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谈书酒的诗句

谈书酒的诗句

一、陶渊明与酒的不解之缘

李白有诗云:"古来圣贤皆寂寞。"1我想,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位寂寞的圣贤,不仅在东晋时代被人遗忘,而且在之后的二百年间也乏人问津。直至唐代,诗人、诗评者们才开始瞩目于他。如今我们已确知,陶诗题材的多样性与风格的多样性是他同时代诗人所无法比拟的。沈德潜在《说诗 语》中说:"晋人多放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自托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陶诗胸次浩然,甚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以至于"唐人祖述者王维有其清腴,孟浩然有其闲适,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应物有其冲和,柳宗元有其峻洁,皆学陶焉而性之所近。"鲁迅先生曾说:"陶潜、李白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头等人物。"我想,陶渊明其诗其人在千载之下仍熠熠生辉,是因为他创作了大量意境优美、言浅意深的田园诗,给后人无数启迪;更因为他由仕而隐最终老死田园而不改初衷,表现出一种无人可及的高贵气节。他的诗,他的精神,滋养了后世一代又一代文人。

读陶诗,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一位飘逸洒脱的诗人形象,仿佛看到他一手把菊、一手持酒,悠然地来往于他所钟爱的山水田园之间。酒,是陶渊明最好的朋友,是他欢乐时的抒发,痛苦时的解脱,孤独时的慰藉。他的生活离不开酒,他的诗中也处处散发着酒的淳香,令人深深陶醉其中,并且,这醇香从东晋一直飘散至今,挥之不去。

诗人饮酒,在陶渊明之前就不乏其人。"对酒当歌"2的曹操,"美酒斗十千"3的曹植,"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4的阮籍、嵇康等竹林名士……这种风气,也在陶渊明身上得以延续。当然,陶渊明本身"性嗜酒"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在《五柳先生传》中,他就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他嗜酒,到了"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的程度。关于他嗜酒的传闻逸事,可看出他对酒的喜好程度是古代诗人中少见的。萧统的《陶渊明传》用大量笔墨描写了诗人对酒的嗜好:陶渊明任彭泽令时,把奉禄田中全部种秫,目的在于"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后来他的妻子"固请种粳",才"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江洲刺史王弘命庞通之赍酒具邀陶渊明,渊明"既至,欣然便***酌";颜延之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每天邀渊明***饮,而渊明每次都"酣饮至醉";颜延之走时,留了二万钱给渊明,渊明一转手就把这些钱遣送酒家,"稍就取酒";九月九日重阳节,渊明有菊无酒,王弘送了酒来,渊明喝得大醉而归;渊明酿酒,到酒熟时,"取头上葛巾漉酒",漉好后,重新戴在头上……短短一篇《陶渊明传》,写诗人嗜酒占了大半篇幅,其与酒的不解之缘,可见一斑。从中也让我们看到了陶渊明性格中的真率可爱,印证了他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调。

陶渊明爱酒的更深层的原因,我想,是饮酒的酣畅,酒后的无拘,契合了诗人追求自由、洒脱、自然、真淳的心性;而酒对陶渊明诗情诗性的激发,更使诗人对酒欲罢不能,并写下了充满谐趣的《止酒》诗,名为"止酒",实不能"止"也。从这一层意义上说,没有酒,就没有陶渊明其人;没有酒,也就没有陶渊明其诗。

饮酒,是陶渊明的爱好;写酒,更贯穿于诗人的创作生涯之中。陶诗中写酒的诗,俯拾皆是。这位爱饮酒、爱写酒的东晋大诗人,一生以酒为友,以诗为朋,创作了诸多佳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二、 陶诗中的酒之味:酒中有深味

陶渊明的一生可以四十一岁辞官归隐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猛志逸四海"(《杂诗八首》其五),怀着"大济苍生"5的抱负积极入仕,希望成就一番事业;后期主要是拂袖弃官,归隐田园,深化了对人生和社会的认识,在与劳动人民的密切交往中陶冶情操,自铸伟辞,有所作为。

陶渊明现存诗125首。在这一百二十多首诗中,有多少诗与酒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已无从分辨。其中直接写到饮酒的,就已经比比皆是了。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的确,读陶诗,几乎每一首都可以嗅到酒的气息,或浓或淡;读陶诗,几乎每一首都能够品出酒的味道,或甘或苦。陶诗中的酒之味,或淡远或深醇厚,映衬出陶渊明不同境遇中的心态,映衬出他光明峻洁的品格。

