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笋的食竹笋文化历史
中国人食笋的历史久远,《诗经》时代,竹笋就成为食物,早在商朝竹笋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
晋朝戴凯所著的《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70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竹笋的风味。宋代德清僧人赞宁在所著的《笋谱》中,记有80多中竹笋品种。
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清高的象征。
中国素有竹文化历史,竹笋是竹文化中脍炙人口的一个“零件”。它使竹文化的韵味进入饮食领域。
历来文人墨客多有歌咏,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若要不瘦又不俗,还是天天肉烧竹。”诗圣杜甫曾写过“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的诗句,道出他对竹笋风味的喜爱。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江西品尝过,“猫头笋”,念念不忘珍品美味,写下了“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有名诗句。近代书画大师吴昌硕,对家乡的竹笋念念不忘,宴饮更是吟唱“家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间野笋香!” 鲜笋最好现摘现吃,一分钟都别耽误,就在竹林边,用芳香的竹叶为燃料,当场煨烤;可见环境或氛围也能激活、增添新笋那天然的鲜美。
这绝对是最正宗的“绿色食品”了,不仅就餐环境是一片绿林,烹饪方法也是返璞归真的。不知竹林七贤之类古老的隐士,就地取材。
扩展资料:
参考资料:
竹笋,是竹的幼芽,也称为笋。
竹为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嫩肥、短壮的芽或鞭。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
全世界***计有30个属550种,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有22个属、200多种,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最多,秦岭以北雨量少、气温低,仅有少数矮小竹类生长。
基本解释bamboo shoot 从竹子的根状茎上发出的幼嫩的发育芽,一经长出地面就砍下作为一种蔬菜,尤其被中国人和日本人所食用。注解 竹笋原产于中国,类型多,分布广,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作为蔬菜食用的部分是竹的嫩芽或鞭(地下茎的侧芽)。[1]详细解释见“ 竹笋 ”。
亦作“ 竹笋 ”。竹的芽、嫩茎。
《南齐书·刘怀珍传》:“ 灵哲 所生母尝病, 灵哲 躬自祈祷,梦见黄衣老公曰:‘可取南山竹笋食之,疾立可愈。’” 唐杜甫《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诗:“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竹笋》﹝集解﹞引 苏颂 曰:“竹笋诸家惟以苦竹笋为最贵。”竹笋基源为禾本科植物毛竹Phyllostachy pubescens的嫩苗。
根据采取季节分为冬笋、春笋、鞭笋等。别名竹萌、竹芽、春笋,冬笋,生笋。
性味寒、甘、部分竹笋味微苦。功用化痰下气,清热除烦。
竹笋为禾本科竹亚科植物苦竹、淡竹、毛竹等的嫩苗,又称竹萌、竹芽。据分析,生笋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成分。
[2]竹笋的图片(20张)竹笋不但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竹笋味甘、部分微苦,性寒,能化痰下气,清热除烦,通利二便。
《名医别录》言其“主消渴,利水道,益气,可久食”;《本草纲目拾遗》说它“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尤独善于清化热痰。[3]竹笋是我国传统佳肴,味香质脆,食用和栽培历史极为悠久。
《诗经》中就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诗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笋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历史。竹与笋竹笋十天之内为笋,嫩而能食,而十天之后则成竹了。
各种竹笋中,苦笋的味道也特别苦,也有的不中吃。2分类与特点甜竹笋性味味甘,性寒,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消渴,利尿,益气,可经常食。还利膈下气,清热消痰,爽胃口。
苦竹笋性味味苦、甘,性寒。功效主治主治失眼,去面目及舌上热黄,消渴,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充沛,抗衰老,解酒毒,除热气,使人健康。
理心烦闷,益气力,利尿,下气化痰。理风热脚气,治出汗后伤风失音。
将干的苦伯笋烧研后加盐,可擦牙疳。淡竹笋性味味甘,性寒。
功效主治主治化痰,除狂热壮热,头痛头风,及妊女头晕,颠仆惊悸,瘟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冬笋性味味甘,性寒。
功效主治可解毒,治小儿痘疹不出。青笋性味味甘。
功效主治可以治愈慢性肺病、吐血和出血。还可治五痔及妊娠反应。
3产地竹笋我国优良的笋主要竹种有长江中下游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 Maze、产于江西、安徽南部、浙江等地区)、早竹(P. Praecox C. D. Chu et C. S. Chao)以及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地的麻竹(Sinocalamus latiflorus McClure)和绿竹(S. oldhami McClure)等。毛竹、早竹等散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较深,竹鞭和笋芽借土层保护,冬季不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春季。
麻竹、绿竹等丛生型竹种的地下茎入土浅,笋芽常露出土面,冬季易受冻害,出笋期主要在夏秋季。竹原产热带、亚热带,喜温怕冷,主要分布在年降雨量1000~2000mm的地区。
毛竹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年平均16~17℃,夏季平均在30℃以下,冬季平均在4℃左右。麻竹和绿竹要求年平均温度18~20℃,1月份平均温度在10℃以上。
