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
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
2、词
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3、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扩展资料:
诗、词、曲的句法特点及联系:
一、在句法及修辞上。
1、诗:四句或八句(排律10 句以上,古风多双数句),每句字数相同,措辞严谨;
2、词:各诗句长短不一,语言较典雅;
3、曲:各诗句长短不一,语言较通俗。
二、在艺术手法中,赋、比、兴,都是诗、词、曲最基本的运用手法。
1、赋:既赋陈、铺陈、排比,就是将一连串内容紧密相关的事物景观、人物形态、主观行为等, 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法或写作章法。
2、比:即比喻,是为了让描述的对象更加生动具体和特征显明, 便于读者联想和想象。
3、兴:即以物寓志,以景寄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观古人诗词,兴起者运用较为普通,兴结者不多见,而兴起兴结者,在一首诗中,尤为少见。
三、诗词曲的不同体式, 就如人们不同的服饰, 以适应不同季节和审美的需要。
今人对于诗词曲的好恶及应用文风,乃属个人偏爱。其实,三者之间不同的特色体现在题材、意境、风格、手法、形式等诸方面。
百度百科——诗 (文学体裁)
百度百科——词(文学体裁)
百度百科——曲(字形字义)
百度百科——元曲 (文艺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