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守边兵士在归途中赋的诗。
旧说是文王时遣送守边兵士出征的乐歌,但从诗的语言艺术和风格来看,很像《国风》中的民歌,不像周初的作品。《汉书·匈奴传》记载周懿王时戎狄交侵,暴虐中国,诗人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可见诗作于周懿王时(约在公元前934年以后)。末章以柳代春,以雪代东,借景表情,感时伤事,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参考资料:
《诗经》程俊英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4年6月第一版《采薇》是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有关《采薇》这一首诗的背景,历来众说纷纭。据毛序为:“《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其实,真正的经典,无一例外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它曾经如此真切细微地属于一个人,但又如此博大深厚地属于每一个人。所以,纵然这首诗背后的那一场战争的烽烟早已在历史里淡去,而这首由戍边战士唱出来的苍凉的歌谣却依然能被每一个人编织进自己的生命里,让人们在这条民歌的河流里看见时间,也看到自己的身影。所以面对《采薇》,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不如感受生命。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view_16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