故在我国南方竹林茂盛,而秦岭-淮河以北竹林稀少。竹需要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和通气性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以4. 5~7为宜。
4营养价值概述竹笋竹笋,在我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在营养上,过去有不少人认为,竹笋味道虽然鲜美,但是没有什么营养,有的甚至认为“吃一餐笋要刮三天油”。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
其实,竹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每100g鲜竹笋含干物质9. 79g、蛋白质3. 28g、碳水化合物4. 47g、纤维素0. 9g、脂肪0. 13g、钙22mg、磷56mg、铁0. 1mg,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竹笋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为优良的保健蔬菜。
中医认为竹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
竹笋制作(17张)竹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竹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竹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
3.笋江桥的历史传说故事又名“通济桥”,俗称“浮桥”,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新门外“石笋”附近的笋江上。
宋皇祐初(1049年)“造舟为梁”,名“履坦”,俗呼“浮桥”;
元丰七年(1084年)改名“通济”;
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僧人文会倡建石桥,因在古迹石笋附近的笋江上,故称“笋江桥”。
桥长235米,桥面宽5.7米,桥板长14米,宽1米,厚1米。有船形桥墩15座,桥板上有扶栏,桥南北墩上各立石塔4座,桥头石将军尚存,历代均有重修。现存清嘉庆、光绪的《重修大浮桥碑》2方。1962年在原桥上架高3米多,以钢筋水泥铺设桥面,原石桥桥墩基本保留原状。
4.竹笋鹅的历史由来,有没有赞美的诗句竹笋鹅的历史由来,有没有赞美的诗句?
舟前小鹅儿
唐杜甫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
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鹅儿
唐李郢
腊后闲行村舍边,黄鹅清水真可怜。
何穷散乱随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
无事群鸣遮水际,争来引颈逼人前。
风吹楚泽蒹葭暮,看下寒溪逐去船。
道州北池放鹅
唐吕温
我非好鹅癖,尔乏鸣雁姿。安得免沸鼎,澹然游清池。
见生不忍食,深情固在斯。能自远飞去,无念稻粱为。
鹅赠鹤
唐白居易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5.竹笋有几种一,竹笋,在中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
竹笋是中国传统佳肴,味香质脆,食用和栽培历史极为悠久。《诗经》中就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诗句,表明了人民食用竹笋有2500年以至3000年的历史。
二,品种分类甜竹笋性味味甘,性寒,无毒。功效主治主治消渴,利尿,益气,可经常食。
还利膈下气,清热消痰,爽胃口。苦竹笋性味味苦、甘,性寒。
功效主治主治失眼,去面目及舌上热黄,消渴,聪耳明目、轻身,使人肌肤润泽,精力充沛,抗衰老,解酒毒,除热气,使人健康。理心烦闷,益气力,利尿,下气化痰。
理风热脚气,治出汗后伤风失音。将干的苦伯笋烧研后加盐,可擦牙疳。
淡竹笋性味味甘,性寒。功效主治主治化痰,除狂热壮热,头痛头风,及妊女头晕,颠仆惊悸,瘟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
冬笋性味味甘,性寒。功效主治可解毒,治小儿痘疹不出。
青笋性味味甘。功效主治可以治愈慢性肺病、吐血和出血。
还可治五痔及妊娠反应。三,地理分布中国优良的竹笋主要有长江中下游的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 Maze、产于江西、安徽南部、浙江等地区)、早竹(P. Praecox C. D. Chu et C. S. Chao)以及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地的麻竹(Sinocalamus latiflorus McClure)和绿竹(S. oldhami McClure)等。
6.竹笋的介绍不少于五十字竹笋,在中国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是中国传统佳肴,味香质脆,食用和栽培历史极为悠久。《诗经》中就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诗句。
“竹笋”亦作“ 笋 ”。竹的芽、嫩茎。《南齐书·刘怀珍传》:“ 灵哲 所生母尝病, 灵哲 躬自祈祷,梦见黄衣老公曰:‘可取南山竹笋食之,疾立可愈。’” 唐杜甫《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诗:“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竹笋》﹝集解﹞引 苏颂 曰:“竹笋诸家惟以苦竹笋为最贵。”
笋为禾本科植物毛竹Phyllostachy pubescens的嫩苗。别名为竹萌、竹芽、春笋、冬笋、生笋等。
竹笋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成分 。
食用价值:
1. 开胃健脾
2. 宽胸利膈、通肠排便
3. 开膈消痰
4. 增强机体免疫力
食用方式:
竹笋适用于炒、烧、拌、炝,也可做配料或馅。
竹笋一年四季皆有,春笋、冬笋味道最佳。烹调时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均鲜嫩清香。食用前应先用开水焯过,以去除笋中的草酸。
竹笋既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成干制品或罐头。
近笋尖部的地方宜顺切,下部宜横切,这样烹制时不但易熟烂,而且更易入味。
鲜笋存放时不要剥壳,否则会失去清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