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幻朦胧千古谜,一篇锦瑟解人难
---------李商隐《锦瑟》赏析
摘要:这篇代表了李商隐最高成就的《锦瑟》,因为辞藻锦绣华美,情意缠绵迷离,精于用典,含蓄典雅,旨意隐秘,风格独特,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本文试从主旨、意境、意象和用典这四个方面对《锦瑟》进行浅析。
关键词:李商隐 主旨 意境 意象 用典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李商隐(约811-859),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这篇代表了李商隐最高成就的《锦瑟》,因为辞藻锦绣华美,情意缠绵迷离,精于用典,含蓄典雅,旨意隐秘,风格独特,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金代诗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锦瑟的令人费解,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 主旨的不确定性
从古到今,历代诗论家对该诗的解说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若将其略加归纳分类,大体可分作如下几项:
1、 情诗说
北宋的刘攽在《中山诗话》中说:“李商隐有《锦瑟》诗,人莫晓其意,或谓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宋朝计有功在《唐诗记事》则云:“锦瑟,令狐之妾。”苏雪林认为“锦瑟是商隐的爱情纪念物”。郑绪平认为这是李商隐为其小姨所写。刘开扬在《论李商隐的爱情诗》中又认为是追忆他年轻时的恋人王氏。此说纯粹为妄断,不足为信,得到的响应并不多。
2、咏瑟说
该说注重《锦瑟》这一题目,认为这首诗是描写瑟这种乐器的。《缃素杂记》中说:“锦瑟只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宋许觊《彦周诗话》及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也持此说。笔者以为此论过于偏重题目,而忽略诗文本来之意蕴。
3、悼亡说
悼亡说是由清代学者朱彝尊提出的。他对该诗的主旨阐释说:“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何焯在《义山诗集》中说“此悼亡之诗也。首联借童女鼓五十弦之瑟而悲,帝不可止以发端,言悲思之情,有不可得止者;次联则悲其巨化为异物;腹联又悲其不能复起之九泉,曰‘思华年’,曰‘追忆’,旨趣晓然。”此说在清代有长久的影响力,然后世许多学者虽认同悼亡说,但是在具体解释的时候又有所不同。近人孟心史更从李商隐的生平考证其为悼亡诗。此说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可惜论及哀悼对象时往往是穿凿附会。
4、自伤身世说
此说由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首创,提出后为许多注家评家所接受。清汪师韩在《诗学纂闻》中认为李商隐是借锦瑟以自伤。张采田在《玉溪生年谱会笺》中也以为自伤身世说是真定论。此外,近人王福民亦主此说。此说论据较为合理,但在解颔联时却有问题。如王福民说“‘沧海’为官场,‘月’为权臣,‘日’为君主,因而得出了‘权臣无方、’‘帝恩难得’的结论”,这明显是曲意比附。
5、寄喻说
清张采田在《玉溪生年谱会笺》中认为此诗抒发了诗人对李德裕的怀念。而柳文英则认为此诗“通篇的意思则是因对令狐淘居启陈情不省,感叹身世沦落不遇。”此说亦过于牵强附会。
6、自序诗集说
说最早由程湘衡提出。因见宋代李义山诗集的课本列此诗于卷首,故主张此乃诗人综述平生之诗作。清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就持此说:“首联云云,言平时述作,遽以成集,而一言一咏足追忆生平也。次联云云,言集中诸诗,或自伤其出处,或托讽于君亲;盖诗作之旨趣尽于此也,中联云云,言清词丽句,珠辉玉润,而语多激映,又有根抵,则又自明其匠巧也。末联云云,言诗之所陈,虽不堪追忆,庶几后之读者,知其人而论其世,犹可得其大凡耳。”钱钟书与邵德润则从形象思维的理论来说明此诗为论诗之作。周振甫先生也认为此说是“创辟的新解”。
7、其他
有人认为若穷尽诗意则无味,主张不要深究。如明王世贞在《全唐诗说》就说“不解则涉无谓,既解则意味都尽。”梁启超也认为此诗“拆开一句句叫我解释,我连本义也解不出来,我觉得它很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此说过于强调知觉印象,只可作欣赏札记。
以上种种解释均各执一言且能自圆其说,当大多数是抱着对作者意图挖掘的目的出发的。其中一些解说确实能说出一定道理,可也不泛故意为寻求与众人不同点而强说辞的一些穿凿附会的理论,明显地表现出读者自己发挥的痕迹。
二.意境的朦胧性
李商隐的诗,“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此或彼,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1锦瑟的主旨,在于它的似乎没有具体所指而又真实的表述,反映了对社会,对生活的一种感受,一种认知。以艳丽精致的艺术形式,用朦朦胧胧、欲说还羞的意象美,触动着每位读者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使它具有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刘学锴在分析无题诗时说:“尽管诗人主观未必有意识地另有寓托,但郁积于胸的涵容深广的普泛性人生体验,却使他书写爱情体验时也不由自主地触类旁通,将广泛的人生体验渗透融合在诗句中。”这首诗中的种种美丽而奇特的意象,意义不在于简单的叙述和抒情,而是一重情思套着一重情思,一重情思接着一重情思。细腻、曲折、惆怅、委婉,既缠绵悱恻,又令人费解。构成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奇妙意境。