1、酒--抒发人性之真

《陶渊明传》中记载:渊明不解音乐,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适酒,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这段逸事,令人莞尔。用"真率"一词来形容陶渊明的性格实为贴切。而他的诗,更是尽显"真率"的本色。酒,烘托出诗人真率性格;酒,令陶渊明真率的的性格在诗中得到尽情抒发。

《归园田居》五首作于陶渊明辞却彭泽令返里躬耕的第二年,吟咏了躬耕之乐与归隐之趣。这些诗成为陶诗中声誉素著、成就最为突出的千古绝唱,集中体现了陶诗平淡质直的风格特色,历来受到评论家的推许,被誉为田园诗中的最佳篇章,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在这组诗中,陶渊明尽情抒发了内心深处对于生活的真实态度,表明了自己强烈的爱憎情感。在《其一》中,他厌恶官场的污浊,所以将其称之为"尘网","樊笼"。他喜爱田园生活的自由,将其称之为"旧林"、"故渊"。诗人对于自己的情感毫不掩饰,在诗中表露无疑。《其二》以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写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段,让人领略到乡村的幽静和诗人恬淡的心境,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之中。诗人像普通农民一样关心农作物的生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开始与他种下的农作物同呼吸,***命运。这种感情已超出了一般有进步思想的封建知识分子的范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其三》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纯然是农民田间劳作的真实写照,毫无修饰之语,浑然天成。《其四》充满感伤意味,是诗人看到农村残蔽、人口散失的惨景时消极颓废情绪的真实流露。《其五》的"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构成了一幅和谐无间的邻里相亲图。一组诗,把诗人种种情绪都包容在内,爱、憎、喜、忧皆蕴其中,把一个真实的诗人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2、酒--醇化生活之乐

陶渊明的诸多诗篇中都表现出种种情境下诗人的生活乐趣。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和郭主簿》其二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

《归园田居》其五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移居》其二

欢然酌春酒,摘我圆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

《读山海经》其一

这些诗中,"春酒"也罢,"熟酒"也罢,"自斟"也好,"相呼"也好,都描绘出一幅幅闲适、欢然的生活图景。从中我们可看出,诗人对于朴实、简单的村居生活是怀着淡定从容的态度的,并从内心深处喜爱着这种生活,而对于功名富贵,则视若云烟。有酒相伴,有书相陪,俯仰宇宙,"不乐复如何"?

各种情状的生活之乐,在陶渊明笔下得以尽情展现:《和郭主簿》其一抒写暂时忘却功名利禄而沉浸在恬淡闲适生活中的乐趣及思古之幽情,写自己自斟美酒、笑看"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的天伦之乐;《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抒发自己首次参加耕作所获得的崭新感受及躬耕生活的愉悦欢欣,"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勾勒出一幅和谐、欣悦的图景;《移居》(二首)写迁居给诗人带来的快慰,"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诗人在与邻里交往、登高赋诗、开怀畅饮、欣赏奇文中得到身心的愉悦;《酬丁柴桑》中的"放欢一遇,既醉还休",《拟古》中的"未言心先醉,不在接杯酒",都抒写了诗人遇到知心朋友的乐趣,或畅饮而醉,或未饮先醉,都表达出诗人的交友之乐。

酒,醇化了诗人生活中的种种欢乐,使凡常的亲情、友情、躬耕田园、邻里交往,都变得如此动人,令人神往;也正是酒,使这些貌似平常的生活细节,具有了无以伦比的艺术魅力,长久地吸引着我们追求美感的心灵。

3、酒--舒泄苦痛精神

陶渊明青年时期,胸怀"大济于苍生""骞翮思远翥"6的壮志,但却受到门阀制度的压抑,宏愿难以实现。虽然几次为官,但最终认清了东晋统制者的面目,意识到仕途艰危,而不愿与统治者合作,最终归隐田园。此后,他的生活一直处于困顿之中,受水灾、旱灾、虫灾的袭击,茅屋也一度被大火焚烧殆尽,甚至因饥寒而"乞食",直至贫病交迫而死。政治上的失意与生活上的困顿,也在陶诗中借酒得以抒发。酒的反复出现,成为一种孤寂、焦灼、愤懑的象征,此时的酒,成了诗人穿越苦痛、忧愁的精神苦海的一钟独特的方式。

