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古人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似乎总是文质彬彬、君子端方,显得含蓄而不动声色。然而人非草木,总会有一些难以抑制的情绪出现,如何不带脏字而文雅地表露自己的不满,就成了古人必修的一门文字功课。
「蛇(yí)蛇硕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此句出自《诗经·小雅·巧言》,意思就是“夸夸其谈说得天花乱坠,向君王进献一些巧舌如簧的谗言,实在是厚颜无耻”。从“颜之厚矣”可以看出,古代很早就已经用“厚脸皮”来骂人了,这首诗主要是抨击那些为了权势富贵,故意向周幽王进谗言的卑鄙小人。
这首诗最后还有一句“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也很有力量,翻译过来就是“你的诡计如此之多,你的同伙还剩几个?”《毛诗序》曰:“大夫伤于馋,故作是诗也。”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出自《诗经·鄘风·相鼠》,为讽刺“无仪”之人而作,被视为是《诗经》中仅有的骂人最直接的一首,《诗志》说它“痛呵之词,几于裂眦”。意思就是老鼠都有皮,人却没有威仪(礼仪),做人如果没有威仪(礼仪),不如早早去死好了。
这一句的后面还接着斥责了“无止”和“无礼”的人,中心思想都是“胡不遄死”,在古代可以说是非常狠绝的骂人话之一。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这一句是北宋诗人曾巩所写的《咏柳》诗中的名句,下一句为“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此诗看似是在描写风中飞舞的柳枝,实际上是在讽喻那些狗仗人势、狐假虎威的小人,后一句更是讽刺这些猖狂之人虽然此时得志,但总有一天会被清霜打落枝叶、枯萎飘零。
这句诗的妙处就在于它生动的比喻,含蓄又一语中的,深谙讽喻之道的精髓。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此句出自《述国亡诗》,作者是五代女诗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费氏,全诗为“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这首诗以女性视角描写了后蜀降宋的事实,直接地斥责了蜀国君主的无能以及群臣的懦弱,这在当时是很难能可贵的。
薛雪在《一瓢诗话》中盛赞道:“当令普天下须眉一时俯首。”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此句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这首诗是为初唐四杰而写,他们的诗在当时并不为守旧文人群体所接受,常被人讥讽过于轻薄,于是杜甫就写下这首诗为他们正名,意为“你们这些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微不足道,百年后就会身名俱灭,而你们嘲笑的四杰却有如江河,万古流芳”。
现在这句诗也常被用来讥讽那些肆意攻讦他人的小人,特别是自己没什么成就,却对有所建树或者有所创新的人评头论足的人。事实证明杜甫是对的,真正有作为的人不会畏惧他人的诽谤和中伤,因为时间会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