李商隐无题诗最突出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他诗中所创造的优美意境,而这种意境之所以美,正在于它的朦胧虚幻、浓丽凄艳,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空间。他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一种失落感伤的情绪,渲染了一种飘忽朦胧的声色,使作品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切。这首诗景象迷离,含义深邈,每一联都是朦胧的。它创造出一系列幽怨凄美的形象,以此直接诉诸读者的心灵。“它们要表现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种情绪,不是一副时间、地点清晰可靠的画面,而是一种空灵飘渺的但却可以把握的意境。”2诗人着重提取了回味身世时的种种情绪体验,把它们熔铸于一个个表面不相连属的审美意象之中,其间可能包含有年华消逝的感怆,理想幻灭的悲哀,国运沦替的忧愤,爱情生活的隐痛以及漫长人生道路上的种种遗恨。首联两句,以“思”引发“无端”之问,创设了一个浓重感伤而又凄凉的基调,渲染出一种凄迷、怅惘、朦胧的诗境氛围。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绪乱,惆怅难言,千重往事,九曲情肠,形成了诗的多层次朦胧的内蕴。颔联由庄周梦蝶,写到杜宇化为鸟。庄周在虚渺的梦境中,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还是蝴蝶之梦周,是一种朦胧的梦境。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每年暮春三月啼鸣求偶,口中流血,声哀情苦,写的是一种空灵虚幻。诗人所要表达的,是朦胧的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愤。这两个典故,一个是仿仿佛佛的梦境,一个是美丽的传说,“迷”之为何,“托”之所指虽没明言,但以典故寄托心境,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和难言的心事,宣泄自己激荡在心头的饮恨和忧伤,隐藏着诗人苦苦寻求一生的无限感伤的心灵境界。颈联以“泪”、“暖”为诗眼,写了明珠和良玉。月为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中——形成了一个月、珠、泪三者难解的朦胧妙境。下一句写的则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的朦胧景象。这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的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面对无限感伤而进行的哲人式思考,这朦胧的自然景象所体现出的,是诗人朦胧的感情世界。尾联两句营造了模糊迷离的意境,更是多层次的、曲折的感情世界的剖析:人生的夕阳近在咫尺,所有的追求都将虚幻为泡沫。如此情怀,今朝已化为不堪回首的往事。一并交织成这样一支和谐而多变的奏鸣曲,拨动着人的心弦。作为人生的一种咏叹调,诗人的一腔情怀无从实现,人生理想无法张开翅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只好当作追忆。然而,当初是何等地使人怅惘迷恋呵!“因诗中所咏是作者但会使已‘惘然’的情事,属于别人无法知晓、今人更无法知晓的个人情感,是诗人经过人生沧桑之后,‘思华年’时藏于内心深处的惘然无端的情绪记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一种可以体验感受但空灵飘渺的意境,难以落实。”3
对诗人来说,政治上的失意,爱情上的多折,不仅直接影响了李商隐即情即景的诗歌创作倾向,更重要的是使他逐渐形成了抑郁、感伤、内向的个性特质。这种特质决定了诗人的整个审美情趣,也就决定了他在成熟的诗歌创作中必然用抑郁、忧伤的意象来构筑幽微绵邈、曲折丛深的意境。
三.意象的虚幻美
锦瑟的意象美表现在内涵的丰富性和主题的不确定性,与含蓄的风格很相近,它包含了纷繁瑰丽的意象、变化跳跃的结构和浓丽华美的语言意象,可以传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艺术效果。“在艺术上着意追求的,就是如何才能不把内心完全袒露无遗,而只到此为止。神龙见首不见尾,一个个意象,仿佛露出一鳞半爪,留下了许多原该衔接而不予衔接的空白。这些空白仿佛迷蒙云雾,其中隐隐约约,让人猜度。这样的艺术追求,应该说是李商隐的一个创造。”4李商隐在意象的选用上,具有独特的个性化构造。当代著名作家诗学研究专家王蒙先生对李商隐的诗有别具慧眼的体会。他认为“李商隐运用了‘蒙太奇’式的结构手法,构筑了熔铸了诗人的诗象和诗境,建造了一个与外部物质世界有关联又不大相同的深幽的内心情感世界。”由于李商隐的诗都是指向自我的内心世界的,所以,他诗中的意象已超越了传统的简单物象,从而心灵化了,经过了诗人独创性的心灵升华与创新,充满了虚幻和奇异,呈现一种个人化、个性化风采。并在心象与物象的结合中,使诗人的感伤、幽独、怅惘得以传达,得以慰藉。锦瑟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将本来不能同时存在的事物聚集在一起,将现在和过去融合,将现实和想象交汇。带给我们强劲的震撼力和冲击力。让我们惊异于生命的意义和真实的本质,以完美的生命哲学诠释着人生的哲理。
