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5年,太仓富商瞿远村购得网师园,此时的网师园只剩池水一泓了。
瞿远村在其中增建亭宇,叠石种树,重建了网师园。所以,人们又称网师园为瞿园。网师园的总体布局也大概奠定于此时,存留下的网师园依然保持着瞿氏当年造园的结构与风格。
瞿远村构思非常巧妙,使网师园地只数亩,而有迂回不尽之致,居虽近缠,而有云水相忘之乐。其中主要建筑有小山丛桂轩、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和云冈等。
小山丛桂轩取意于北周文学家庚信暮年的作品《枯树赋》中的“小山则丛桂留人”,以喻迎接和款待宾客之意。
小山丛桂轩是四面都是福扇的四面厅,四周环以檐廊,在其中可观赏到四方的景物。以“小山丛桂轩”为名,是针对厅西和南两面曲尺形小院中的湖石假山和桂树而言的。
小山丛桂轩轩北是临水的黄石大假山云岗。假山自东部拔地而起,向西渐低下平缓,延伸至西部而曲折向北,逐渐散开。
这些聚散不一的湖石形态各异,如兽似禽,跳宕活泼,有“十二生肖石”之称,气势雄伟,洞府阴森。
小山丛桂轩轩南的院落,是由奇峰怪石循南墙围出的一个狭长的花坛,花坛所植的以桂树为主。
在《楚辞》中淮南小山所作的《招隐士》中,以“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来描写隐士居处之幽独清雅,所以在这里种植桂树也含有隐居的意思。
整个小山丛桂轩以湖石假山来比喻《招隐士》的作者,用桂树来切合《招隐士》句意,隐含此园为隐士所居的意思,切合了园名“网师”所指的“渔隐”之意。还又以“小山丛桂”为轩名,点明这一含意。
小山丛桂轩西南湖石假山后,筑有蹈和馆与琴室二建筑,与唐代诗人齐己的《寄镜湖云干处士》诗云“闻君与琴鹤,终日在渔船”暗合。
从功用上看蹈和馆与琴室都是为宴饮作乐时弹琴奏乐和歌舞表演而设。蹈和馆名取履行天和之意。
在小山丛桂轩和水池之间云岗魏然屹立,显然是为了作为轩之障景而造的。池水的水面开阔,通过狭长的走廊和云岗,可以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云岗与大多园林中的主山一样,临池而筑,借池中倒影来增强其巍峨的气势。在状态上云岗模拟云层的艺术手法也与大多园林相似。
不同的是,大多江南古典园林的主山都以色白质柔的太湖石为材料,较易模拟云彩的千姿百态,而云岗却是以石质坚硬、分明的黄石叠成。
瞿远村巧妙地在堆叠时使山体高峻集中以体现其凝重浑朴的气质,又在局部增其曲折凹凸,并中藏洞壑,令其拙中有巧,凝而不滞。这一系列富于匠心的安排布置,使云岗在凝重沉静中含蒸腾放逸之姿,如堆云积霞,名至实归。
在将住宅区与园林区分开的墙边上,是竹外一枝轩与池东的射鸭廊以及廊南的半山亭构成一组面对池水的敞开式的建筑群。临池一排轩、廊和亭连成一气,避免了住宅建筑侧面的单调和沉重感,形成宅、园间的自然过。
赤云丹霞般的云岗直逼园中水池,池中倒影的影像随风波动,更增其灵动升腾之态,云岗边的水池也因而名为彩霞池。
以“云”和“霞”拟山,赋予拙重的黄石山以动感,这种融合轻重、动静的审美趣味,体现出我国文化底蕴的二分合一的思维模式。
云岗与彩霞池相接处有石径。在石径上闲步,穿行于山水之间,仰可扣危岩,俯可灌清波。从对岸望来,似在黄云赤霞之中漫游,恍若神话里的云中君。
灌缨水阁与云岗并列于彩霞池南,专用以临池玩水,以《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的典故,取名“灌缨”。
一方面点明其玩水的性质,又借以暗合“网师”和“渔隐”之意。池水在初建时本与沧浪亭前之薪溪相通,这一阁名更显得妥帖巧妙。
出濯缨水阁,沿西墙有走廊名樵风径。走廊一面临池,而高出池上,中途有一攒尖六角小亭,为月到风来亭。
此亭高悬于水面,突出于池中,三面临水,不仅是领略水风波月的佳处,本身也是园中主要建筑之一。亭后廊墙上嵌有一面落地大镜子,乍望像是方形洞门,门内别有天地。
从构图上看,月到风来亭是南部以小山丛桂轩为主的秋景的延续,也是南区与北区、西区的过渡和缓冲地带。从造景上看,月到风来亭是打破池岸平直和增加景深的有效手段。
据此,东可见射鸭廊和黄石假山前后错落于撷秀楼的粉墙前,南可览灌缨水阁和小山丛桂轩的一角隐约于山石之际,北可望看松读画轩和竹外一枝轩谦让于山石和平桥之后,可谓俯仰高低天水翠,环顾左右廊馆连。
竹外一枝轩为开敞三间,形似走廊但稍宽,与东侧射鸭廊直角相交。轩北墙正中有一圆洞门,通往集虚斋前的天井。门两侧的矩形洞窗正对天井中的两丛翠竹,沟通内外景物。
轩南临池处则有梅花数株,疏影照水。此情此景恰与苏轼的《和秦太虚梅早劫》诗句“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相合,故取轩名为“竹外一枝轩”。
五峰书屋位于整个住宅部分的第五进,书屋前后都有庭园,其北庭园稍小,东植紫薇、芭蕉而西有一峰高峻嵌空的湖石,屋前的南庭园则以湖石假山为主。
假山略分内外两重,靠南墙的大堆假山嵯峨峻峭,峰峦起伏,非常壮观。外围的湖石则横向堆叠,状如朵朵云彩,自屋中浏览,神似遥耸于云雾之上的远山,而假山紧贴着的高大粉墙也恍若白日照临下的万里晴空。
书屋以“五峰”为名,就是将此湖石假山比拟为连绵的山峰,通常认为“五峰”指庐山五老峰。假山旁的花坛中有一株山茶,可同时绽放13种颜色不同的花朵,名为十三太保,这株山茶也是网师园之一奇。
五峰书屋之后廊有小门通往集虚斋。集虚斋为二层楼房,楼上本是闺阁,是古代未出阁少女居住的所在。集虚斋之名取自《庄子》“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表示这里是修身养性之处。此斋既为养心而设,故斋前天井中素净清幽,只种植两丛翠竹,绿影摇曳中拂尽杂念俗意。
宋宗元卒后不久,网师园就很快荒废了。有一天,瞿远村偶然间路过网师园,觉得这个园林的隐士气息很符合自己的心意,悲其荒废,乃购买后重加经营。
瞿远村为人恬淡平和,是一个真正有隐士格调的人。瞿远村在苏州外本有宅名抱绿渔庄,但在购下网师园后,便经常住在苏州,亲自精心规划、布置网师园,使网师园面目一新,更胜旧时规模。
存留下来的网师园就基本上保持了瞿远村当年的总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