《己酉岁九月九日》一诗以凄风、寒露、哀蝉与浊酒,一起构成了一幅暮秋时节的萧瑟、凋敝的画面,诗人感怀万物变化不已,事难称心,只好杯酒自乐,表达了诗人无奈的心绪;《杂诗》(十二首)其二"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戚,终晓不能静"的诗句中,诗人的孤寂落寞、忧愤难平可臻极致;《饮酒》二十首中,诗人以"醉人"自居,托醉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从中可见时局之险恶,诗人之抑郁到了何种程度。这些诗篇,是诗人"志不获骋"之苦的集中体现。

"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原乌迁"的惨景,"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的困顿,"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的窘迫,这一幅幅画面,极写诗人生活之苦,让人慨叹不已。这些诗句出自《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咏贫士》《乞食》中,诗中表露出诗人对酒的渴望,但却到了"倾壶绝余沥"的地步。对酒的渴望,实则折射出诗人舒泄苦痛的一种方式。

4酒--映衬峻洁人格

陶渊明的许多作品表现出安贫守道、不慕荣利、独善其身、返朴归真的高洁情操。陶渊明之所以愈来愈受到后人激赏和推崇,不仅是因为他的诗给人以无尽的美的享受,更因为他脱俗超拔、傲岸不屈的品性令世人为之动容。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衔觞念幽人,千载抚而决",《和郭主簿》(二首)其二从严霜下松菊的贞秀之姿写到古代隐遁之士的高洁品格,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仰慕。诗人赞美松菊为"霜下杰",实际上是借诗自喻,其中的"幽人"是诗人崇尚的品格高尚、不慕荣利之士,也是诗人自己的化身。酒,是诗人忘却现实的丑恶、达到与"幽人"同境界的方法。

《咏贫士》其一开首四句一孤云为喻,叙述贫士的高洁和孤独。中间四句"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诗人以众鸟的竟相趋附反衬只鸟的迟出早归,这正是诗人自己审时度势势不同流合污而洁生自好的写照。最后四句表明自己恪守前人的安贫守贱之道,宁愿忍饥受寒的决心。整首诗正是诗人高尚人格的真实反映。

酒,流淌在陶渊明的诗歌里,映衬出诗人光明峻洁的人格,使人深思,令人惊醒,让人折服。

三、陶诗中的酒之境:诗里寓真意

朱光潜先生对陶渊明曾作过如下评价:"陶渊明在中国诗人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渊明则如秋潭夜影,彻底澄莹,是有古典艺术的和谐静穆。……渊明则全是自然本色,天衣无缝,到艺术极境而使人思其为艺术"。对陶渊明来说,这个评价实非溢美之辞,确切中肯綮之论。

陶渊明爱饮酒,并以酒入诗,而其诗亦如酒,观之或清澄或浓稠,饮之或甘冽或辛辣,回味则额意蕴无穷,令人久久不忘。陶诗风格以自然、平淡、朴素和质直为主,但在其主要风格之下,亦显示出多样的风貌,呈现出多样的意境,给人以不同的艺术享受。陶诗之境,或如秋潭野影般和谐静穆,或如无缝天衣般自然浑成,或如醉人天籁般深远悠长,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

1、朦胧中显真率

陶渊明爱酒,原因之一是酒使他得以忘却荣辱,达到他所追求的无拘无束的自然之境。因此,"酒"在陶诗中反复出现绝对不仅是风雅的象征,而是因为酒的品性、特点暗合了诗人心灵深处所向往的东西,即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也真是酒,使他达到了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时运》中写诗人出游柴桑东郊时陶然自乐的欢情。诗人在美妙的大自然中挥杯自饮,忘却身外的一切,除去了所有的羁绊,真正得以舒展身心、自由自在地存在于天地之间。"洋洋平泽,乃漱乃濯。藐藐遐景,载欣栽瞩。人亦有言,称心易足。挥兹一觞,陶然自乐。""洋洋""藐藐"描绘出一幅开阔的自然风光图景,而人在自然中,又显得那样地和谐、自在。诗人"挥兹一觞",更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半醒半醉的朦胧之美。

