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高中的复习卷子呀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
柔荑:柔嫩的荑草
凝脂:凝冻了的油脂,比喻光洁白润的皮肤。
这是卫风硕人在描述庄姜之美的时候写道的:“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勾勒出那个处处吟唱民歌的时代,一个自然清新、摄人心魄的窈窕美人。而卫夫人庄姜以她的绝美仙姿,走进了诗经,亭亭玉立在千年的历史中。看来,从古到今,手如柔荑,指如青葱,也是美人所必备的要求。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而:假设联词,如果 仪:礼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人如果不懂礼仪, 不死有什么用。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
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止:有,"止"作"之"的通假,极为牵强。
反而是"景"作"影"的通假,作如影随形解。止的本义为"停止"。
影行(德行)行(行走、模仿)止。正是见贤思齐,却力不能胜、心有不逮,才有感叹、仰慕、崇敬。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
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它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
高岸为谷:①指幽僻的处所;②形容幽峭深邃。陵:大土山。
即高岸变成深谷,深谷变成大土山。原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后用以比喻事过境迁,现多比喻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细细体味此言,觉得其中的确蕴涵了深刻的哲理和警示。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
天降的灾害还可以躲避,自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
引申一下,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是自己不上进的话就没就了。
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它告诉人们骄傲自满有害,谦虚谨慎有益的道理。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
阻止人民进行批评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顺随恶行象山崩一样。比喻学好很难,学坏极容易。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
辅车相依: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焉:哪里。附:依附
皮都没有了,那毛又应该依附在哪里呢?
比喻基础是根本,是事物赖以存在的依据,如果本末颠倒,那将是得不偿失的。
25、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
想要强加给人什么罪名,难道还会找不到理由吗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言:文章。文:内容。你写的东西很空洞,所以就不会广泛流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
去:除掉。庆父:人名,鲁庄公的弟弟。意思是不去掉庆父这个人,鲁国就不得安宁。
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
委屈反而可以保全,弯曲反而可以伸直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懂得满足适可以止,就不会遇到危
35、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老子)
想要得到什么
必须先要付出什么
即使说
要为你想得到的付出代价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
畏:害怕
不怕死的人,怎么会把死当一回事呢?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太直了过后就会弯曲,太灵巧了过后就会笨拙,太能言了过后就会木讷。
形容一种事物达到极限了过后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4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
孰:谁的意思。孰不可忍:谁都无法忍受。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愤:思索。启:启发。悱:想说而说不出的样子
不极力思索就得不到启发,不是想说而说不出来,就不会更想说出来。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敏:勤勉。耻:以某某为耻辱。
勤勉好学,不把比向自己差的人问问题当作是一件耻辱的事。
4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
仰:抬头 弥:更加;越发。坚:坚固
抬头看才知道更加高,钻过之后才知道坚固。形容比想像的更加厉害。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厌:厌倦。诲:教诲。倦:疲倦
学习不应该一会就厌倦,教诲人不应该一会就疲倦。
意思是说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三天热情。
53、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论语?微子)
谏:匡正;挽回。追:把握。
过去的事已经不可挽回了,未来的事还可以把握。
64、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
张:与弛相对。张,施弓弦也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礼运)
在大路上行走,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6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学记)
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
70、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使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年轻者能有合适的工作,年幼都能有好的特长。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都有人供养。
7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乾)
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7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太:大的意思。
长长大叹一口气以掩饰自己要哭的冲动,为人民生活的艰苦感到痛苦。
76、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亦:又,而且。善:美好。悔:后悔
而且我心里想的是的美好,所以为了将来的美好要我死再多次我都不后悔。
7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 不是这个故,是“固”是一定的意思。
我不能改变自己心态而跟随别人的习惯,所以我一定会忧愁痛苦的过完我的一身。穷:穷尽一身。
79、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屈原?涉江)
董:正的意思。我将毫不犹豫的坚持正道,一定会(后面不太会,不知道昏是不是糊涂的意思)
80、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屈原?涉江)
苟:假使。伤:损失
82、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楚辞?卜居)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8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弥:越。和:和谐地跟着唱。曲调越高,能与其付合的人就越少。
84、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完全相信书本,不如不依靠书本。
87、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老百姓是最重要的,其实才是社稷江山,最后才是为君者。
8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做人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有些事不能做,其它的都可以为之。
94、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10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10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看着水潭羡慕里面有好多鱼,不如实际一点回家去编织鱼网。
108、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晏子春秋?内篇下)
橘:一种水果
橘子生长在淮南就叫做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叫做枳子。
109、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腐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11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用你的矛去对付你的盾。
113、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战国策?秦策)
遗:遗失
在路上不检别人遗失的东西,晚上睡觉不用关门。
116、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战国策?齐策)
没有战胜不了的,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12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122、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史记?张仪列传)
铄:熔化。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众口一词可以混淆是非。
积:聚;毁:毁谤;销:熔化。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