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旨:
通过象征手法写一个故娘跨进大楼的对话,赞颂了革命者的崇高献身精神,斥责了诬蔑革命事业的庸人和帮凶。反映了当时俄罗斯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的情景,同时也揭露了专制社会对革命者迫害的罪恶。
二、诗歌分析:
1、这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首散文诗。
2、题下破折号“梦”是诗的副标题。
3、全诗分三层
第一层开首两行诗句,介绍大楼,门槛和一个姑娘。
第二层人物间的问答,写姑娘对跨进门槛要面临的种种考验和磨难的回答。
第三层最后三行诗句,写姑娘跨进门槛后,两种人的不同反应。
4、有象征意义的语词是把握的重点(可参见教材提示)。梳理一下有革命和阻碍革命三组相对应的意象:大楼和门槛;姑娘和门内的声音;圣人和“傻瓜”。
5、姑娘的形象是一个 具有伟大献身精神的革命者,她具有四个“不怕”(见教材提示)和永不后悔,至死不渝的高尚品质。
三、知识要点:
1、作者:屠格涅夫,俄国小说家,《猎人全记》是成名作,六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俄国十九世纪40—70年代的“社会历史编年史”。本首诗是散文诗。是用对话体来组织全文的。
2、最基本的手法是象征手法,象征意义可以组成对应的三组理解记忆。
3、姑娘的四不怕精神。
4、对话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组织全篇内容。
5、副标题是“梦”。
四、重要段落:
1、“姑娘跨进了门槛——一幅厚的门帘放下来掩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膏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个回答。”(见教材)
(1)“姑娘跨进了门槛”象征着俄罗斯的年青一代不怕牺牲,勇于献身,毅然地投身于革命。
(2)“傻瓜”的咒骂象征着市侩主义者对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诬蔑。
(3)“一位圣人”的赞叹象征着人民群众对革命的赞颂。
(4)这段文字中运用的是象征手法,通过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思想观念,它是以省略的方式隐蔽地传达意旨或情绪的表现手法。
作者简介及背景分析:
屠格涅夫,俄国作家,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生于1818年,死于1883年,这段时期的俄国是十分的黑暗,余秋雨曾说有两种情况会造成社会的黑暗:一是专制,一是乱世,而屠格涅夫当时所生活的俄国就是正处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之下。当时俄国社会正处在剧烈的动荡和变化之中。1861年废除了农奴制,资本主义开始蓬勃发展,但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俄罗斯仍是一个专制帝国。
作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主要特点就是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社会现象。那么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门槛》到底是在怎样的社会现象的启发之下写出的呢?在当时争取民主和自由的斗争中,确有一群女革命家投身于革命运动。作者与女革命一直有来往。1878年1月24日,发生了女革命家薇拉扎苏里刺杀彼得堡总督特烈波夫的事件,使他对那些为俄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女革命英雄敬佩不已。所以,他用冷峻、凝重的笔调写下了这篇文章。
六、请同学们带着刚才所提的问题和刚刚得知的背景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所提问题的答案。
七、具体分析:
1、在看到门槛之前先看到的是什么?(大楼),那大楼象征的是什么?
①象征了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
大楼
②象征了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社会
2、暂且搁置一下这个问题的讨论,不管大楼象征了什么,总之大楼前的那个高高的门槛隔断了两个世界,下面大家就来讨论这是通往怎样的世界的一个门槛,门槛内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明确:这是通往寒冷,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死亡的世界,在这里你会遇到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等等一切的痛苦,而且,这些痛苦不仅来自敌人,还会来自亲人,朋友,不仅如此,也许还会有无名的牺牲,甚至你死去了也没有一个人知道他尊敬地怀念的是谁,甚至还会是犯罪,更甚至于,在将来你会不再相信现在这个信仰,会觉得自己受了骗,白白的毁了年轻的生命。
这就是门槛内的世界。
这个门槛内的世界就是大楼所笼罩的世界,那么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大楼象征的是什么了,是——伟大而壮丽的革命事业。
3、槛象征的是什么呢?
明确:象征横阻在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也可以理解为参加革命与不参加革命、进步与落后的分界线。
4、艰难险阻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明确:逐层叠加,逐渐加深。从肉体的痛苦到精神的折磨。
从事革命事业后,不可避免的是饥饿,憎恨,嘲笑,蔑视,侮辱,监狱,疾病,甚至死亡,但
⑴为什么一个人投身于革命后,会遭到“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
明确:这必须结合具体历史条件来理解。革命者是为了解放人民群众而献身的。然而可悲的是革命者的高尚行动,不一定会被解放的人民群众所理解,甚至还有人会对他们抱怀疑和敌视的态度。
另一方面,作为革命者本人,在那个具体的历史时代,他们头脑中的指导思想还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并不理解革命必须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动员群众和自己一同斗争。他们当中甚至还有人视群众为“群氓”,把自己当作给人民恩赐幸福的超人,因此,他们脱离群众,为群众所不理解,往往是势所必然的。这是一种双重的历史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给革命者和群众所造成的客观实际。那么,当一个革命者毅然投身于革命后,他必须暂时“跟人们疏远,完全的孤独”也就可以理解了。
⑵问:在那门内的声音对俄罗斯姑娘进行层层推进,步步紧逼的考验中,它所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知道吗,将来你会不再相信你现在这个信仰,你会认为自己受了骗,白白地毁了你的年轻的生命?”
明确:这里的“会”原意是“有可能”,而不是“一定会”。这是一个假设性的提问,一方面固然是有某些半途而废的落荒者和变节者的教训成为提出这种假设的思想基础;而另一方面,那门内的声音主要还是想进一步考验一下这位俄罗斯姑娘的革命决心,看她坚决到怎样的一个程度,要求她在最后跨越门槛之前再从内心里检验一下自己对革命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而决不是怀疑她终究会否认知己的信仰、会因自己投身革命而悔恨。
5、面对这逐层叠加的艰难险阻,俄罗斯姑娘还是跨进了门槛,问:俄罗斯象征了哪一类人?(女革命者)。她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些性格特征是通过哪些描写表现出来的?
明确:
语言描写
问语——声音慢吞吞、不响亮,语调冷冰冰,语句长,陈述一切苦难,从反面表现正义事业的艰难,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坚强性格。
答语——简短,坚决,果断,直接表现出女主人公的坚强性格
评语——表现出女主人公品格的伟大,也暗示出这种人物性格不被广泛理解造成的悲剧性。
神态描写
仅一句,“姑娘埋下了头……”忍受着屈辱,显示出女性特有的坚强。
心理描写
贯穿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之中。女主人公表现出性格的一致性,还伴随着心理活动的波澜,即在表现坚强的性格的同时,又有忍受屈辱、复又更坚强这一插曲。渐次高昂之中,有间歇、转折和新的起点,避免了平铺直叙。
环境描写
面对阴森黑暗的大楼,俄罗斯姑娘还是毅然跨进了门槛,可见其性格的坚强。
八、归纳拓展:
屠格涅夫在《门槛》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使得一系列原本很抽象的事物被很形象地呈现到读者面前,如:用“门槛”象征横阻在革命者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等等。通过这篇散文诗的学习也让我们明白了象征手法的特点就是借助对于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的描写来体现某种抽象思维以及情感。它能使形象性的艺术与抽象性的思想概念相沟通。在作者所描绘的深远的意境中,读者思绪的触角会随着文中那些具体、生动的象征性形象的轨迹而延伸,读者的心灵也会因此受到陶冶和感染。