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初入庐山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无人识故侯.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过庐山下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侪相应和,勇往事骖骠.
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出西龛.
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飚扫浑涵.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已有移文惭.
苏东坡一生至少游览过两次庐山,一次在熙宁八年(1075),一次在元丰七年(1084).后一次游览,给苏东坡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因此,他在《东坡志林》里比较详细地记录了这一次游庐山、作诗的过程,现在转述(略有添油加醋的文字)如下:
苏东坡一进入庐山,以为山谷之秀丽,是他平生所见之最,大有东晋名士行于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慨.因此下决心专心观赏风景,不再分心做诗.可是,在山里游览的僧人、俗众一看到他,就纷纷叫了起来:“苏子瞻来了!苏子瞻来了!”情形如同今天追星族看到了自己的偶像.追星族(粉丝)们的叫喊,奔走相告,激起了苏东坡的做诗兴致.情不自禁间,他就做了一首绝句,如下: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
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但是,他很快意识到自己方才有点过于飘飘然,失态了.为了弥补一下,他又连着做了两首绝句,如下: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忆清赏,初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这两首诗显然要冷静得多,不再是热血沸腾、脚踩棉花的感觉.
这天有人送了苏东坡一本陈令举的《庐山记》,苏东坡就一边走一边读,读到书中说徐凝、李白诗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他“不觉失笑”.
不知不觉间,苏东坡就来到了开元寺.开元寺的方丈当然也是苏东坡的爱慕者,敬过香茶之后,就笑着向他求诗.苏东坡很爽快,当场笔走龙蛇,就是一首绝句: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身在开元寺,但是,脑子里还是想着刚才路上所读书中关于徐凝、李白诗的议论.
这一次游览庐山,苏东坡前后逗留十多天,山南山北,都游览了一遍.他觉得庐山的胜景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于是拣自己最喜欢的景点有漱玉亭、三峡桥两处,各作一首诗.
最后,苏东坡在东林寺住持僧人的陪同下,游览西林时,作了他游览庐山的最后一首诗,便是《题西林壁》.
从上述叙述,可以看到,苏东坡这一次游览庐山,前后一***做了七首绝句(《苏轼诗集》中有所不同,收了五首,没有收写漱玉亭、三峡桥的两首,可能是散失了).七首绝句中,除了《题西林壁》这一首,其他六首都不算成功.不成功的原因,或者是过于激动,或者是拘于某事,没有体现出东坡居士的潇洒旷达.《题西林壁》这一首之所以成为名诗,是因为,十几天的游览,已经接近尾声,初入庐山的激动心情已经归于平静.平常、超然之心,使他有余暇作一点哲理的思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名句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