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周汝昌-题金陵十二钗烟花诗的第十二首《可卿春困》
注解:画面上秦可卿懒洋洋地倚坐在椅子里,披肩滑落下来,无力整理。可卿的眼睑下弯,目光无神,一手支额,像是在做梦,又像在遐想。一只猫蜷伏在其膝上也眯起了眼。秦可卿揽猫的姿态把那种倦怠与空虚表现得淋漓尽致。
扩展资料:
周汝昌-题金陵十二钗烟花诗,总***12首:
1、《黛玉葬花 》千芳名窟早含辛,刻意伤春是惜春。 香土一坯愁万种,落红全似葬花人。?
画面表现了人物活动的自然性——林黛玉纤手扶锄小憩,臻首微侧的瞬间。画面上的林黛玉秀逸潇洒,一身素衣,飘动的衣裙,弱柳扶风,清丽淡然,完全表现出了林黛玉不属人间的幽雅气质。画面正是她紧蹙蛾眉,含情丽眸透露出其内心“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的感叹,充溢着对生活的渴望与祈求。
2、《宝钗扑蝶 》苍苔不惜凤鞋潮,轻步芳茵彩扇劳。 扑去用眸还用耳,那知蝶翅稳花梢。?
薛宝钗形象稳重端庄,但不失青春少女的天真,表情丰富,姿态优美,让读者联想起书中描述。那对绿玉色的大蝴蝶就要飞过河,此时宝钗听到了小红和坠儿在房中正说私情话儿,她们怕窗外有人,开窗查看之时,窗外的宝钗立刻意识到其利害关系。画面表现的正是那开窗瞬间薛宝钗的表情。
3、《元春省亲》 特地平安醮为谁?朱榴照眼巧题词。 隔帘启奏声犹在,路远山高语费思。 ?
元春蒙赐天恩,满身富贵回到荣国府,她踏进大门,家的温暖让她哽咽,手拭泪的瞬间发出了皇宫原是“不得见人的去处”的感慨。刚松开了拉着贾母和王夫人的手朝凤辇走去,回眸的那瞬间表情,不正是一幅形象的速写作品吗?
4、《探春结社 》扫花专待棹云来,结社良图此日开。 多感彩笺传翠墨,些山滴水见深怀。 ?
大观园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非探春莫属。这朵带刺的玫瑰正默念手中花笺上“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之诗句。她这沉思默念的瞬间显现出她“才自清明志自高”的气质、心胸和志向。
5、《湘云拾麟》 清虚观里出奇珍,偶落花间待此人。 他日双麟重会处,芳心默默岂无因??
画面不惜笔墨地表现了史湘云的可爱,看她飞动的衣裙,显得风姿洒脱、活泼俏丽。画面表现的是她将在蔷薇架下捡到的一只金麒麟与自己佩戴的那只金麒麟对比的瞬间,把湘云无拘无束、襟怀坦荡的性格描绘得出神入化,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6、《妙玉奉茶》 栊翠怡红好作邻,梅枝擎雪忆前春。 香销茶尽庵门静,便是旁观冷眼人。
画面为妙玉神情正色,双手擎一绿玉斗为宝玉奉茶至门槛外时的情景。这只绿玉斗为妙玉平时饮茶所用。她这一瞬间的神情微妙而鲜明地述说着其深深掩埋在青灯、古佛、蒲团、经卷的现实生活中的七情六欲。?
7、《迎春诵经》 虎狼阶下肆嗔呵,园内风云日夕多。 太上一篇勤诵习,累金冠凤付谁何? ?
画面上迎春倚榻叠腿,眉眼下视,平心静气,在读着《太上感应篇》,这正是她沉浸于书的传神瞬间,不由得让人回味起这位美少女自律自己的“只是读书,不闻之状,何必和别人结怨结仇呢”之语句。
8、《惜春描园 》最小娇龄六法能,方园金碧写新缯。 楼台易起人难画,粉稿流传料未曾。?
惜春是一位热爱丹青的女孩,是荣国府的画家。她那手执笔管,梳理笔锋的瞬间,表现了她对将问世的画作己成竹在胸的神态。人物形象头上对称的发髻,两鬓的红花也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惜春的年龄。
9、《李纨课子》 领社监吟有夙才,休从一德认宫裁。 课儿忍诵髯苏轼,嫠妇孤舟韵最哀。?
画面上李纨温情脉脉,弯着腰,扶着儿子的背,慈爱之情溢于言表,而年幼的贾兰也懂得母亲的甘苦,正恭恭敬敬地听着,两条腿都站得笔直。正是这个瞬间,表露出了一颗真诚无私的母亲的心。
10、《凤姐设局》 会芳园侧石嶙峋,转出惊鸿语意勤。 午夜篝灯人影乱,相思犹对镜光匀。 ?
凤姐即王熙凤,其性格丰富,图片选取她“设局”这一题材为主图,表现的正是凤姐扭回头来看着后面瞄着她的贾瑞的瞬间——一双美丽丹凤眼露出杀机,白皙俊俏的脸上露出一种凶相,鼻子“哼”了一声,心中正念着:“几时叫他死在我的手里,他才知道我的手段!”突出表现了她千分自恃又万分狠毒的性格特点。
11、《巧姐纺织》 一碗寒灯耿壁光,农村姑女夜深忙。 朱门昨日逃生死,还为朱门织嫁裳。
巧姐是贾琏与王熙凤的独生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巧姐从小生活优裕,是豪门千金,她通书达理,聪明伶俐。但在贾府落败、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堂兄贾芸趁贾琏外出之机,把她卖与藩王做使女。
在这危难之时,曾受过王熙凤微薄接济的刘姥姥以德报恩,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富户。“巧姐纺织”描绘了巧姐在农村过上自食其力的安定生活后纺织的情景。
12、《可卿春困》 缘窗好女出寒家,一落朱门事事差。 抱得狸奴无俚甚,俊材唯有凤知嗟。?
画面上秦可卿懒洋洋地倚坐在椅子里,披肩滑落下来,无力整理。可卿的眼睑下弯,目光无神,一手支额,像是在做梦,又像在遐想。一只猫蜷伏在其膝上也眯起了眼。秦可卿揽猫的姿态把那种倦怠与空虚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