《移居》其二云:"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这首诗中所写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何等实在,又是何等真诚!"过门更相呼"中的过门招饮的生活场景,足见其情意的真率;而"言笑无厌时"又使诗意更进一层。我们看见诗人与村人来往不受虚礼的限制,不受俗态的拘束。这首诗将诗人与邻人之间纯朴的情谊写到极至,也就将摒绝虚伪的自然之乐倾泻无余。酒的出现,使真情更真,欢情更欢;酒的加入,涤尽了一切矫饰,凸现出酒意朦胧中的真率。

2、平淡中藏醇厚

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云:"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句诗恰当地写出了陶诗质朴、平实的特点。然而我们更应该看到,是诗人善于将深厚的情感压缩在看来十分细小平实的具体形象中,表面看来平常之极,毫无出奇之处;细加咀嚼,便会感到诗意盎然,感情浓烈。正如苏东坡所说:"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

《停云》中"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驻",只是描写诗人独抚新熟的醇酒,静静地靠于东窗,渴望与亲友***享美酒的心态。在貌似平静的词句中,分明汩汩流淌着深厚浓烈的思念之情。首句中"蔼蔼停云,蒙蒙时雨"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安静、悠远的基调,但却以"静"衬"动",以外在安静的神态,延驻的姿势,反衬内心强烈的情感涌动,平中见奇,耐人寻味。

在这类质朴、平实的诗篇中,酒只是作为生活场景中的细小之物出现的,它毫不起眼,然而却举足轻重。正是它,为我们创设了一种真切感人的意境;正是它,让我们在平淡中咀嚼出醇厚的意味;也正是它,让我们触摸到了一位真实的诗人形象。

3、 醉意中见哲理

晋宋之交,玄风大炽,一般诗人都能谈理。山水诗中的谈玄说理成分多为后人所 议,而产生于同时代的陶渊明田园诗亦有不少谈理之作,却博得了盛誉。原因在于刚刚脱离玄言诗的山水诗多以自然证理,理赘于词;陶诗则能以情化理,理入于情,不言理亦有理趣

在笔墨之外,明言理而又有真情融于意象之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义,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

这首诗歌颂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著名的诗篇之一。"心远地自偏",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心灵既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喧闹之境也和居于偏僻之地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形象地写出了"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苏轼赞此句"境与意会",最是妙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进一步丰富了诗人"悠然见南山"时的美妙意境。诗人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青霭之中,益发变得佳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在暮色中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窠,这里隐含着诗人舍弃"以心为形役"的官场而归返田园的惬意情怀。最后二句更是富有哲理的名句。吴淇赞道:"'心远'为一篇之骨,'真意'为一篇之髓。"的确如此。此诗尽显一种超拔脱俗的风韵,营造出一种深远悠长的意境。

《连雨独饮》用回曲深峻的笔法,说明了一个人生的哲理:有生必有死,世上无神仙。"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诗句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趣。酒,使诗句处处流露出一种醉意;诗人初饮酒,胸中的感情果然旷远,再饮时忘掉了苍天的存在,达到了飘飘欲仙的境界。

酒与诗人如影随形,镜子般反射出诗人的思想;酒与诗歌相融相契,在某种意义上,酒成为陶诗之灵魂。

四、酒与诗:酒助诗兴,诗寓真意

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人贵真,诗亦贵真,诗真乃由人真而来,这就是陶诗具有经久不衰魅力的主要原因。纵观陶渊明一生,则是以一个"真"字贯穿生命始终的;而酒,之忠实的伴侣,也一直陪伴着诗人,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酒,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已成为诗人品格的化身,融汇于诗人篇篇诗作中,。酒助诗兴,诗寓真意。诗人以天下皆"醒"我独"醉"之态,抒发自己的乐与忧,描写自己最真实的生活,更表现出诗人对虚伪、腐朽、黑暗现实的挑战精神。

陶诗里飘散出的酒之醇香,依然熏陶今人;诗人高洁超拔的精神,必将永载史册,光照汗青!

注:

1、 李白:《将进酒》

2、 曹操:《短歌行》

3、 曹植:《名都篇》

4、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

5、 陶渊明:《感士不遇赋》

6、 陶渊明:《杂诗》

7、 朱光潜:《诗论》第十三章《陶渊明》

8、 苏轼:《与苏辙书》

9、 苏轼:《苕溪鱼隐丛话》

10、苏轼:《东坡题跋》

11、吴淇:《六朝选诗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