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纳兰性德的边塞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词其实是很好看出来的。首先,“山”“水”“风”“雪”这四句说明了词人在赶路,而且路途艰辛。夜深千帐灯,写夜晚的时候有很多帐篷撑起,灯火通明,这正是行军路上会有的景象。(否则也不会说千帐的,虽说是虚词,但是也是说明帐篷多,在古代,除了打仗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了)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是说外面声音聒噪,自己有着想念家乡的心,但是却梦不到家乡,家乡是没有这样的声音的。诗词一般写到思乡的都说明诗人客居他乡,因此,边塞诗就列入了你的考虑范围。而有一句很明显的就是“身向榆关那畔行”如果你完全不了解背景,那么从“关”字应该可以猜到是军旅诗,像山海关,居庸关,这些都是边塞关卡。
2.清朝的纳兰性德写的长相思是不是边塞诗首先,这是一首词,然后,这首词写得是边塞生活,抒发思乡之情,但好像一般不说边塞词,从题材上来说它确实是。
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年,三潘之乱平定。翌年三月,玄烨出山海关至盛京告祭祖陵,纳兰性德扈从。词人由京城(北京)赴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出关时冰雪未销,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改词抒写词人羁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雄。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
3.写的论文是纳兰性德的边塞词,我想知道纳兰性德有几本词集,我如果代表作品: 《侧帽集》,《饮水集》,《渌水亭杂识》 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342首,编辑一处,名为《纳兰词》。
最出名的边塞诗应该是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安意如有一本书叫当时只道是寻常 是赏析纳兰性德的词的 但是好像边塞诗挺少
4.饮水词中纳兰性德所有边塞词的数目和词名字我数了一下 北京出版社96年出版的张秉戍著《纳兰词笺注》和中国书店08年出版叶嘉莹主编,张秉戍笺注《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的“塞上篇”都是57首,分别是:
(只做参考,毕竟两本书的主编是一人,建议再去查查别的数目,确认一下啦O(∩_∩)O~)
临江仙 两首(六曲阑干三夜雨)
又(独客单衾谁念我)
百字令 一首(无情野火)
浣溪沙 八首(欲寄愁心朔雁边)
又(身向云山那畔行)
又(杨柳千条送马蹄)
又(燕垒空梁画壁寒)
又(已惯天涯莫浪愁)
又(败叶填溪水已冰)
又(万里阴山万里沙)
又(桦屋鱼衣柳作城)
相见欢 一首(微云一抹遥峰)
南歌子 一首(古戍饥乌集)
忆秦娥 一首(山重叠)
浪涛是 两首(蜃阙半模糊)
又(野宿近荒城)
好事近 一首(马首望青山)
虞美人 一首(峰高独石当头起)
采桑子 三首(严霜拥絮频惊起)
又(深秋绝塞谁相忆)
又(巂周声里严关峙)
南楼令 一首(古木向人秋)
点绛唇 一首(五夜光寒)
蝶恋花 一首(今古河山无定据)
长相思 一首(山一程)
如梦令 一首(万帐穹庐人醉)
菩萨蛮 八首(朔风吹散三更雪)
又(问君何事轻别离)
又(玉绳斜转疑清晓)
又(荒鸡再咽天难晓)
又(榛荆满眼山城路)
又(黄云紫塞三千里)
又(飘蓬只逐惊飙转)
又(白日惊飙冬已半)
一络索 两首(过尽遥山如画)
又(野火拂云微绿)
月上海棠 一首(原头野火烧残碣)
清平乐 六首(塞鸿去矣)
又(烟轻雨小)
又(参横月落)
又(角声哀咽)
又(麝烟深漾)
又(泠泠彻夜)
台城路 一首(白狼河北秋偏早)
沁园春 一首(试望阴山)
南乡子 两首(何处淬吴钩)
又(灯影伴鸣梭)
于中好 四首(雁帖寒云次第飞)
又(别绪如丝梦不成)
又(冷露无声夜欲阑)
又(谁道阴山行路难)
卜算子 一首(塞草晚才青)
青玉案 一首(东风卷地飘榆荚)
满庭芳 一首(堠雪翻鸦)
满江红 两首(代北燕南)
又(为问封姨)
生查子 一首(短焰剔残花)
另外,谁说纳兰词里塞上篇最多的?据我所知一***三百五十九首,其中包括爱情、友情、塞上、江南、咏物、咏史和杂感。
爱情词差不多占三分之一,你是把“江南”和“塞上”并在一起了吗? 那也不至于呀。
5.纳兰性德的边塞诗有哪些特点纳兰性德的边塞诗词有八十余首,约占他诗词总数的十分之一。
他的边塞诗词,在思想内容和诗词风格方面,给人留下与前人边塞诗词迥然不同的感受。纳兰性德曾奉使塞外,被诗友们赞为“功高过贰师”。
他在“奉使塞外,有所宣抚”的过程中,创作边塞诗词五十余首,占其边塞诗词总数的近三分之二。在他的纪行诗中,描绘了塞外风光,抒发了对祖国的 热爱之情,可贵的是不仅只字未见伤害边疆少数民族尊严和感情的文字,也没有类似情绪的流露?这与古人的边塞诗,与同时代一些著名诗人、词家有关边塞的作品相比,都高出一筹。
纳兰性德在边塞诗词中不仅抒发了吊古情、忧时情、民族情、士卒情,也抒发了思乡情、爱情、爱国情等。这些情如秋一般成熟深沉,既有秋风般的狂欢,又有秋叶般的殷红;既有天高云淡般的襟怀,又有水清鱼现般的境界。
他的诗词作品,就是他自己人格的结晶。
6.纳兰性德的边塞诗有什么思想高度在纳兰性德的边塞诗词中,雄浑苍莽的边塞风光和历史陈迹,往往使他触景生情,诱发了他对民族关系的一些思考和遐想。
例如,关于长城,人们向来认为,它对北方少数民族统治集团南侵中原起到了阻止作用。但纳兰几次出塞,数见长城残垣,还有山海关、姜女庙,他不禁发出了 “山海几经翻覆,女墙斜矗。
看来费尽祖龙心,毕竟为、谁家筑”的感慨秦汉以来,有多少北方民族和中原汉族统治者越过长城,在长城内外叱唾风云。长城阻止了他们的交往吗?没有。
那么,长城阻断了各族人民的交往吗?既不能,也没有。所以纳兰性德说,像“祖龙”——秦始皇式的一些统治者,想设置一些如长城之类的障碍,阻挡各族人民的交往,是枉费心机。
纳兰在另一首奉使塞外所作的词中,甚至说:“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这里告诉人们,中华大好河山,不属一家一姓、一朝一帝,所以在各民族的统治阶级多少次争夺江山的军乐声中,各族人民仍然频来频往,不受时空的阻隔。
纳兰性德是清王朝统治阶级的成员,而且是贵族,受这种社会地位和历史的局限,他当然还不可能明确提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思想和主张。 但是,他在表述自己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认识和思想感情的边塞诗词中,一扫以往边塞诗中歧视、侮辱边疆少数民族,夸耀征战、杀戮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武功”的思想和陋习,进而通过长城“毕竟为谁家筑”的发问,以及“今古河山无定据”的论断,抒发他对民族往来的见解,诅咒了设置人为障碍、隔绝民族交往的行为,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