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陶渊明《归田园居》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归田园居》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归田园居》***五首,作于辞彭泽令归隐田园的次年(406)。是年,隐渊明四十二岁。陶二十九岁初仕,始终不得志,几仕几隐,自从彭泽弃官归隐,便再未出仕。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归田后的欢悦心情,描绘了和平怡静的农村景物,表现了诗人摆脱官场羁绊后的闲情逸趣,从侧面批判了现实的污浊和黑暗。是诗人对自由欢乐生活的热烈追求。全诗分为两层。第一层(“少无适俗韵”——“池鱼思故渊):先叙归隐原因,以及自己的禀性与世俗不相适应。开头两句明志,表现了诗人对世俗之鄙视,不能与习俗同流合污,要与大自然相爱。诗人孤傲性格跃然纸上。“适俗韵”指适应世俗的性格。“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是诗人对参与官场生活的悔悟,官场生活与他的本性相违,竟蹉跎了他多少美好的时光!诗人自小生长在庐山、彭蠡湖(即今鄱阳湖),优美的环境陶染了他“性本爱丘山”的气质。污浊的现实使他愤愤不平,这都加深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因此,他十分悔恨没及早下决心归隐。他把尘世视为“罗网”,认为自己出仕是误落“尘网”,在其中挣扎了那么久而不知觉悟。“一去三十年”,可以理解为是“十三年”的误写。因为作者自太元十八年(393)初仕为江州祭酒,到彭泽弃官,***十二年。诗作于次年,正好十三年。但理解为“三十年”似更妥。出仕十余年,而夸言三十,极言其久,更觉出作者的悔恨心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园。”两句,诗人以笼中之鸟怀恋往日林中的自由,以池中鱼思念过去江河的自由自在作比,则进一步表现出作者的悔恨和对归隐之向往。这六句诗,两句一层,追述往昔,悔恨出仕,向往归隐,既交代清楚了归隐的原因,也为下一层叙述乡村生活的愉快作了垫铺,上下对照,出仕的苦闷与归田的愉快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第二层(“开荒南野际”到末尾):写恬静幽美的田园风光以及归田后的愉快心情。“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应该是先归田园后开荒,句子颠倒乃是为了押韵。这是介绍他自己动手种粮种菜,以劳动为乐。“守拙”与“适俗”相对照,反映了诗人对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极度厌倦,决心守正不阿,躬耕自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这是一幅疏淡清新之图画。屋子周围有十几亩田地,田地中央有一个院子。绿野一片,绿野之中是黄顶褐墙的草屋,多么美丽的田园景色。作者不加点染,平淡写出,明白如话,却让人感到作者心中说不出的愉快。然后由无及近,描写院落景象:“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屋后绿树成荫,堂前桃李满桌;以时鲜果品佐酒,令绿树生风纳凉,好一派悠然自得模样。然后再由近及远,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暧暧远人村,依依圩里烟。”远处,三三两两人家在暮色中依稀可见,清清淡淡炊烟在村落里袅袅升起。暧暧人村,依依圩烟这正是诗人喝酒微醉的绝妙写照。山村远离别的村落,若有若无,看不分明,轻烟袅袅,好一幅淡墨山村画。诗人恍若置身仙境,只是深巷犬吠,树巅鸡鸣才让他感到依然人间。“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两句反衬出山村的动静。这种飘逸闲适的味道多么微妙。直接写则拙,间接去写则巧;直接写未必奏效,间接写则恰到好处。诗人自由自在的精神正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显露出来的。然后,作者又由远及近,描写庭院的整洁,居室的清静:“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诗人六庭没有尘杂俗事,在闲静的居室中,过得悠闲自得。与两句联系起来看:前两句写动,这两句写静,活画出一幅纯朴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村居图。最后两句,“欠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诗人出自肺腑欢呼,终于脱出樊笼之束缚,象小鸟一样,重返山林,获得自由,与官府生活告别。这结句是点睛之笔,与开头呼应,集中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全诗基本上是依实而写,层次分明,第一层和第二层是对比关系;同时第一层充满理趣,第二层充满情趣。在手法上,写田园景物,由远而近,由近而内;最后两句,照应极强,以“久”扣“三十年”,以“樊笼”扣“尘网”,以“复得”应“误落”,以“自然”应“丘山”,尽情地抒发了重返自然的快慰心情。全诗以抒情为基调,兼有农村景物的描绘,且以“羁鸟”、“池鱼”自喻,充分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由淳朴的乡村生活、蔑视丑恶的官场生活的情怀。情景交融,语言朴实无华,对仗亦十分自然,读者不仅能从诗中看到乡村的田园、房舍、榆柳、桃李、闻到狗吠和鸡啼,而且能看到一位洒脱诗人对着这宁静的田园景物,在吟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