁之胜,芳林花径之幽,令人流连忘返。
“小口子”再往北行,走进静悄悄的贺兰口,可以看到上上下下的巨石上,到处镌刻着岩画,有的是用石头对着岩石研磨出来的,像薄纸那样浅;有的是用骨器敲击划刻出来的,像雕塑那样生龙活虎……这些岩画上自天文,下至人文,包罗万象,人物、动物、太阳、狩猎、畜牧、舞蹈、繁殖、战斗……说贺兰口岩画是一部游牧民族用艺术形象描绘的史诗,绝不过分。
关于贺兰山,学术界还有一些争论,据了解,仅以贺兰为名的山,在我国就有好几座,除宁夏之外,山西、河北都有贺兰山。曾有人提出岳飞《满江红》中的贺兰山为河北的贺兰山。理由是岳飞从未到过宁夏的贺兰山,从历史上宋金时期战争的范围、当时南北通道的形胜等论述了河北磁县贺兰山与岳飞的关系,提出岳飞所踏之贺兰山当在磁县的论断。其实不然,宁夏的贺兰山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历来满布刀光剑影。它地处我国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地带,民族迁移十分频繁,在历史上是游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带的重要屏障,被誉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众多的谷口平时是贸易交通要道,战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代边塞诗中,就有许多描写贺兰山的诗篇。唐代卢如弼有诗道:“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以生动形象而凝炼传神的笔墨,写出了戍边将士的艰苦和半夜激战的生动场景。就连田园诗人王维也写下了“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的诗句。王维是到过宁夏境内的,唐代另一著名诗人贾岛虽然没有到过宁夏,但也慕名写下了“贺兰山顶草,时动卷旗风”的诗句。可见贺兰山作为古战场,是多么的驰名了。岳飞作为一代名将、著名的军事家,对贺兰山不会是陌生的。况且,岳飞有着远大的抱负,他不仅要收复北宋失地,而且要光复他心目中的华夏河山,这就包括汉唐极盛时势力所极的东北,塞外,西北等地,彻底消除来自北方民族的威胁,这种愿望可从“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诗句中看出,这两句诗都有很广阔和极明确的地理所指,那就是位于西北的贺兰山,若指济济无名的磁县贺兰山,与“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的磅礴气势颇不相称,因此只有宁夏的贺兰山才有资格代表广阔的中国北方地区。
“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据说,贺兰山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比我国著名的五岳都要高出许多。敖包疙瘩是蒙古人在贺兰山最高处,用石头堆起的一个“敖包”,是他们祈祷平安,幸福和美好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