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一、寓主观于客观,具有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染力
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精练的艺术概括,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面貌,反映人民的遭遇和愿望。
1、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描绘和集中反映
我们知道忧国忧民的思想是贯穿在杜甫诗歌作品中的一条主线, 他以写实的手法对现实社会进行了深刻地描绘和集中的反映,对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不幸的命运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当我读到杜甫在深陷长安时写的《春望》这首诗时,我被诗人那强烈的爱国之情深深感染了。“国破山河在”这一句使诗人一下笔就写出了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城春草木深”这一句本来是描写春意盎然的景象的,但此时此刻却成了增添国破家亡这种情感的景物了。一个“深”字,真实地写出了客观存在的事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出了人因为感慨时才见花开而溅泪,人因离别之恨,才会听见鸟鸣声而惊心。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更加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杜甫不仅深刻了解广大劳动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的生活,而且还善于通过一幅幅画面,再现了动乱期间人民的痛苦遭遇,形成了“诗史”的特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充满了大气,充分体现了他那“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一个自己已被风吹屋破,无处安身,得不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却联想到了类似处境的无数穷人的诗人。诗的最后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全诗的高潮。表现了他对天下寒士无限的关怀,洋溢着救世济人的热情。
2、通过细节描写丰富诗的形象性
杜甫是伟大的写实诗人,他的`作品中有深刻的现实生活的内容, 往往能把巨大的社会内容集中在一两句诗里,在我读《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时,其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句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对立矛盾,从而揭示其社会的本质。在《兵车行》这首诗中有这样一句“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就是一个细节描写,这一句不仅揭示了那个役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情,而且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
杜甫以诗为武器,抨击了黑暗的社会现实,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面貌,反映人民的遭遇和愿望,奏响了为人民大声呼吁的激昂号角,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二、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
杜甫以他爱国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站在一定的高度,创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诗歌艺术境界。
1、雄浑苍劲的意象表达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
杜甫诗歌所表达的内容是很广阔的,他通过多种多样的意象,表达出了他诗歌的雄浑壮阔的艺术风格。
当我读到杜甫的《成都府》这首诗时,就深深地被诗中描绘的各种意象所感染了。这是一首五言诗,诗人将自己在路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诗中通过“山川、城郭、原野、星空”这些雄浑苍劲的意象,达到了情与景的自然交融,渲染出了一种苍茫的气氛,也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杜甫在《兵车行》 中写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诗人以简练的笔墨,以疾风暴雨骤然即来的声势,着力刻画送别时妻离子散的悲惨之状。
杜甫的诗歌往往通过朴实而悲壮的语言中传达着那个时代惊心动魄的悲剧,读杜甫的诗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一个忧道不忧贫的沉重儒者的高尚情怀。
2、凝重的感情和博大的境界
《登高》这首诗感情凝重,境界博大,语言精炼,充分体现了杜甫诗作中“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全诗通过诗人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表达了诗人常年漂泊在外老病孤残的复杂感情。首句写登高所见山上的三种景物,风急暗点登高,因登高才觉风急。次句写登高所见江上的三种景物,然后又写山景。 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景物描写,构成了一副具有立体感的三峡深秋图,现实了悲壮的感情基调。 在《野望》中有这样两句“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诗句境界阔大,以辽阔的视野,深远的目光,出色地塑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同时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