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苏东坡咏竹的诗句

苏东坡咏竹的诗句

竹,以其虚心,坚韧,挺拔、四季常青,被视为君子的象征,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今择其精者,集录如下。

《诗经·国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这首诗用竹起兴,赞颂品行高洁的君子,读来朗朗上口。从此绿竹就经常用来比喻君子,既能展现其挺拔俊朗的风姿,又能显露其虚心坚韧的品格。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的诗一向被赞颂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诗也仿佛一幅画一般,竹林幽深,明月如水,令人沉醉。|

《洗然弟竹亭》

唐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具怀鸿鹄志,苦有鸟鸟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诗人与兄弟友爱和睦,***同饮酒作诗,颇有魏晋贤士之风。自古文人聚会都爱选在竹林之中,大抵在优美的环境中诗兴可以大发吧。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喜欢诗里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仿佛听到了竹露滴落的声音,清心悦耳。这首诗将写景与思人巧妙融为一体,景美情深,意境自然。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这是杜甫赴好友严武家宴饮时同题之作,从视觉、嗅觉多个角度写竹,一幅清雅高洁的画卷徐徐展开,令人神清气爽。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用听到竹子折断的声音写夜雪之大,角度新奇,千古传唱。

《初食笋呈座中》

唐李商隐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贵如金。

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以嫩笋喻凌云之志。

《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解释一下最后一句:扬州鹤——有一则故事说:四人谈论平生最快意之事,一人希望多财,一人说宁愿骑鹤作神仙,另一人希望作扬州太守。最后一人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意思是三者得兼。这未免太狂妄了。东坡此句意思也是说:若对着竹子还大嚼猪肉,岂不是太狂妄了?世间哪有扬州太守与骑鹤化仙两者得兼之事?高雅与庸俗总是难以兼得的。而“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句则充分显露了苏东坡对竹子的喜爱,流传至今。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是初中就要求背诵的千古名篇,苏轼的旷达洒脱在其中体现得淋漓极致。世上本就不缺乏美景,只是缺乏静心欣赏美景的人罢了。

《绝句》

元王庭筠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此诗意境极美,竹影、诗句、梅花、明月,渲染出朦胧凄美的氛围,作者的满腔愁绪也就自在其中了。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扬州八怪中名气最大,可谓至爱竹者,一生只画竹兰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这首诗是写竹诗中颇负盛名的一首,写出了竹子坚忍不拔的品格,也暗喻诗人自己的铮铮傲骨。

《新竹》

清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意思,也蕴含着后人不能忘记前辈提点的道理,短短四句,以竹喻理,意蕴丰富。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首诗是郑板桥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称年伯。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忧心天下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