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语文《太空一日》课件三篇

语文《太空一日》课件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快速筛选、区分、提取的能力,以及对重要信息进行确认提炼及重组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树立为祖国民族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1.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并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作者杨利伟、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国古代,人们时刻想着遨游太空,也因此产生了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2003年10月15日,中国人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实现载人航天飞行,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这次载人太空飞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许多人都羡慕航天员成功的那一刻的荣耀,却不知道航天员背后的惊险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22课《太空一日》。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自我,夯实基础

 1.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

 负荷(hè)载人(zài)屏息凝神(bng)无虞(yú)

 炽热(chì)弧度(hú)轮廓(kuò)俯瞰(kàn)

 模拟(mó)遨游(áo)稠密(chóu)烧灼(zhuó)

 千钧重负(jn)(fù)舷窗(xián)赫兹(hèz)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无虞:不用忧虑。

 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看,连呼吸都不敢呼吸一下。

 炽热:温度极高,极热;感情和情绪热烈。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味。

 惊心动魄:使人神魂震惊。

 四、课堂活动过程

 活动一:学会浏览,把握主要内容

 同学们,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易读好懂,浏览后即可把握主要内容,本文每个小节都有小标题,提示了本节的内容,可以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快速浏览全文,借助各部分的小标题,把握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点拨:

 “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点拨: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

 3.以“我感受到……”的句式,表达阅读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示例: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坚定的意志。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献身的精神。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祖国、对人民、对战友、对亲人的无限深情。

 我感受到英雄杨利伟对我国航天事业的热爱之情。

 我感受到祖国的富强与伟大。

 我感受到太空一日的紧张和惊险。

 活动二:理解意外情况,感受英雄形象

 1.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阅读课文找找看,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填写下面表格。

 意外情况心理活动或举动

 第一次意外***振叠加,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非常痛苦,以为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第二次意外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倒着飞很难受,容易诱发空间运动病。靠意志克服,眼睛闭着猛想,最终得以适应。

 第三次意外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第四次意外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第五次意外抛伞开伞时飞船晃动很大,折磨人。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

 2.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点拨: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21·世纪*教育网

 3.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的表现,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点拨:正是这种精神和勇气,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在杨利伟身上凸显出来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将是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有这种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勇气和决心。

 活动三:品析语句,体会严谨科学态度

 同学们,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点拨:

 (1)那种***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出处:

 (4)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

 (5)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

 (6)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对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

 (7)6时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球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的大气层。——准确地记录时间、高度,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版权所有:21教育

 总结: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的学习也应该是这样。

 活动四:赏析关键语句,理解表达的情感

 同学们,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航天事业、亲友的热爱,请大家结合课文赏析下面语句,体会下列语句蕴含的情感。原创作品

 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点拨:杨利伟熬过了艰难的26秒***振阶段,让人松了一口气,发射现场紧张的气氛得以缓解,因此才会有人“大声喊”,才有所有人的鼓掌欢呼。从语言描写中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

 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

 点拨:这句话饱含深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

 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

 点拨:平安回到地球、回到祖国,喜不自禁,悬在心上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写出作者回到地面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

 活动五: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吗?

 点拨:杨利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的首飞航天员,圆满完成了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充满不可预料的各种危险和意外情况之下,杨利伟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具有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所以被称为“航天英雄”。

 2.是否只有为国捐躯者才能成为英雄?

 点拨:不是的。杨利伟在中国的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中,遇到许多突发事件,危难考验不时出现,如果没有大无畏的精神,没有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意识,是不可能临危不惧、坚持到底的。所以凡是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安危,并为此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人,我们都应该把他们当作英雄。

 3.假如杨利伟到我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

 点拨: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认为要上太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在登上太空后有什么感想?

 杨利伟叔叔你好,请问你还想不想再次进入太空?