《锦瑟》通过各种意象的巧妙组合,非常和谐地组成一个浑然完整的朦胧意象。他的诗里隐含着浓烈的情思,用一些片段的意象把情思和意境表现得朦胧、恍惚、迷离,有一种雾花帘影般的朦胧之美。先由虚词生成一个无边无际的情感宇宙,再让歧义四射的意象,在这个宇宙中幻化成朦胧的情思,产生出表面上看五彩缤纷,实质上又无影无踪,但读起来却令人玩索不尽的艺术境界。李商隐的诗,讲求意生于象外,强调主观情思在意境中的作用,诗境带有极大的主观色彩,使其情思与意境皆显得朦胧而回味悠长。他将那种交织着希望、失望、绝望、迷茫、幻灭的种种复杂情感变现得极为深切。
中间四句是四个典故构成的可以沟通多方情感的意象,充满禅学的意味。腹联上句用了《博物志》里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一连出现了四个意象:沧海、明月、珠、泪。这四个意象又互为关联:海的运动和月的盈缺相关,这是自然常识。月和珠的关系据吕氏春秋说,月乃群阴之本,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月晦则蚌蛤虚,群阴亏。可见珠也和月的望、晦相关。珠和泪的关系如典故所述。海和珠的关系,很显然海是珠的产地。这句诗用四个奇特的意象给我们连缀了这样一个意境:茫茫苍海,上有一轮满月,而沧海中一颗孤独的明珠,被人遗忘在它的产地,寂然垂泪。那富有光泽的珠子,盈盈如泪,又像沧海上空皎洁的明月,而圆润的玉块似乎还熠熠生动地带着温情。月代表永恒和柔美,玉象征坚定和高贵。诗人借月和玉比喻自己的才华。博有文采而不同凡俗,意存高远而不合时宜。这样四个典故只是反复回环地叙述自己那种困惑死活无奈幻灭的惘然之情。那么多含蓄奇特的意象,最后都可望而不可即。仔细咀嚼,我们将会有更深层的发现。沧海总得珍珠只有在月明之夜,才会留下经营的泪花,蓝天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彩霞。否则,没有月光或月光暗淡,再好的明珠也不会放出迷人的光彩,而只能闲置沧海。寒冬降临日华无色,再好的美玉也不会被人发现,只能深埋于地下。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有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意愿,也要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环境。明珠泪和美玉烟这些飘渺朦胧之物,便成为负载诗人对难以实现人生价值的可望不可即的怅惘心态的最佳物象。由此本联与整个诗作的悲剧情调统一起来,是诗篇涵义更深广。沧海月明和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
据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转述,东坡认为:“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大抵李商隐拟想着自己手抚素女所鼓锦瑟的一弦一柱,想像中听到了瑟的曲调,音乐语言与往事的回忆相融合,遂形成了颌腹二联的种种意象,这里的意象,正是诗人由于外界或心理刹那的触动,而使自己沉溺于个人往事的海洋中而形成的“情结”的产物,简而言之,颌腹二联之所以产生的种种意象就是诗人“感情倾向的情结”的产物。“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意思是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 “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这里体现了象征的美学特征:“藉有形寓无形,藉有限表无限,藉刹那抓住永恒”,在这里,诗人透过艺术意象去表达出艺术意象背后的象征意义。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然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综上所述,《锦瑟》把诗人自身的惆怅、凄凉、迷惘的情绪化为伤感意象注入到凄艳朦胧的诗境之中,从而使得诗歌更显凄美幽眇,展现了诗人独特意象模式:用绮艳感伤的物象来构筑意象。
四、用典的含蓄性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李商隐之诗因为典故的运用大都不易解,而诸诗之中以锦瑟为首。因为李商隐在锦瑟中“常常是暗用、借用或活用”5,诗句的意义已与原典故所表现的意义有所不同。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说是“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即是用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
《锦瑟》用典独特,即使读者明白了典故的内涵却仍然无法探知诗旨的确切所在。因为诗中的典故具有发散的暗示性,能引发人们多方面进行联想,沟通欣赏者所历经的各种人生体验。锦瑟的一弦一柱中有无限的怅惘,庄生梦蝶总有迷惘的慨叹,杜鹃啼血与沧海珠泪中有凄恻的感伤,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则是一种微茫的希望与迷茫的失望交错纠结。诗人所要象喻的,也就是这种沉湎于回忆里的迷离感伤情绪,诗人以心象熔铸物象,起情感状态和喻象的本体同形同构,那些喻象就是他心象的外化。诗的中间四句并列运用的典故所描绘出的象征画面,包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可以说几乎蕴含了人生的所有境界:物我两忘心成梦幻的境界,超越生死心向未来的境界,情天恨海心授魂销的境界等等意象,凡此种种构造出一种永恒的神秘,一种神秘的永恒。