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赠别诗与怀人诗中的人
一般的诗歌中只有一个人物形象,而赠别诗往往有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要走的人,一个是送行的人。所以在读诗的过程中要明确谁是要走的人,谁是送行的人;两个人分别是干什么的,走的人为什么要走,各自的际遇如何;两个人的关系是朋友、亲属,还是恋人等;诗中的主语常常被省略,要结合语境补出主语,是你,是我,还是我们。怀人诗一般是作者怀念朋友或家人。
二、赠别诗与怀人诗中的虚与实
古人赠别诗怀人诗常常写到眼前景,还要写到别后景、想象景,这就是虚实相生或者虚实结合。
三、赠别诗的感情
赠别诗的***性是表达尚未离开时的恋恋不舍或者美好祝愿,离开后的思念、孤独寂寞,但每一首诗又具有个性,需要准确把握。怀人诗抒发的是对友人家人的思念和关怀。
例一、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人物关系:恋人
词中的“你”“我”:词中的“我”科考落榜,是要走的人,“你”是送行的,是“我”在京城的恋人。“你”为“我”摆酒饯别。
虚实: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实),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虚)。
感情:与恋人惜别时依依不舍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补出主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我)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你)执(我)手相看泪眼,(你)竟无语凝噎。(我)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我)此去经年,(你)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你)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例二、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学科网>
语文资讯 >
教学天地 >
教学随笔 >
赠别诗及怀人诗的人物关系、虚实、感情
赠别诗及怀人诗的人物关系、虚实、感情
2014-09-27 分类: 教学随笔 作者:zhangwei19910302 阅读:1628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人物关系及背景:作者与参加科考的学生。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题显示出作者给送别的人范廓之所做,有资料说范廓之是辛弃疾的学生,廓之要去参加秋试,辛弃疾写下此词表达对他的良好祝愿。
虚实: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
上阕,“白苎新袍入嫩凉”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点明当时自然环境是天气微凉,廓之衣着白苎新袍;下来虚写,想象廓之考试情境:“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
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佩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虚实相生。
补出主语:
(你)白苎新袍入嫩凉。(你)春蚕食叶响回廊。(你)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你)鹏北海,凤朝阳。(你)又携书剑路茫茫。(你)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例三、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人物关系及背景:
此诗是作者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所抒发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虚实:
第三联写景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是实写,“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是虚写。一抑一扬,蕴愁其中:由于桂岭洞庭,一南一北,山川阻隔,以后兄弟相见恐怕就非常不易了。
补出主语:
(我)零落残魂倍黯然,(我和你)双垂别泪越江边。
(我)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我)桂岭瘴来云似墨,(你)洞庭春尽水如天。
(我)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例四、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人物关系及背景:
《月夜》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望月思家的有感之作。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全诗构想新奇,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虚实:
诗人自己望月思念亲人,却说妻子望月独自思念自己,小儿女不懂得思念自己。“香雾”一联,刻画妻子望月时间之长,愈见盼夫早归情深。结尾想象会面团聚情景,相对无语,月照两人直到泪痕干。全诗都从对方写来,皆为设想之词,全用虚笔,构思巧妙,如有神助,令人叹为观止。己方为实,对方为虚,虚实结合,情感真挚细腻,手法高妙自然。
补出主语:
(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你)遥怜小儿女,(他们)末解忆长安。
(你)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我们)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例五、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人物关系及背景:
这首诗是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二人十分投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之后他们一起到宋州,在单父(今山东单县南)以北的汶水上,和诗人高适相逢。后来又一起到大梁城。分手后李白赶往江东,杜甫奔赴长安。到达长安后,杜甫写了好几首怀念李白的诗,表示对朋友的文学才华的赞赏和思念。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虚实: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句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是实写;“江东”句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是虚写。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补出人称:
(你)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你)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我)渭北春天树,(你)江东日暮云。
(我们)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例六、
望驿台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背景及人物关系
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写下《使东川》一组绝句。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此诗是白居易为元稹的和诗,颇有戏谑意味,写元稹与他的妻子互相思念的情境。
虚实:
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靖安宅里当窗柳”是实写,“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读者从这诗句里,可以看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是虚写。春意阑珊,落红满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也可以把“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理解为互为虚实。
补出主语:
(你)靖安宅里当窗柳,(我)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