 ……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有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对科学的热爱,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希望我们向他们学习,将来为祖国、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建功立业。

 六、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摘抄并赏析令人感动的句子。

 2.课下阅读《天地九重》整本书,班上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

 杨利伟

 起飞时的生死考验

 太空中的真实所见

 飞船上的声音探究

 返回途中的惊险际遇

 英雄气概科学态度

篇二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本课结合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进行设计,力求使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迅速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探险类故事比较好奇。在学前阶段,学生可能就接触过探险类儿童读物,如绘本故事《田鼠探险记》《许愿的小星星》等;在小学阶段,学生会读到《怕冷的企鹅》,观看过《汤姆索亚历险记》《丁丁历险记》《地心历险记》等影视类探险作品。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不难,但是探险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想要表达的某些情感,却可能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在短时间内迅速浏览全文,了解主要内容;通过为文章排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2.结合文中具体语段,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通过师生、生生讨论,感受文章蕴含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在短时间内迅速浏览全文,了解主要内容;通过为文章排序,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五、教学难点:结合文中具体语段,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通过师生、生生讨论,感受文章蕴含的情感。

 六、教学时数: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关注细节,提取信息

 探险是人类的一种探求未知的伟大精神,探险的征程充满了艰辛与凶险。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作者都遇到了哪些险情。

 (提示:根据表格信息,完善内容)

 险情

 主要内容

 心理活动、举动

 第一次

 ***振叠加,五脏六腑要碎了。

 以为要牺牲,顽强忍受

 第二次

 靠意志克服

 第三次

 神秘的敲击声

 第四次

 第五次

 反馈指导:结合文章相关情节,提取关键信息,深入理解课文。

 (二)深入探究,体会主旨

 出示任务:速读美国前总统里根演讲词《真正的英雄》的部分内容(ppt出示),思考:结合本文说说总统里根提到的“责任感”都体现在了哪些地方?

 反馈指导:指导学生结合相关情节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小组讨论,思考质疑

 出示任务:同学们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呢?请你提出问题并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难点集体讨论。

 反馈指导: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质疑能力。

 (四)总结全文,续写文段

 出示任务:请同学们以“神秘的敲击声”为题进行续写。(要求:字数不少于200字、充分发挥想象。)

 反馈指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具有个人特点的《神秘的敲击声》

篇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浏览中借助小标题快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本文的结构特点。

 2.结合对文本的理解揣摩作者的心理活动。

 3.用任务链来驱动学生逐层深入地学习。

 ◎教学过程:

 一、比对标题,思考追问

 1.同学们刚刚学完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请问你最初读这篇课文的标题时,读到了哪些信息?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你又能在标题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明确:从《伟大的悲剧》这一偏正短语式的标题,可以看出这场探险的结局是令人悲伤的,但是作者茨威格对它的评价却是“伟大”,可以看出作者对此给予高度的赞誉。从“伟大”与“悲剧”这一对看似不协调的词语中,我们便产生了阅读探究的兴趣。

 而从《太空一日》这一标题,我们可以看出此次的探险地点与众不同,是在太空,时间持续为“一日”。虽然题目中没有出现评价性的词语,但是也能感受到一份神秘邈远,同样也能激发起读者一探究竟的热情。

 2.任务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从标题出发,采用“添枝加叶”的方法来说说自己还想从中读到哪些内容。也可以利用课文的助学系统提问,但不能照搬书上原题。

 要求:全班分为四个小组,首先每人提出一到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并把它写在纸上;然后小组内交流研讨,每组推选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示例:

 谁在太空进行为期一日的探险?

 航天员们使用了哪些航空设备才能开展太空一日的探险活动?

 在太空一日,宇航员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

 远离地球的太空一日,宇航员的探险活动开展得顺利吗?

 在太空一日的探险过程中,宇航员的心理状态如何,有什么可以跟后来者及读者分早的?

 设计意图:旨在尊重学生的阅读初体验,从学生学习的已知经验出发,立足于标题本身,促发他们多角度思考。在对比与追问中体会文章标题的高度概括性,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带着阅读任务”浏览本文;另一方面,也能提醒学生关注文中小标题的作用。

 二、立足标题,快速浏览

 1.本文4500余字,在9分钟之内完成浏览。依据各部分小标题的提示,随手勾画出“我”的心理感受的词句及疑难字词。

 2.合上课本,回忆在浏览的过程中哪些细节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纸上写出这些细节。

 要求:两分钟内完成。

 3.任务二:参加“接龙式”复述竞赛。

 此任务的目的为检查浏览的准确性。

 按照分组,首先组内成员根据自己在纸上的提示“接龙式”复述课文,推选出本组表达最清晰、最准确的代表参加班级复述竞赛;根据小标题将课文分为四个部分,然后各组代表选择其中一部分参加班级“接龙式”复述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