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 - 中秋的诗句 - 鸿门宴的翻译及其历史背景

鸿门宴的翻译及其历史背景

隆冬季节,天高云淡。树木萧瑟,荒草萋萋。寒风怒吼,冰冷刺骨。在灞桥通往临潼的路上,一支骑兵队伍顺着骊山山脚,逶迤东行,旌旗垂落,马声哒哒,一群人等人心思重重,萎靡不振。

这一幕发生在公元前207年的关中大地上,汉军主帅刘邦率百余骑从霸上到新丰鸿门来见楚军统帅项羽。刘邦一路上忐忑不安,愁容满面,他知道此行凶多吉少,难以预测,不知道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项羽如何对待他,心不情愿,万般无奈,但也只好羊入虎群,听天由命了。

刘邦这次赴宴,在鸿门堡上演了一出千古好戏。这一宴成了楚汉相争的转折点,成了他日后成就霸业、一统天下的出发点。这一宴流传千古,这一宴惊心动魄,这一宴扣人心悬,这一宴险象环生,这一宴更是出人意料。这一宴,情节太复杂;这一宴,故事太离奇。这一宴,主人不知如何控制;这一宴,客人不知如何发展。每说一句话,都可能暗藏杀机;每敬一杯酒,都可能身首异处;每上一道菜,都可能鲜血喷流。太多的未知,太多的转机,使这一宴天下闻名。而这一宴发生在鸿门堡,史称鸿门宴。

鸿门堡位于三面临沟的高台之上,《水经注》中说:"新丰故城东三里,有坂长二里余,埑原通道,南北洞开,有同门状,谓之鸿门。"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河,俯瞰关中原野,扼守潼关直通长安的要道,高台南西北三面似刀砍斧劈,直上直下,崖势险峻,易守难攻,在大刀长矛、弯弓射箭的冷兵器时代,确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形 胜之地。西楚霸王进入关中后,将鸿门堡选为大本营。这里现在绿树成荫,良田联片,村落密集,房屋鳞次栉比,已不见了刀光剑影,也听不到号角嘶鸣,一片安静祥和的景象。

鸿门堡新修了上山公路,转过弯道,一座巍然挺立的古城堡耸立在鸿门塬边,居高临下,气势非凡。这就是传说中的项王军营驻扎地,当然,依项羽当时统率的四十万精兵强将来说,军队扎营肯定是寨寨相接,帐帐相连,兵跑马嘶,连绵几十里,旗帜连片成云,刀枪剑戟如林,气吞万里如虎,远被现在的项王营规模大得多。项王营最早记载见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戏西,即现在的鸿门堡。

项王营城内殿台楼阁环盖四周,城中古藤树木繁盛,城中霸王井、虞姬井等古色古香,城中央树立着霸王举鼎塑像,项羽昂首挺胸,一手握住腰间佩剑,一手举一硕大无比的青铜大鼎,力不可撼,勇冠三军,势不可挡,威严自显。

鸿门宴发生的地方并不在项王营内,而在城下的一处院落里。院子中间筑有古将台,台上飘扬着楚汉大旗,插着一把出鞘的长剑,立着一只酒杯,很简洁明了的交代清了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台前塑着与鸿门宴有关的双方主要人物,汉军阵营是刘邦、张良、樊哙、夏侯婴、曹无伤,楚军阵营有项羽、范增、项伯、项庄、陈平,这等人由于在当时所处位置不同,面临的境遇不同,各怀心事,神态各异,在千古一宴中表现迥异,结局截然不同,着实令人感慨不已。

古将台的西边建有一座蒙古包似的军帐,帐内模拟当时宴会剑拔弩张的场景。项羽、刘邦安坐于大帐内侧平台上,项羽威风凛凛,盛气凌人;刘邦诚惶诚恐,焦虑不安。外帐两侧分别坐着范增和张良,范增神态焦急,示意动手;张良心中有数,暗自发 力。项庄舞剑步步紧逼,项伯用剑着着抵挡,处处相护。这一群雕塑像表现了当年那场波诡云谲、扣人心弦的宴会,将鸿门宴的紧张气氛表现的淋漓尽致。 早在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先生在《史记·项羽本纪》里对鸿门宴一事就作了详细、生动的描述。他写道: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请以舞剑,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张良招樊哙入帐,樊哙披帷西向立,与项王应答。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的故事通过司马迁先生的妙笔生花,广为流传,影响深远,鸿门堡也因此成为感受当年楚汉相争的名胜之地。如今,那场跌宕起伏、双雄争霸的硝烟早已散尽,但人们对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人们普遍认为项羽在当断则断时优柔寡断,对范增的示意无动于衷;对处处保护刘邦的项伯,也默然不应;面对樊哙质问,无言以对,对刘邦不辞而别也泰然处之。他"错走一颗子,输了满盘棋",

坐失良机,埋下了兵败自杀的祸患。

我在鸿门堡感受了鸿门宴的气氛后,又重读了司马迁的名篇《鸿门宴》,感觉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倒像是一个信守仁义、光明磊落的人。范增说其"君王为人不忍",可见其很讲义气。他一心只想在战场上一绝高下,不想为利舍义,不想在自己营地杀死刘邦,不想为英雄不齿、被天下人耻笑。他虽唯我独尊,恃强轻敌,却豪爽直率,敢作敢为。他在鸿门宴、垓下别姬、乌江自刎中展现的是真性情,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敢爱敢恨,毫不矫揉,他确是一名重情重义的一代枭雄。当然,无论如何,他一败涂地,无力回天,但他给世人树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悲壮形象。但人们不以成败论英雄,为他 的失败扼腕叹息,将其视为失败的英雄加以怀念。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就引发了天下人的***鸣。

纵观项羽的奋斗史,他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除了性格因素外,主要原因是他逆历史潮流而动,没有顺应人们保持国家统一的愿望,分裂天下,大封王侯,开历史倒车,最终走向了灭亡,着实令人可悲可叹。正如《孙子兵法》所讲,"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人心向背,决定成败,项羽失败是败给了自己,刘邦成功是赢得了人心。

"驱马度鸿门,行看楚汉事"。站在鸿门堡,追溯那段真实却又远逝的故事,瞩目历史风云,透视沧桑兴衰,鸿门宴--这一千古盛宴留给了人们许多精神遗产,有的人可能体会到是如何掌握主动,有的人可能体会到的是如何运筹帷幄,有的人体会到的可能是如何避实就虚,有的人体会到的是如何信守仁义。

翻译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早晨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40万,驻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

于是张良进去,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跟你比,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祝项伯长寿,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能不能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如此,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肩膀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刘邦说:"现在出来,还没有告辞,这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告辞干什么呢?"于是就决定离去。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刘邦说:"我带了一对玉璧,想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送给亚父。正碰上他们发怒,不敢奉献。你替我把它们献上吧。"张良说:"好。"这时候,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就留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和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

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道歉,说:"刘邦禁受不起酒力,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上白璧一双,拜两拜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拜献给大将军。"项王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敲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谋大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刘邦。我们都要被他俘虏了!"

刘邦回到军中,立刻杀掉了曹无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