这些喻象、心象仿佛一个个 画面重叠累积,上面又弥漫这一层浓重的怅惘感伤的情思之雾,连诗人自己也觉得似隐似现,难以捉摸,使得全诗呈现出多层次的朦胧境界与浓重的怅惘感伤的情思。诗中每个意象每个诗典,既是人生风景又是内心的回转。这些典故经由诗人的心灵整合重组,充满了禅学的意味:锦瑟年华是时间的空,庄生梦蝶是四大的空,望帝鹃啼是身世的空,沧海遗珠是抱负的空美玉生烟是理想的空,当时已惘然追忆更难堪是情感的空。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朱注:《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首联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表达了对于自己坎坷身世的伤感和悲凉 心境。瑟是一种乐器,作者写瑟之弦细密繁复,就好像自己的心绪,密密麻麻,每一条弦都藏着一段伤痛和忧郁。既暗示了感觉的细致反繁复,也暗示悲哀的沉重缠绵。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商隐享年不足五十,故此借"五十弦"起兴,暗喻生平,引发以下"一弦一柱"之思忆。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这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 齐物论》中庄生梦蝶的故事。这是一个典故“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然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庄子用这个寓言形象地表现了他的万事万物形体不一却道通为一的齐物主张。庄周梦蝶,虽出庄生,但一经李商隐运用,已经包含了另一层意思了。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玉溪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美好的情境往往是虚幻的、短暂的梦境。李白《古风?九》就借用了这一典故,表达了对世事变化无常的感叹:“庄周梦蝴蝶,蝴蝶梦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亲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下句中的典故杜鹃啼血出自《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传说周朝末年蜀王望帝死后魂化为杜鹃,每到暮春便悲啼不止,直至口中流血。
如果说晓梦指的是美好而又短暂的梦境,那么春心指的又是什么呢?其实这里面包含了一种苦苦追寻却又毫无结果的悲哀,宛如杜鹃啼血的传说。把这两句诗连起来,就构成了欢会时春宵一刻,痛苦时牛衣孤灯。这样两幅对比鲜明的意境画面,实在是让人迷惘和悲哀,含蓄婉转地表达了所弹瑟曲的精神内容。那或急或缓,或清或怨的音乐,是夫妻双方托春心于锦瑟,互表化蝶后双宿双飞的心愿,但因不可能实现,而如杜鹃啼血般令人惆怅,肝肠寸断。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其用意在于政治清明之时,作者抱绝世才华,却被莫名卷入党争之战,就像一颗明珠被遗弃在沧海。
《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那么,海月、泪珠和锦瑟是否也有什么关联可以寻味呢?钱起的咏瑟名句不是早就说“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吗?所以,瑟宜月夜,清怨尤深。如此,沧海月明之境,与瑟之关联,不是可以窥探的吗?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纪晓岚所谓“中间四句迷离愓恍,所谓‘惘然’也”6一声长叹,意蕴无穷,蕴藏着多少思念,多少心酸,多少惆怅,多少无奈。有人说,诗是痛苦的沉淀。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幸福,而追求的路却是痛苦。李商隐一生郁郁不得志。他早年受令狐楚赏识,让他与其子令狐绹等交游,亲自授以今体章奏之学,后又聘他入幕为巡官。后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不久娶王女为妻。而令狐绹与王茂元分属不同党,这引起令狐绹等人嫉恨,被攻击为背恩、无行。从此,他深陷党争,终其一生,一事无成。李商隐一生受知于人,也受制于人,进退失据,悲愤无比,面对爱情、仕途、名利总是十分矛盾又难以割舍,性格有些软弱不争,而他的感情又是非常丰富的。这使得诗人在无奈苦痛之时心情用隐晦的诗来表达。当一个人生活在矛盾和痛苦之中时,,人们只能表现出一种无奈。而锦瑟中的无奈和痛苦用华丽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则感到更加刻骨的悲凉。有道是,灿烂之极归于平淡,痛苦至极归于无奈。
1 冯浩 《玉溪生诗集笺注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 董乃斌 《李商隐传》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3 罗宗强、陈洪 《 中国古代文学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03
4 刘文炳 徐沟县志?民俗志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288
5 施蛰存 《唐诗百话》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576
6 沈厚塽 《李义山诗评辑要》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