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死后没有归葬眉山,而是埋葬于河南郏县。一千多年来,苏公为何葬在河南成了后人们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热爱河南家乡的朋友说,这里风景秀美,苏先生也曾形容这里?形胜类其乡?。苏辙书写的《东坡先生墓志铭》中也有?即死,葬我嵩山下?的句子。于是,大家推出了这里的山水为一代文学宗师所倾倒的观点。类似的论文很多,你抄我,我抄你,观点雷同。更有人以此类推,说先生不仅?贪恋圣世?,还喜欢郏县的风土,向往?皇天后土?,从而认定,东坡先生嘱葬嵩阳小峨眉乃历史的必然。
四川三苏祠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把苏辙先生的《东坡先生墓志铭》认认真真地读了好多遍。不是想从中找出他把哥哥埋在这里的原因,而是细细揣摩他对哥哥的骨肉亲情。很多字句读不下去,我想他肯定是边哭边写。哥哥是个性情中人,有什么事总喜欢给弟弟讲,所以临终,坡公依旧大大咧咧,想着有弟弟呢。?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听这话,感觉小事一桩,你办就行了,我把我就交给你了啊。?葬地,弟请一面果决?。在有关埋在那里的问题上,坡公也相当干脆。这个字里行间有两层意思,一是否定有人说的郏县这是个好地方,我要终老在这里的想法;二是,埋在哪里你定就行了,我只要和你在一起。兄弟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溢于言表。所以苏辙先生在墓志铭中有这样的字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皆迁于南,而不同归。天实为之,莫知我哀。?一字一泪,让人动容。
河南郏县苏东坡墓
从坡公去世到入土为安,墓址的选择,经历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这期间,苏辙作为哥哥的代言人,苏家在河南年纪最大,也最有权威的人。他又怎能忘记父亲老泉去世,兄弟二人送父亲和坡公发妻王弗棺木回四川安葬的风光。皇帝命令官船直送峨眉山下,朝廷赐予银绢,达官贵人各置厚赙。乡亲目睹盛大的场面,人人侧目,笑脸相迎,这不正是古人推崇的衣锦还乡吗?对于兄弟二人和家人来说这是一种无上的荣光。曾经,他们也渴望自己再风光无限地回到这里,回到父母身旁。可是,年近古稀,年迈的苏辙内心伤痕累累,他和哥哥在官场的斗争中屡屡成为罪人,如何去面对乡亲父老别样的目光?皇帝的处罚诏令传遍四方,如今回去,岂不自讨没趣。?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的苏辙在《再祭亡兄端明文》中这样说,?先茔在西,老泉之山,归骨其旁,自昔有言,势不克从,夫其不怀??唉,势不克从,不得已呀。这应该是苏辙安葬哥哥于河南郏县最主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